从恒大危机回看安然事件,如何才能真正看懂一个公司?
文章来源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3年文章,慎思行采编整理
个人微信丨hello_SSX
慎思行编者按:
一周前,证监会对早已暴雷的恒大集团的处罚终于落地。除了对恒大地产处以了41.75亿元的罚款之外,也对时任公司董事长的许家印及其他相关管理层给以了顶格的罚款及终身证券市场禁入的惩罚。并且特别提到是“因其组织组织实施了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行为,且手段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而采取的措施。
这些震撼市场的动作,毫无疑问都源于恒大天量的财务造假及其带来的巨大影响。这包括2019、2020两年虚增营收5641.46亿元利润920.11亿元,严重掩盖了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对广大投资者和公众造成了极大的误导,让他们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恒大还在财务造假的基础上进行了公司债的欺诈发行,规模达到了208亿元。而在信息披露方面,恒大也存在重大违规,包括2020年后3年间的1533笔重大诉讼仲裁和2983笔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未按规定及时披露,涉及4312.59亿元和2785.31亿元,最终使得恒大的总负债达到了2.4万亿的天文数字。
作为曾经的大型房地产企业,2021年在世界500强中排名122位的恒大集团,靠虚增收入贷款和发债融资,用借来的钱扩张卖地,用此方式不断扩大资产规模,最终不仅留下了162万套烂尾楼,也给600万购买恒大房产的业主,以及数量庞大的恒大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留下了无尽的痛苦。
当然,虽然规模巨大,但是恒大造假的手段谈不上多么高明。与之相比2001年的安然事件显然更加复杂,也带来更加广泛的影响。因此在恒大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之际,我们推荐一篇剖析安然事件成因的经典文章给大家,以帮助大家能够更好地看懂一个有着眼花缭乱操作的公司,及其背后的财务造假事件。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深刻洞察一个公司的真正意义。
同时也欢迎大家关注文末我们推出的《公司洞察营》课程,和我们一起理解“公司”这个丰富多彩又神秘复杂的世界。
01
安然事件的基本情况
去年以来(本文在2003年发布),美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一系列财务丑闻,安然、环球电讯、世界通信、施乐等一批企业巨擘纷纷承认存在财务舞弊,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一批大的上市公司遭投资者抛弃,宣布破产。这些企业的造假行为不仅欺骗了投资者,也使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时,损害了资本市场的秩序,给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这些企业的舞弊行为目的不同,手段各异,其中安然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比较典型,影响也比较大。这是因为,一是安然事件是这次美国资本市场舞弊风波的发端,二是安然公司从成长到破产,一直吸引美国媒体的关注和公众的视线,三是安然事件的发生导致世界著名的会计公司——安达信公司解体。因此,研究安然事件,不仅可以了解美国上市公司如何造假,美国资本市场存在哪些缺陷,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02
安然公司的成长历程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由美国休斯敦天然气公司和北方内陆天然气(InterNorth)公司合并而成,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首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肯尼斯·雷,他既是安然公司的主要创立者,也是安然公司创造神话并在后来导致危机的关键人物。安然公司在肯尼斯·雷的领导下,经历了四大步跨越,从名不见经传的一家普通天然气经销商,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采购商和出售商,世界最大的电力交易商,世界领先的能源批发做市商,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一步一个高潮,步步走向辉煌。
第一步,安然公司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开创了新的天然气现货交易模式
安然公司成立之初,拥有37000公里的州内及跨州天然气管道,主要从事天然气的采购和出售。当时,美国的天然气工业实行政府管制,给能源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限制,安然公司在成立不久,凭借与政府高层良好的沟通关系,联合其它一些大能源公司游说政府放松对能源工业的管制,获得成功。随后,安然董事长肯尼斯·雷开始全面改革公司的经营方式,将公司拥有的天然气管道作为一个网络加以利用,在价格便宜的地方购买天然气,然后再输往需要它的地方,并以重金聘用了一些有魄力有才气的经纪人,开创天然气现货市场新的经营模式,公司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收入和利润迅速增加,经过几年的努力,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逐步发展成为北美和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公司。
第二步,安然公司成功地将公司核心业务由天然气转为动力和发电领域
由于天然气的成本低廉,安然公司决定用天然气作发电燃料,通过建立发电厂出售电力,比单纯经营天然气要赚钱得多,但这种做法是当时联邦政府所禁止的,安然公司运用与政府良好的关系,又一次游说政府并取得成功,为实现核心业务的转移奠定了基础。1994年1月,安然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建造并经营自己的燃气发电厂,与当时的主流电厂——燃煤电厂展开竞争,由于其价格具有竞争力,而且污染少得多,很快建立起竞争优势。后来,其它能源公司也开展此类业务,安然公司又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出售电厂和相关设备,并为客户提供设备整合管理咨询服务,短短几年时间,安然公司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力交易做市商。
第三步,引入天然气方面的衍生产品交易,创造出一种新型能源交易运营机制
1997年8月,安然公司首次宣布引入天然气方面的衍生产品交易,后来交易品种进一步扩大到煤炭、纸浆、纸张、塑料、金属和电信宽带等领域,安然公司逐步从电站和管道“运营商”变成“交易商”,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经营商和最大的电力交易商的基础上,发展成为领先潮流的能源批发做市商。
第四步,进军电子商务,创建因特网交易平台
1999年11月,面对美国网络经济的繁荣,处处领先的安然公司不甘寂寞,创建了第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全球商品交易平台——“安然在线”,提供从电和天然气现货到复杂的衍生品等1500多种商品交易。不到一年时间,即发展成为年交易规模近20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从1985年到2000年短短的15年中,安然公司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神话,每一次行动都被媒体津津乐道,每一个战略都成为商学院MBA教学的经典案例。它的发展犹如坐上了火箭,才十几年的时间,就与通用、埃克森、美孚、壳牌等百年老店平起平坐,成为一代商业巨擘。从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间,安然公司的销售收入从59亿美元上升到了1008亿美元,净利润从2.02亿美元上升到9.79亿美元,其股票成为众多证券评级机构的推荐对象和众多投资者的追捧对象,2000年8月,安然股票攀升至历史最高水平,每股高达90.56美元,与此同时,评级媒体对安然公司也宠爱有加,2000年,在美国《财富》杂志的“美国500强”大排队中位列第7名,在世界500强中位列第16位,并在《财富》杂志的调查中连续6年荣获“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
03
安然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安然公司的成功,即使是在美国这样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奇迹频生的国家,也绝对称得上是个商业神话。它吸引了无数羡慕的眼光,也寄托了众多投资者发财的希望。然而,这一切是如此的短暂,当安然公司发表2001年第三季度亏损的财务报表后,安然帝国的崩塌就开始了。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第三季度的财务状况,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从安然公司走向毁灭的整个事件看,这次财务报表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2001年10月22日,The Street,com网站发表文章进一步披露出安然与另外两个关联企业Marlin2信托基金和Osprey信托基金的复杂交易,安然通过这两个基金举债34亿美元,但这些债务从未在安然季报和年报中披露。也就在这一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盯上了安然,要求安然公司主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公司进行正式调查,至此,安然事件终于爆发。
在政府监管部门、媒体和市场的强大压力下,2001年11月8日,安然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文件,承认做了假帐:从1997年到2001年间共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并且未将巨额债务入帐。
就在安然向美国证监会承认做假以后,又犯下了一次重大决策错误,同时遭受了一次收购失败的重大打击,最终导致崩塌。2001年11月8日,安然在承认做假之际,预期美联储降息已近尾声,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不大,随着利率的逐步上升,美国国债价格将持续下降,于是安然放量卖出其持有的将在两到三年内到期的欧洲美元期货,欲通过杀跌国债,获取投机利润。同时,由于2001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下跌,安然还想利用欧洲美元期货合同交易与下跌的石油价格对冲,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
但出乎意料的是,从11月12日开始的两周内,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原油的价格一再下跌,安然在国债和原油市场上遭受双重损失。就在同一时间,安然找到一家大的能源公司,希望通过兼并来摆脱困境。这家能源公司叫迪诺基公司,总部也设在美国休斯顿,2000年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位于第139位,是安然的主要竞争对手。2001年11月9日,安然与迪诺基公司达成协议,迪诺基公司以换股方式用90亿美元兼并安然公司,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正在双方讨价还价时,由于市场传言和媒体压力,安然股价大跌,2001年11月19日,迪诺基公司以安然公司存在严重财务问题为由,向监管机构递交了停止收购的申请。迪诺基公司停止收购的决定给了安然公司最后一击,安然公司失去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就在安然公司奄奄一息之际,证券评级公司雪上加霜,大幅调低对安然的评级。2001年11月28日,标准普尔公司将安然的评级由BBB-调低至B-,即垃圾股,并将安然从标准普尔成分股指数中剔除。与此同时,穆迪投资服务公司也宣布将安然公司的评级由Baa3调低至B2。其它一些评级公司也纷纷调低了对安然公司的评级。在接二连三的坏消息中,2001年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2001年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价值高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由于安然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在过去30个交易日中持续低于1美元,决定根据有关规定,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至此,安然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能源巨人已完全崩塌。
04
安然公司是如何造假的?
安然公司通过政府放松能源管制获得了发展机会,通过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和电子商务使公司规模得以迅速扩大,然而,当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时,能源价格下降,网络经济泡沫破裂,股市下跌,安然的能源业务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及电子商务都受到重大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安然面临重大抉择,是实话实说,承认公司面临困境,还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继续“维持高增长”,继续创造神话,在当时普遍浮躁的气氛中,安然选择了后者。
安然采取的方式是:利用资本重组,形成庞大而复杂的企业组织,通过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虚构利润,利用财务制度上的漏洞隐藏债务。这一切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看上去似乎无懈可击,环环相扣,从法律上和财务准则上很难找出毛病,但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造假链条就会中断,问题就会彻底暴露。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安然复杂的企业结构和财务报告。
(1)安然复杂的企业结构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安然通过资本重组,建立复杂的公司体系,其各类子公司和合伙公司数量超过3000多个。这3000多家企业形成错综复杂的关联链条,共同组成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的关联企业集团。安然通过资本重组形成复杂关联链条的做法是,利用“金字塔”式多层控股链,来实现以最少的资金控制最多的公司的目标。安然通过建立关联企业大量融资,边融资边建立新的关联企业,这样,关联企业越来越多,从事关联交易的空间越来越大,融资的杠杆效应越来越大,融资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大。越是下层的关联企业离总公司的距离越远,其负债在总公司的财务报表上根本反映不出来。
安然编织关联企业网的具体做法,一是纵向持股,二是横向持股。
纵向持股的做法是,安然在做关联交易和融资的时候,当一个子公司的融资能力到了某种极限时,就把类似的这样几家企业组成一个新的控股公司,然后再以新公司的名义去融资,如此往复。例如,作为起点的安然公司(A公司)以51%控股了B公司,B公司再以同样的方式控股C公司,尽管A公司实际只拥有C公司25.5%的股份,仍能完全控制C公司。C公司再以同样的方式控股D公司,如此不断循环,控股链层越来越多,实现控股所需的资金越来越少。到了H公司时,由于A持有H的权益只有几个百分点,合并报表时,H的财务状况不会反映到A上来,但A实际上完全控制着H的行为,可以通过它举债融资,也可以通过它做关联交易转移利润。
横向持股的做法是,从B公司到H公司的多个层次上相互交叉持股,编制出一个有无数个节点、结构复杂的公司网络。通过这样纵横交错的排列组合,最后发展出3000多家关联企业,就象迷宫一样,一般人根本无法弄清其中的奥妙,即使是它的策划者和控制者也不容易搞清楚。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安然公司通过层层控股的方式,以比较少的资本控制着庞大的企业网络,那些层级较低的公司实际上成了处于最高端的安然上市公司的财务处理工具,所有的利润都集中地表现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上,而所有的债务则通过不同层次和渠道化整为零,分散隐藏到被其控制的各层级的公司上,环环相扣,滴水不漏,但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安然大厦就有崩塌的危险。
(2)安然控股子公司的组织形式
美国企业组织形式种类繁多,不同的组织形式税收负担是不一样的。由于安然控股的子公司非常多,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也非常多,为减轻税收负担,安然必须考虑其子公司的组织形式问题。美国普通公司需缴纳个人和公司双重所得税,但独资公司、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简称LLC)无需缴纳双重所得税,只需股东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法律要求非常严格,股份流动能力小,流通成本高,所以安然的控股公司最后选择了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的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不同,美国的有限责任公司满足一定的条件,可以不缴纳公司所得税。
采取复杂的公司结构,在美国并不少见。问题是,安然复杂的公司结构中,安然公司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在下属的子公司中兼职,子公司之间的管理人员也相互兼职,这使得公司的关联交易与个人利益交织在一起,如安然公司的财务总监法斯托在好几个下属公司有兼职,从这些公司得到的好处达3000多万美元。由于有了个人利益,作假的动机会更加强烈。
(3)安然的关联交易方式
安然的关联交易方式多样,十分复杂,最典型的主要四种:
- 一是大量使用股票提供担保来进行融资;
- 二是以出卖资产的收入作为业务收入,虚构利润,而出卖资产多在关联企业中进行,价格明显高于市场正常价格;
- 三是不断制造概念,使投资者相信公司已经进入高增长、高利润的领域(如宽带通信等);
- 四是很多交易是在关联企业中进行“对倒”,通过“对倒”创造交易量,创造利润。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复杂的公司结构和关联交易造就了安然的辉煌,同时也埋下了安然崩塌的隐患。由于安然与关联企业签订了许多复杂的担保合同,这些合同常有关于公司信用评级、资产价值、安然股价的条款。这些合同及条款看似各异,但实际上相关性极高,一旦某项条款触发,其它合同及条款就会发生连锁反应。
(4)安然的财务报表的问题
安然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安然以复杂的财务结构掩盖存在的问题。为支持安然爆炸般的增长速度,与安然复杂的公司网络和关联交易一样,安然的管理层创造出一套非常复杂的财务结构,不仅一般投资者无法看懂,就连华尔街的分析师和会计学教授都难以解读。安然利用复杂的财务结构,肆无忌惮的虚构利润,隐匿债务。
第二,在会计处理上,安然率先采用了一些技术,使公司能够记录尚未创造收入的长期合同的盈亏资料。例如,安然采用了一种叫“盯市(mark-to-market)”的会计制度,这种会计制度允许安然和其它能源类公司从帐面上提高其当期净收益,而这些合同在10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不一定能够实现。同时,这种会计制度还规定,公司可以不披露如何对订单进行估价的细节,也可以不披露收益的多少来自这样非现金收益。有会计专家认为,由于能源类产品订单变化很大,因此以没有规定的方法对其进行估价,这给安然公司造假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第三,安然公司自定会计条目。为了降低其财务报表的负债额,安然通过所谓的“特殊目的实体”(SPE)等方式,增加了不记入资产负债表的交易业务。
第四,安然钻了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空子,在财务报表中不如实反映负债。根据GAAP的规定,对于股权不超过50%的子公司,无须合并其会计报表。安然的结构非常复杂,层级很多,对很多层级较低的公司,安然拥有的股权比例很低,但实际上都受其控制,而这些子公司的负债在安然本身的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不出来。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安然的资产负债率。
05
安然崩塌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安然事件连同美国9.11事件、世界通信公司会计造假案和安达信解体,被美国证监会前主席哈维·皮特称为美国金融证券市场遭遇的“四大危机”,可见安然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之大。安然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有些影响现在还难以估量。
首先,安然的财务危机严重影响了美国乃至全球股市。自安然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影响,华尔街股市一再下跌,不断创造股市新低。据估计,自安然事件发生后的半年多时间,投资者在美国股市的投资资产缩水了2.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四分之一。美国股市的下滑影响了全球股市,欧洲各大股市及东京、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股市也大幅下跌。
其次,安然的财务危机给汇市、债市、期市、金市带来很大影响。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日元、欧元三大货币在各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发生很大变化。在期货市场上,金属交易特别是与安然有关的金属交易剧烈波动。债市亦动荡不安,黄金价格则一路上扬。
再次,引起一系列企业倒闭的连锁反应。安然破产后,一批有影响的企业舞弊案相继暴露出来,IBM、思科、施乐、JP摩根大通银行等大企业也传出存在财务违规行为,同时美国企业还引发了一系列破产风暴。自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申请破产后,美国又有几家大企业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他们是:2002年1月22日,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凯马特因资不抵债而申请破产保护,该公司资产总额达170亿美元;2002年1月28日,美国环球电讯公司由于债台高筑,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公司在破产申请文件中列出的资产为224亿美元;2002年6月25日,全美第六大有线电视公司Adelphia宣布,该公司及其200余家子公司已在纽约申请了破产保护;2002年7月21日,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从而以1070多亿美元的资产超越安然,创造了美国最新的破产案记录。这一系列的破产案,使美国金融市场进一步遭到打击。
第四,由于安然的发展很大程度靠资本市场的运作,因此安然的破产拖累一批银行。据2002年1月17日《华尔街日报》报道,安然的破产使美国银行界由于坏帐和其它交易业务总的损失达200亿美元左右,首当其冲的是美国最大的两家银行,即花旗银行和JP摩根大通银行。
编辑 | Jinya
清流学苑相关课程及简介
公司洞察(最新发布)开课时间
上海:4月13-14日
深圳:4月20-21日
公司洞察作为关键洞察课程体系的延伸,聚焦于“公司”这个有着千年历史,且对当今经济和社会影响巨大的主体。到底我们如何才能真正了解一个公司,如何才能发展一个公司问题或者判断其价值,这都是我们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公司洞察》课程,是基于慎思行在研究和咨询领域的长期经验和研究展开,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拨云见日真正看懂公司。
进一步交流
进入专业社群展开深度讨论
慎思行通过微信等平台覆盖超过10万战略人、咨询人等各类专业人士。我们也构建了专业社群,推动战略与咨询领域的问题讨论、信息交流和机会分享,社群已有超过5年历史,并成为了顶尖专业人士感知市场前沿,获得实践经验的首要选择。入群请添加慎思君微信,并提供名片。
///
现在微信公众号更改规则,如果你不特地点进来,很可能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希望喜欢【慎思行】的读者朋友们将本号【设为星标★】,方便找到我们;也欢迎点击右下角的【在看】。
推荐阅读
> 年度重磅 | 十年之变 —— 感受变化、理解变化、穿越变化 慎思行十周年系列文章(一)
> 紧迫时代如何做出决策?
> 怎样才算是一家“战略引领”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