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全网的脆皮五花肉,为何变成了一地鸡毛
后疫情时代,小吃凭借投资小、风险低、毛利高等诸多优势,正迎来创业投资春天。但有些看似大热的网红小吃,建议你别追。
脆皮五花肉从爆火到凉凉,给餐饮创业者哪些启示?
日前,大众点评发布的2022年“必吃榜”相关数据显示,小吃类商户的订单量在过去一年提升了12%,证实了小吃赛道的火热。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所有的小吃品类,都会是一门值得投资的好生意。
今天来复盘一下“网红”小吃脆皮五花肉从走红到一地鸡毛的过程,借此给想要入局小吃赛道的创业者一些启示。
曾经爆火的脆皮五花肉
前几年,脆皮五花肉在社交网络上火得一塌糊涂。
在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上,关于脆皮五花肉的宣传视频非常多,十个美食博主中有八九个可能都安利过脆皮五花肉。视频里博主一口下去发出的“咔嚓”声,以及溢出嘴边的油花,无不刺激着屏幕面前网友的味蕾。
线上火爆的同时,线下的脆皮五花肉门店也在疯狂扩张。
当时很多打着加盟旗号的公司也闻风而来,这些脆皮五花肉品牌在招商加盟时,都会强调自己的准入门槛很低,比如经过一周学习就能出师,加上学费大概万元出头就能筹备开店、一个月就能回本。
一哄而上到一地鸡毛
脆皮五花肉“凉凉”
曾经的火爆犹在眼前,如今市场却已变了天。
脆皮五花肉至今还存在各大美食博主的食谱里,时不时也还有美食博主教粉丝如何做这道美食,但是参与其中的网友已经为数不多。
脆皮五花肉在线上的热度骤降,同样也反馈到了线下门店。
曾经大排长龙的脆皮五花肉门店已消失不见,有的拉下闸门贴出了转让通知,有的则换了新招牌,卖起了奶茶或酸奶麻花。
从一哄而上到一地鸡毛,
脆皮五花肉只用了半年,为什么?
1.产品单一、价格高,复购率低
众所周知,小吃品类,讲究高频复购,而脆皮五花肉有个非常致命的弱点,就是太腻了,无论是在大众点评、还是在抖音上,和“腻”相关的评价并不少。很多消费者在好奇心驱使下会尝试,但是吃过一次觉得太腻,就没有第二次了。
作为小吃品类,脆皮五花肉的定价也不低。从大众点评上的一些脆皮五花肉店人均消费来看,小份25元,大份35元,缺乏价格优势,很多消费者购买脆皮五花肉都只是为了尝鲜,复购率并不高。
2.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小编在网上搜索发现,光是顶着“朱师傅”招牌做加盟的公司就有好几个。而且市场上还出现了很多李师傅、张师傅、黄师傅等,它们打着不一样的招牌,却都在宣传独家秘方,宣称自己才是最正宗的。
大批创业者一窝蜂涌进,却没有优质的品牌作支撑,导致整个脆皮五花肉市场异常混乱,最后落得一地鸡毛也是意料之中。
寿命不到半年的脆皮五花肉
给餐饮创业者带来哪些启示
脆皮五花肉这个网红小吃从出现到爆火再到冷清,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小吃品类是很火,但并不是所有小吃都值得做的。
什么样的小吃品类,我们要谨慎投资入局?
1.操作门槛过低,几乎没有核心壁垒的品类
对于小吃店而言,产品过于单一,就会十分容易被模仿,在品类层出不穷的餐饮市场,你没有新花样,年轻人很容易被新生事物吸引去了,等新鲜劲一过,大家也就不买账了。
2.与当下流行趋势背道而驰的品类
健康消费是大势所趋,然而无论是从原料使用还是制作方式来看,脆皮五花肉终归是属于“高油、高盐、高热量”的食品代表,这与如今年轻人追求的“轻油、轻盐、轻脂”等饮食理念背道而驰。
3.消费场景受限的品类
众所周知,消费场景越广,消费的频次就越高。消费场景过于狭窄的品类并不太适合以专门店的形式开出,更不能把它当作一门生意去长期经营。
来源:内容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