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格科技:AR预见未来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8 00:01:49 浏览量:0

随着技术发展与5G时代的到来,AR行业已成为当下最火热的赛道之一。微软、苹果、Facebook、华为、OPPO、小米等国内外巨头都在积极布局AR硬件产业。

除了国内外大厂,还有不少公司也在跃跃欲试。不久前,知名海外社交软件Snapchat的母公司Snap集团以超5亿美元收购了英国AR衍射光波导公司WaveOptics。本次收购是Snap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交易,这也表明了Snap押注AR硬件市场的决心。可见AR行业将再次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历经寒冬,破茧成蝶

尽管现在如此火热,AR行业也曾经历过寒冬。自2014年起,AR产业走过了从高峰到低谷的Gartner曲线前半程,并从2017年起逐渐步入“寒冬”。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AR/VR行业投资数量达到299件,是我国AR/VR行业最火爆的一年。2017-2018,资本市场逐渐回归理性,行业投资数量与投资金额双双下滑,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AR/VR行业投资数量下滑到109件。

在国外市场,谷歌早在2014年就已开始对谷歌眼镜进行测试,设备不仅可以联网获取丰富的信息,还可以进行拍照。但由于设计理念太过超前以及其他问题,并未获得市场认可,谷歌眼镜项目随后被官方终止,谷歌眼镜也被视为一个彻底失败的产品。

从谷歌眼镜的失败中不难看出,这是典型的生不逢时。在谷歌眼镜推出之时,行业内尚未掀起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的概念,消费者对太过超前的产品接受度并不高。据当时调查显示,35%的消费者对可穿戴计算机不感兴趣,另有35%认为眼镜是一种无用的设备。

从产品角度来讲,由于当时的显示技术并不成熟,使其眼镜屏幕的易用性与用户体验远远没有达到用户心理预期。虽然外观看上去是一个精美的设备,但实际使用上却更像是一个半成品。

市场回暖,涅槃重生

经过数年低谷期,如今的大环境越来越有利于AR产业的发展。过去两年受疫情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宅经济”让一批新业态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包含AR硬件市场。据IDC统计预测,2020年AR产品出货量为40万台,同比增长33%。2021年预计出货70万台,同比增长75%。

从技术角度来看,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上游厂商已经找到了最佳的光学显示方案——衍射光波导。相较于传统的棱镜、自由曲面、Birdbath等方案,衍射光波导兼具极致轻薄、大视场角、大眼动范围以及良好量产性等优势,能够较好地解决用户体验问题。至格科技最新发布的AR衍射光波导产品TDDW40Plus,全彩方案厚度仅为2.1mm,重量12g,十分轻薄,看起来就像普通镜片一样。

TDDW40Plus

随着大厂持续投入,AR眼镜在功耗、体积、重量、视场角上会有大幅改善和提升,AR眼镜将越来越接近普通眼镜形态。

从资本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人们花费到手机上的时间已经到达顶峰,资本急需寻找下一个具有潜力的赛道。

AR科技,预见未来

今年9月,CIOE光电博览会圆满闭幕。作为全球最大的光电展,现场八大展馆,共计16万平几乎塞得满满当当,据了解明年展会还将持续扩大至20万平。至格科技作为展会为数不多的AR衍射光波导公司,展位现场气氛十分火爆,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

通过至格科技展位的超高人气,不难看出AR硬件已成为行业热点,是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方向。此外,据Strategy Analytics预测,一旦消费级AR头显问世,AR硬件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6年,消费级AR头显的全球出货量将超过5300万台,总收入将超过300亿美元。由此可见,AR硬件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赛道。

AR硬件作为各大企业竞相抢占的下一个风口,备受风险投资青睐。国内各大科技巨头的战略投资机构和主流的财务投资机构都在积极布局AR硬件项目,很多投资机构都会将现在的AR硬件与04、05年的初期智能手机进行类比——AR硬件市场即将爆发,无论如何不能错过这个硬件入口更新换代的重大机遇。

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了对AR的看法。AR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想象一下,如果您可以住在自己喜欢的任何地方,并可以不受地理位置限制而找到工作。”

库克在接受关于Apple Watch的采访时告诉美国媒体NowThisNews,AR即将变得不可或缺。“我认为有一天我们会想知道没有它我们会如何生活,就像现在我们想知道没有手机我们会如何生活一样。”

也许,2015年的AR还只是“风口上的猪”。而今天,当风口再次开启,猛然发现站在风口的还是“那只猪”。只是这一次,它已经插上翅膀,将未来带进现实。

至格科技

北京至格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孵化出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核心团队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博士以及前上市公司管理层和业务骨干。公司依托于清华大学二十余年的光栅领域科研成果进行产业转化,自主掌握“光栅设计、光栅母版加工、纳米压印生产”三大核心技术,拥有功能完备的光栅母版加工中心和衍射光波导产线,致力于AR衍射光波导光学显示模组及衍射光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