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人才集团——2023年灵活用工市场规模预计突破万亿 劳动保障函待完善
2023年1月28日,春节小长假正式收官,春运迎来返程高峰。但与疫情前同期相比,今年春运返程高峰大概率较为平缓。一方面,今年春运返乡客流量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另一方面,疫情三年间,灵活就业人口增加,部分人无需立刻返程也能线上办公,有人则需重新寻找就业机会。
如文中配图显示,过去几年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研究报告》提到,在外包和劳务派遣口径下,2021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达到8944亿元,2022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34.9%,创近5年来新高。2023年,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继续增加至1.4万亿元。
三年疫情期间,我国亏损的规上企业数量不断攀升,2022年7月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同比增长48.5%,在宏观不确定性提升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多困难,为了节约用工成本和提升业务灵活性,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灵活用工这种更富有弹性的人才组织形式。
2022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36881亿元,共享经济发展催生出大量新就业形态,这些具有较高包容性和灵活性的新就业创造大量灵活就业岗位。由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更愿意拥抱灵活用工形式,得以“双向奔赴”,推动灵活用工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密集发布政策意见,引导企业采取灵活用工等模式,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并逐步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放开户籍地限制,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等,在人力资源行业发展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支持和引导行业朝着更高质量,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在发展中,也有个痛点较为显著,法律难以适用于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灵活用工现象,主要纠纷案由为劳动合同纠纷及社会保险纠纷,还需要更加完善。
灵活用工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1
法律法规
2013.7修正--《劳动合同法》
明确了劳务派遣的概念,明确了劳务派遣工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2015.4修正--《就业促进法》
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
2
政策意见
2020.1--《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大力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推动医药研发、设计、业务运营服务等重点领域发展
2020.7--《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
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通过用工余缺调剂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2020.7--《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
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增加非全日制工作机会
2022.7--《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 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
强化零工快速对接服务,建立零工“即时快招”服务模式,促进供需匹配对接
3
行业发展政策
2018.6--《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
进一步加宽人力资源市场准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外包业务
2021.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失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严厉打击就业歧视、非法职介等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4
保障措施
2021.3--《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
推进平台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和社保线上服务
2021.7--《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
对用工灵活,流动性大的基层快递网点,可统筹按照地区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或营业额比例计算缴纳工伤保险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
2022.7--《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 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
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健全培训项目和培训政策推介服务,引导零工人员参加急需紧缺职业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参加创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