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企改革新风向|河南篇:国资国企改革回顾与盘点
作者:南京卓远
过去三年,河南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在新兴产能培育、乡村振兴、深化改革、环境改善、民生福祉增进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2022年,河南生产总值达61345.05亿元,工业增加值达25465.04亿元,进出口总值达8524.1亿元,财政总收入达6188.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8%。“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国资将基于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前提,实现规模实力持续增大,按现行口径资产总规模达10万亿元以上,其中省管企业达5万亿元以上。河南省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在企业战略重组、企业领导人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河南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顺利完成,总结形成一批新的改革经验,接下来,河南省国资将进一步谋划新阶段的重点任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一)国资规模与布局优化调整
河南省国资委官网显示,目前省管企业为28家,包括20家市场竞争类、1家金融服务类、7家功能保障类企业,2022年,河南省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422.90亿元,利润总额585.50亿元,资产总额64765.02亿元(2021年数据)分别约占全国地方国企的4.75%、3.44%、3.1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98.2亿元,同比增长13.3%。
河南省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不过各地级市的国资规模差异较大,面临布局优化调整的任务也不尽相同,部分地市市属国有企业资产及营收情况详见表1。
表1 2021年河南部分地级市市属国资规模及布局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河南国有资产委员会、各地市政府官网
根据2023年1月18日河南省国资委召开的全省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工作会议”),2023年河南省在国资布局方面将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持续扩大投资规模,积极推动“三个一批”项目落地及央地合作项目签约,力争完成4500亿元以上投资,推动“一利五率”实现“一增一降四提升”。二是持续优化国资布局,提升国企“两个能力1 ”。以做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做实专业化投资平台、做精产业集团、做优市县平台公司为目标,推动新一轮国资战略重组。
根据各地市2023年国资国企工作会议及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市级地方国资布局将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郑州聚焦国企运营效益提升,持续优化国资布局,谋划实施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行动;开封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聚焦国企信用评级提升,加快AA+信用主体培育,实现国资规模扩张;洛阳加快推进市属企业市场化转型与专业化整合,通过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或专业运营公司方式,优化“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平顶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投融资公司转型升级;新乡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坚持以市带县,实施县级投融资平台提升计划;漯河加快国有资本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食品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南阳加快市属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打造旗舰劲旅,推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发展、城市运营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焦作、商丘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济源推进企业实体化、市场化转型,推进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建设。
1一是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二是增强国有经济核心功能,提升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能力。
(二)重组整合
过去三年,在坚持“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改革方针的基础上,河南省国资委按照“2个主业、不超过2个培育产业”的要求,重新核定企业主业范围,处置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推动资金资源加快向主业集中。通过追求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加减法”完成14户企业集团重组整合,其中,省级层面改组设立功能性平台公司1家,新组建集团企业5家,主要涉及交通、文旅、物流、基建、科技、信用等领域。
经不完全统计,过去三年河南省十八个地级市的重组整合情况存在差异,具体详见表2。郑州以市属企业为主进行重组整合,多通过新组建方式实现,原44家市管企业通过重组整合为9家一级企业集团;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漯河、南阳、商丘、周口、驻马店、济源等地重组整合路径相似,主要通过改组、新组建的方式,将业务相近或相同的市属国企重组整合新设,减少不必要的同质化竞争;濮阳、许昌、信阳三市重组整合起于顶层规划,通过改组、新组建的方式,对市属企业内部同类企业和同类业务重组整合,减少市属国企数量。
根据工作会议及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河南省国资将继续改组或组建一批新的企业集团,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围绕全省30个重点产业开展战略重组,包括组建河南钢铁集团等。根据各地市2023年国资工作会议及政府工作报告,下一步地市层面的国资专业化整合的主要方向为:郑州明确加快集聚一批科技型创新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封推动形成“投资运营集团+功能性集团+竞争性国企”发展格局;洛阳加快市属企业专业化整合,今年6月底前公交集团完成股权划转、热力集团组建到位;新乡通过系统整合有形和无形、自然和人文、实体和特许经营等资源,实施县级投融资平台提升计划,打造更多AA级以上平台;焦作构建“3+N”政府投融资平台体系;濮阳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打造一批旗舰劲旅和创新型国企;许昌加快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漯河推动市投资集团、市发投集团变革性转型;南阳深入推进国资布局战略性优化、国企专业化整合;济源推动资本运营集团评级及发债,完成豫光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
表2 河南地方国企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事件梳理(不完全统计)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
2022年449家“双百企业”动态名单公布,河南省入选企业数量为8家(详见表3),入围数量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其中,在地方“双百企业”2021年度专项考核中,开封平煤新型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评“标杆”,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中原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2家企业获评“优秀”。
河南坚持“以混促改”,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带动职业经理人制度、员工持股制度等制度层面的探索完善。混改形式上,主要是产权转让或增资引战(主要在非上市集团的二、三级子公司层面)和上市(首发上市、收购/入主已上市公司)。2023年2月,《河南省政府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23年版)》印发,文件新增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的授权放权事项,明确河南资产公司等“双百企业”,豫信电科集团、洛轴集团等“科改示范企业”,可探索实施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在报经省政府国资委同意后,不受试点名额限制。
地级市层面,郑州积极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产业集团的二级公司与头部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或与优势民营企业混改;洛阳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修订完善《洛阳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通过投资合作、项目合作、增资扩股等方式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投资经营、盈利点多元化;许昌、平顶山、新乡、商丘、漯河、南阳、濮阳等地主要采取引进战略投资者、社会资本参股等方式推进股权重组;驻马店鼓励民营企业、外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形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合资经营和混改;开封、焦作加大投融资企业改革力度;信阳印发《信阳市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入股新建、并购重组、债务重组、股权置换、员工持股五种混改模式。
表3 河南国有企业混改典型案例举措亮点
数据来源:企业官网、资讯整理
表4 河南中长期激励机制工具
数据来源:网络信息、choice数据
(四)地方国有企业IPO与上市公司管理
截至2022年底,河南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21家,总市值约2003.74亿元,主营业务集中在工业金属、煤炭开采、证券、通用设备、化学纤维、铁路公路、电力、基础建设、环境治理、纺织制造、中药、种植业等领域。落实到各个地级市,根据不完全统计,郑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数量最多,为9个,分布在证券、铁路公路、电力、环境治理、煤炭开采、基础建设、中药、种植业等行业,市值也最高,为612.93亿元。其次是平顶山、安阳,数量为2,分别分布在煤炭开采、化学纤维,普钢、光伏设备行业,市值分别为318.86亿元、117.39亿元。其他地级市基本有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具体详见表5。另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体量较大的是商丘市,商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总市值达415.53亿元。
未来,郑州将聚焦公共停车、供热、水务、物流等领域推进国资企业上市工作;郑州聚焦公共停车、供热、水务、物流等领域;洛阳明确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优势,瞄准风口产业并购3家以上上市公司,重点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上市;南阳鼓励支持上市企业、知名企业在白河两岸建设总部;许昌、周口、新乡、驻马店、平顶山、濮阳、三门峡、济源、商丘、漯河等地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其中,周口重点推动周口天然气公司等后备企业上市,新乡推动生物与新医药、电池及新能源等领域企业上市,三门峡聚焦矿业、节能材料等领域,平顶山推动催化剂、石墨制品、创新药物等领域企业上市,濮阳聚焦新材料、化工中间体、处理剂等领域,漯河推动能源、医疗器械等领域企业上市;开封市实施基金入汴专项行动和企业上市行动;安阳实施企业上市“百舸竞帆”行动,推动新材料、数控等企业上市;焦作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文化旅游等领域企业上市。
表5 河南各地级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情况(不完全统计)
表6 河南省地方国企IPO与并购事件梳理(不完全统计)
数据来源:国资委官网、企业官网、资讯整理
(五)国企强链补链与科技创新
最新发布的“科改示范企业”名单上,河南省入选企业数量为3家,分别为麦斯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豫信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的》(豫政〔2021〕50号),明确链式集群发展目标,聚焦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10个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10个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应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加大投入。《河南省“十四五”国资国企发展规划》,明确国有企业参与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涵盖创新企业、数字经济骨干企业、产业生态系统、绿色低碳高效产业及相应产业集群。
河南省管企业已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11个、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93%,未来将进一步构建龙头引领+梯队协同+链群互动的企业集群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国企管理水平,打造一批旗舰劲旅和创新性国企,包括平煤神马、河南能源、郑煤机等。各地级市主要是以园区为载体,借助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招商等方式完善产业链图谱,构建产业集群生态、打造产业园。郑州瞄准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洛阳围绕百万吨乙烯谋划实施产业链配套项目;许昌智能电力装备、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南阳大力实施5+N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周口集聚发展临港经济;新乡、商丘、信阳都推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同时,新乡推进纺织服装、预制菜全链条发展、做大做精化工产业,商丘打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制鞋千亿级产业集群,信阳培育全链条绿色大家居、绿色食品、时尚纺织等产业集群;驻马店重点培育夏南牛、食用菌、绿色石材、电子电器产业集群;平顶山以主导产业为引领,重点打造中国尼龙城;开封推进建设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物流产业园区等,推进区县级产业园建设;焦作加快打造“356”特色产业集群;濮阳大力推动四新产业规模倍增,加快培育不同量级产业集群;三门峡重点打造材料新城和高端制造之城;鹤壁聚焦四优三新”主导产业;济源培育有色金属、特种钢、纳米新材料产业等优势产业。
表7 河南补链固链强链项目(不完全统计)
数据来源:河南省政府官网、各地市政府官网;注:以字体加粗标注的为国家高新区。
表8 科改示范典型案例梳理
数据来源:国资委官网、企业官网、资讯整理
(六)数字经济与大数据
河南以互联网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2021年,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7万亿元,规模连续六年稳居全国前十,整体稳中向好发展。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印发《2023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河南省2023年将通过优化基础支撑能力、提升核心产业能级、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政府数字治理服务效能,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互促共进。
地级市层面,郑州聚焦“数字郑州”战略,建设智慧城市,统筹政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管理;洛阳推进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南阳、开封、许昌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新乡大力推进数字赋能增效工程,启动“数智谷”建设;商丘主抓道北数字产业园、雄富光电产业园、绿草地锂电产业园等项目;驻马店、信阳重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基层治理数字化框架建设等;焦作加快焦作新经济产业园、腾云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建设;平顶山聚焦智慧物流、数字仓储、数字文旅等产业;安阳打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示范工程;濮阳、三门峡、济源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如智慧城市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实体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鹤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龙芯生态产业园、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
表9 河南国资数智企业与项目
数据来源:国资委官网、企业官网、资讯整理
(七)对标世界一流
河南省仅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一家曾上榜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4家国有企业入榜2022中国企业500强,分别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155位)、河南能源集团(224位)、安钢集团(312位)、豫光金铅集团(361位),相比于世界一流企业还有较大的差距。
2022年《河南省“十四五”国资国企发展规划》文件发布,提出,“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力争创造若干家世界一流企业,打造10家以上具备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基础保障骨干企业。同时,河南在工作会议中提出“以‘六个一流2 ’为要求,加快实施“220”行动,构建龙头引领、梯队协同、链群互动的企业集群发展格局。”河南省重点骨干企业也明确了自身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的任务目标与做法,具体详见表10。
表10 河南重点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与做法
2六个一流:即激发一流成长动能,形成一流布局架构,打造一流旗舰劲旅,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完善一流监管机制,强化一流党建保障。
(八)合规管理
为推动省管企业全面加强合规管理,加快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法治国企,河南国资印发《河南省省管企业合规管理指引》,明确对省管企业合规管理的规范要求,又陆续出台针对内部审计、法治建设、责任追究、投资监督管理等专项政策文件,为全面落实合规管理提供支撑。洛阳建立国资监督问责联席会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等制度,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出资人、职能、业务监督同向发力的“大监督”体系;许昌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新乡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构建专业化、市场化、法治化和穿透式管资本制度机制;焦作健全穿透式国资监管制度机制。
下一步,河南省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大监管企业合规管理的推进力度,指导监管企业从事前制度规范、事中动态监管、事后监督问责等方面构建全链条的合规管理体系,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表11 河南省合规管理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河南省国资委
(九)风险防控(债务风险)
河南城投债规模12581.54亿元,居于全国中间位置,发行平均票面利率5.03%,存量平均票面利率4.85%,偿债压力主要集中在2023年至2024年,债务负担相对较轻,但河南省下辖各地市经济发展和财力水平分化较明显,整体上呈现出“中心强、四周弱”的发展特征,三门峡、济源、许昌、开封等地地方综合财力对区域债务的保障能力偏弱,此外,区域间城投企业造血能力差异明显,部分区域面临较大的短期流动性压力,需提高对于集中偿付压力和债务负担较重区域内的城投信用风险关注度,洛阳、许昌、商丘、平顶山违约概率较高,需要加强风险防控。
针对较为严峻的债务情况,省级层面出台《关于加强省管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国企构建四大债务管理机制,同时工作会议提到要持续增强国资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大授权放权力度,用好智能化监管平台;实施降低资产负债率攻坚工程,“一企一策”推动企业资产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这与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焦作、濮阳、许昌、三门峡、南阳、信阳等地提出的加强国有企业风险防控监测、规范投融资行为的要求一脉相承。新乡聚焦企业担保链突出问题,出台《关于防范和化解企业担保链风险的指导意见》,着力构建政、法、银、企四方联动的企业担保链风险防范和化解体系。鹤壁建立“府院联动机制”,加强法院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稳妥推进金融风险化解、问题楼盘处置等工作。
表12 河南国有企业风险管控情况梳理
表13 当前各省城投债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Choice,卓远整理
(十)盘活存量资产
河南国资国企支持存量盘活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盘活土地存量。根据河南《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百园增效”“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整治专项行动”等政策,河南国企致力于存量土地改造并进行创新利用,如工业土地盘活改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养老产业、康养产业、社区生活圈、产业社区等。二是低效闲置资产盘活。充分运用REITs、PPP、产权交易等多种方式,推进房产、土地等低效闲置资产盘活,促进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
河南省各地市在存量资产盘活上也进行了积极实践,从盘活领域来看,包括闲置土地、农村集体资产、国有企业闲置资产等,各地经验做法上略有差异:洛阳通过企业自主盘活、收储再利用、二次开发、“府院”联动模式盘活低效用地;许昌出台政策明确,对于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的不再加收土地出让金,鼓励采用自主开发、平台主导等多种方式狠抓工业用地盘活;鹤壁、漯河、三门峡等地针对存量闲置国有资产,通过挖掘资产价值、内部资源整合等多种路径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濮阳、信阳等地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及房产,推进“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集中特色开发等路径。另外,郑州、新乡等地加大盘活存量与资本市场对接,利用公募REITs、PPP、ABS、产权交易资等资本市场工具,完善项目投融建管退闭环机制。
表14 河南地方盘活存量工作重点
数据来源:卓远咨询整理
下一篇:炒黄金10大技巧要掌握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