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安家费,到手只有20万?!
我们在招聘公告中看到的安家费,一般而言都不低。但很多拿到这笔钱的过来人表示,安家费被扣了不少的税。
比如皖西学院。学校招聘公告显示,博士安家费75-150万,5年内可享副教授待遇,为此我们特意咨询了皖西学院的人事处老师。根据老师反馈,安家费纳税比例一般在21%-30%。
为啥要扣这么多?安家费到底怎么扣税?今天塔子就带你手把手算一算。
01“安家费”到底要怎样交税?
几天前,某高校财务处介绍,该校发放的引进人才安家费属于“工资薪金所得”类别,而工资自然是需要交税的。
至于具体要交多少税,首先需要了解下面这个公式。
括号内的部分也叫应纳税所得额。目前,税务机构将应纳税所得额划分为七个区间并制定了相应的税率以及速算扣除数,这套规则其实还有一个更加复杂的名字——综合所得7级超额累进税率制
- 举个更现实的例子:
假设某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为人才一次性支付安家费250000元,工资12000元/月,五险一金等专项扣除4000元/月,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月。
计算方法1:如果完全按照工资所得计算,人才一年需要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250000+12000*12-5000*12-4000*12-2000*12)×20%-16920=35480元
扣除单纯工资、薪金所得交纳个人所得税360元后,发放到个人手中安家费=
250000-(35480-360)=214880元
14%的安家费交了税。
事实上,个人所得税有几种不同的算法,如果将安家费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类似于年终奖)的形式来计算的话,结果又会有所不同:
计算方法2:在2021年12月31日以前,安家费可以选择单独汇算,即首先将一次性的安家费分摊到12个月(250000/12=20833.33元),对应的税率为20%,最终人才需要缴纳的税额是
250000×20%-1410=48590元,到手则由250000变为了201410元。
这种计算方式下,实际税负率接近20%。2022年之后,安家费报税需要统一按照计算方法1来进行。实际上由于每个人的工资都有所差异,报税时选择不同的汇算方法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但总体来看,高校承诺的安家费与实际的税负率也是水涨船高的关系,20%-40%的税负率也与我们从不少高校人事处老师那里获得的信息基本一致。
其实,高校分配、发放安家费时也会综合考虑工资收入、各类附加扣除、安家费具体金额以及发放形式,以避免出现税率跨档导致的交税金额大幅增加,实际到手的安家费减少的情况。
同样数额的安家费分数年发放,平摊到每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就会更少,税率也可能更低,再加上「速算扣除数」等因素的影响,也让安家费分几年发放成为了当下减轻人才的负担的一种方案。
也有高校在税务筹划方面做了更加细致的打算,比如将安家费的一部分转入科研启动经费,由高层次人才在服务期内按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据实报销,那么这部分费用则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还让科研活动有了更多预算。
02高校安家费,何时能真正免税?
事实上,不少高校的招聘也更加透明,比如直接在招聘公告中介绍税后收入,或者直接换一种说法——免税/为人才承担个税。
比如新疆财经大学不仅做到了安家费一次性发放,还给编。
山西医科大学在招聘公告中明确指出待遇均为税后金额。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的安家费也是按照税后数额来发放的。
更多相关职位,请访问青塔人才网或点击青塔人才小程序,在搜索栏输入「免税」「税后」获取。
不过看到这类公告时,可能需要擦亮眼睛,如果人才在合同期内辞职或者考核不通过,不仅可能需要退回相应安家费,甚至还需要补上学校当初帮忙承担的个税。
话说回来,如果人才安家费无需纳税,自然也不会有这种风险。但无论如何,这些在公告中标注税后工资的高校显然比其他高校多了一份坦诚。
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西安财经大学校长方明就曾表示,由于高校引进人才安家费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使得高校引进的青年博士教师和高层次人才到岗后,实际发放到手中的安家费比学校当初承诺的要少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青年博士教师到高校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关于安家费的税务处理问题,是很多高校在引进青年博士教师和高层次人才时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他也建议税务、财政等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对高校引进人才发放的一次性安家费实施个人所得税减免。提供国家统一规定的,或授权地方政府根据地方实际规定的,发放安家费的标准文件,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可以对按照文件标准发放的安家费予以税前扣除,超过规定标准的部分可按签约期限平均分摊计算并入当月工薪计征个人所得税。
不过,税收政策很难在一朝一夕间实现调整,小编在写篇的时候也感到脑仁很痛,所以各位塔友们还是要在求职中占据主动,多多了解与之相关的信息才可以避坑。
最后,青塔人才温馨提示,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纳税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