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单身,其实需对抗基因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是否又是一种狂欢?
母胎单身(womb solo)是21世纪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破坏社会稳定具有难以估计的影响,各种名目的情人节则是引爆这一问题的导火线。本文从多学科视角出发,以“母胎单身”人群为研究对象,梳理“母胎单身”的多种成因,为其成功脱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命定单身
生物学视角——外貌基因的错?
单身都是命中注定的,“母胎单身”这一说法非常准确。
北京大学的学者检测了579位被试的头发样本,发现5-HTA1这种基因分为G型和C型。在控制了社会经济地位、外貌等变量后,他们发现携带G型基因的人单身的几率要高出20%!
深入研究后发现,G型携带者在与他人的亲密时会觉得更不自在,且性格更加敏感、悲观。原因在于这个基因会降低大脑中血清素的含量,而大脑血清素会令人感觉良好。缺少血清素则会使人在亲密关系中感觉不适,所以携带这类基因的人在一开始就难以形成亲密的关系。
这些特质使得约会、建立关系对他们来说更为困难。
根据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检测了约600名中国大学生的头发样本,携带这类“单身基因”的人大约有60%单身,而不携带这类基因的人单身率为50%。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结果无法被其他影响感情状态的因素解释,比如相貌和财富。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没有这类基因的人虽然不容易成为单身狗,但更容易成为老司机。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对250名男性研究后发现,半数以上的男性血清素含量偏高,这些男性每周至少做爱一次以上,有人甚至“一日数次郎”,另一半男性则完全不同,一个月只需二三次性爱就心满意足了。
更有甚者,血清素爆表就可能发展成克林顿和老虎伍兹那样的性瘾症。
基因决定性欲理论得到了一些科学家的支持,但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英国剑桥大学家庭研究中心主任马丁·理查德博士说,性欲是众多因素的产物,不光是基因决定的。任何寻找女性性欲基因的做法都是徒劳的,这个试验只能说明为什么男性多数的时候比女性的性欲要强得多。
当然,这20%的概率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影响力更大的应该是5个外貌基因,可以对你的外貌造成毁灭性打击,堪称恋爱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解决方案:
针对G型基因携带者,多接触异性,时间长了就是老司机了。对于外貌基因,丑不是你的错,“长得丑却是个颜狗”就是你的不对了。
多晒太阳,吸收紫外线
有利于刺激大脑分泌血清素
削弱「单身基因」的作用
很多研究表明,我们结婚、维系婚姻的几率与拥有的性伴侣的数量通通受到DNA的影响。
除了5-HTA1以外,还有很多基因与爱情相关。剑桥大学对1125667个英国生物库参与者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确认了38个与性相关的基因位点。在此基础上又扩大了研究对象,从两个数据库中增选了262097人验证了此次结果。并且还发现这些确定的基因位点中,有一些与其他生殖和行为特征相关:
- ESR1和 RBM6-SEMA3F基因内或者附近发生变异与第一次生育年龄
- CADM2和ESR1与后代数量
- MSRA基因与性格易怒
- CADM2与冒险
还有些男人在谈恋爱的时候非常好,但一说到结婚就不对了,这也与基因相关。研究人员对草原田鼠体研究发现,由于后叶加压素受体1a基因变种不同,雄性后叶加压素受体水平高,对配偶忠贞,而他的近亲雄性草原田鼠体内这种激素受体少,倾向于喜新厌旧。人工提升草原田鼠体后叶加压素受体1a水平后,它也开始忠实于唯一配偶了。
基于此,研究人员开始在人身上进行相关研究,研究对象为瑞典552对双胞胎兄弟和他们的长期伴侣。结果显示,这种基因的一个变种334型等位基因与男性能否和伴侣建立亲密关系有关,并且后叶加压素对男性影响力大于对女性。实验结果:
- 无这种等位基因男子中,17%未婚,已婚者20%出现婚姻危机
- 有两份这种等位基因男子已婚者34%出现婚姻危机
- 至少有一份这种等位基因的男子中30%未婚
所以,以后谈恋爱的时候是不是顺便做个基因检测?婚恋专家帕姆·斯珀尔说,不必让我们的基因来统治我们的生活。她说:“我知道我们继承的基因会决定我们的一些行为,但是我们总是有选择余地。”一切都在于事在人为,缘由天定,祝对抗基因成功。
上一篇:生猪价格有走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