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上美股份纷纷布局产业基金,国内美妆企业争相做VC?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23:36:03 浏览量:0

近年来,不少国内美妆企业争相下场做VC。

例如,华熙生物、上美股份、贝泰妮、珀莱雅等国内企业,通过投资新兴品牌和突破性技术、借助资本力量实现外延式增长、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不断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投资方向遍布美妆品牌、MCN机构、医美机构、代工厂、自媒体等。

如何看待国内外头部美妆品牌的投资动向?国内外美妆巨头设立产业基金的方式有何相似之处?

为此,春雷社梳理了部分案例,希望能为对品牌投资动作感兴趣的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Part 01

美妆巨头开「卷」投资战场

通过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增加产品品类、品牌和销售渠道,实现品牌发展和市场拓展,是企业在上市前的主要增长模式。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单纯的内生性增长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借助资本手段进行外延式增长成为了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2016年起,拉芳家化、珀莱雅等部分国内上市企业就开始设立投资基金,一脚踏进创投圈。

彼时,拉芳家化参与设立的珠海拉芳易简新媒体产业基金(有限合伙),主要投资新媒体相关产业,如公众号、短视频、电商等。

2017年起美妆行业资本化加速,头部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为了拓展商业版图与品牌矩阵,国内头部美妆企业陆续成立投资基金,在全产业链寻找优质投资标的。

产业基金可以分期认缴或成立,也能以自有资金投资。前者如丸美与金鼎资本共同出资设立化妆品产业基金;后者如珀莱雅投资彩棠等。

据青眼不完全统计,自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包括珀莱雅、华熙生物、上美股份、贝泰妮、华熙生物、丸美股份等企业在内,至少有14家上市或拟上市的国货美妆企业出现投资动作,合计25起。其中,对外公布投资金额合计达33亿。

从投资领域来看,合成生物、医疗健康赛道备受青睐,如华熙生物和赋远投资于今年6月成立的国内首支合成生物基金,投资规模高达6亿元。

Part 02

案例拆解:扩大版图,还是挽救业绩?

美妆企业进军创投圈的目的,或是便于进行资本运作,以支持其扩张和发展战略,或是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提高整体竞争力,抑或是挽救业绩增长颓势。

10月30日,华熙生物与汇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湖州产投于正式签约,共同成立了一支专注于生命科学及大健康的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亿元人民币。该基金将重点布局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项目,包括但不局限于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基因工程、大健康类等领域。

事实上,自2021年起,华熙生物已经开始发力合成生物,2022年年报中,华熙生物将「合成生物」上升至公司战略层面。今年8月发布的半年报中,「合成生物」累计被提到43次。

不久前,上美股份亦发布公告,与弘毅致远、经开博谷就成立合伙基金订立合伙协议,全部合伙人将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2.76亿元,其中上美股份认缴出资1.9亿元,专注于投资美容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

去年因疫情业绩下滑,今年上美股份抓住抖音电商红利,加大营销投入,但净利润率较低。通过建立合伙投资基金,有利于辅助利润增长和扩大产业布局。

最近,贝泰妮对外投资动作频频。10月10日晚,贝泰妮发布公告,公司拟出资3000万与合作方设立投资基金。投资方向包括新材料和智能制造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装备、半导体装备、合成生物学、生物医用新材料等上下游相关产业;此前,贝泰妮拟斥资逾5亿元将Za姬芮、泊美两个品牌收入囊中,品牌矩阵进一步扩大。

为了打通整个营销链路,珀莱雅则先后投资了不少MCN机构,包括嘻柚互娱、清栀时尚、聚研荟、熊客文化。嘻柚互娱曾推动珀莱雅「黑海盐泡泡面膜」火爆全网,30天销量破百万,销售额超1亿元。

Part 03

从一路收购到股权投资,国内外美妆企业都爱合成生物

当需切入新品类或打开新市场时,自主孵化难度较大,并购性价比更高。国际美妆巨头能够建立起庞大的化妆品帝国,基本始于并购策略的施行。

前瞻产业研究报告显示,以美发细分品类起家的欧莱雅,除染发等少数产品是其自有品牌之外,其他几乎都是通过并购而来的,如兰蔻、赫莲娜、理肤泉等;精于护肤研发的雅诗兰黛,采取并购切入彩妆;资生堂在切入美国市场时,收购NARS、bareMinerals 和Laura Mercie。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美妆巨头的投资发展方式从前期的不停收购,转为「股权投资」的形式。

9月,雅诗兰黛集团早期投资和孵化部门New Incubation Ventures(NIV)宣布对网红周扬青创立的美妆品牌CODEMINT纨素之肤进行少数股权投资;LVMH旗下私募基金参与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公司江苏创健医疗的B轮投资;欧莱雅集团宣布对中国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杉海创新进行少数股权投资,以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新颖且可持续的美妆解决方案。

另外,国际美妆巨头与中国本土美妆企业在布局投资时,目光一致投向了上游企业,押注合成生物等新技术。资生堂资悦基金的首笔投资便是合成生物学企业创健医疗,9月,这家专注于胶原蛋白的企业还得到了L Catterton的投资。

对于美妆产业而言,企业扩大产业基金规模不仅意味着行业正在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也预示着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资料:

青眼号外,《33亿25起!国货美妆企业投资潮来了》

仪美尚,《32亿,国货美妆潮涌创投圈》

猛哥看商业,《复盘美妆百年并购史:博采众长,美美与共》

*注:文中图片除特殊说明外,均来源于网络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