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憔悴暴瘦,万达开启卖卖卖模式,为何陷入恶性循环?
王健林突然就老了,精神憔悴,状态萎靡,整个人也瘦了一圈。变化如此巨大,很可能是因为万达近期的麻烦。集团债务缠身,据说关系到生死存亡,这个曾经全球4处并购、不可一世的商业帝国,如今风雨飘摇,迷雾重重。
万达集团最近的动向受到广泛关注。12月7日晚,据澎湃新闻报道,万达集团拟出售旗下位于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以换取流动资金,目前在和险资机构洽谈。陕西的一位万达广场营运经理诉说,确实有部分项目正在接触买家,而且接触对象不光是险资公司。除了准备出售万达广场,近期万达集团还卖掉了万达电影,割肉换钱。
时间回到2014年,万达商业在港交所上市,王健林也以151亿美元的身价登顶福布斯富豪榜大陆第一,事业如日中天。然而王健林的野心并不止步于此,他希望把万达打造成一个全球化集团,于是开始了大举投资海外的行动。从2012年到2017年,万达在全球范围内收购了包括AMC影院、传奇影业、英国豪华游艇制造商san sitter、西甲马竞足球俱乐部等多个知名项目,总投资额超过400亿美元。这些海外投资让王健林和万达一度风光无限,但也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首先,这些投资大多数都是高价收购,回报率并不高,有些甚至还亏损。其次,这些投资都是通过借债来完成的,导致万达的负债率飙升。到2017年6月底的时候,万达集团的总负债已经高达2000亿美元,其中短期负债占比超过四成。正当万达陷入资金困境时,官方也开始严查海外投资。2017年6月,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排查万达等数家企业的授信风险,让万达陷入了更大的危机,股票和债券价格暴跌,信用评级下降,融资渠道受阻。为了自救,王健林被迫放弃海外扩张的梦想,转而出售资产还债。2017年7月,在北京国贸索菲亚酒店,王健林宣布将77个酒店以市场价7折、不到200亿的价格卖给富力地产,还将13个文化旅游城项目91%的股权作价四百多亿卖给融创中国。交易规模之大,直接刷新了中国地产的历史记录。
此后,王健林又陆续出售了包括伦敦金丝雀码头项目、悉尼环形码头项目、芝加哥五星级酒店等在内的多个海外项目。同时,王健林还宣布万达将走上轻资产道路,不再自己开发和持有商业地产,转为提供商业管理和运营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王健林将万达商业从香港退市,以寻求在内地A股上市,以获得更高的估值。然而,王健林的这些计划并没有顺利实现,万达商业的A股上市之路遇到了重重阻碍,经过多次失败后,最终在2021年宣布放弃。而万达的轻资产转型也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万达的债务问题也因此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形势越来越严峻。王健林又想了个招,把旗下的轻资产业务注入到了新注册的珠海万达商管里面,然后拿出了21%的股权,以380亿的总价卖给了腾讯、蚂蚁、中信等22家战略投资者。
根据协议,如果珠海万达商管不能在2023年底前完成上市,万达就要回购这些股权并支付相应的利息。只可惜,珠海万达商管的香港上市之路也是一路坎坷。截至目前,珠海万达商管已经向港交所提交了4份招股书,但都没有通过审核。如果珠海万达商管最终无法上市,那么王健林又要面临超过380个小目标的窟窿。
在这种情况下,王健林只能继续开启卖卖卖模式。从7月到现在,老王就先后三次向东方财富、莘县融智以及腾讯系的上海儒意转让了一大堆万达电影的股权,合计套现仅70亿。但这些钱只够还一部分到期的债务,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事实上,万达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些年,王健林被迫把价值超过4000亿的资产白菜价大甩卖,而越甩卖还债,资产和收入就越少,还债的压力就越大。但债务压顶,老王又不得不走上甩卖还债的恶性循环。
在11月21日,大连万达商管公司针对一笔将于2024年1月到期的6亿美元债券,对其还款计划进行了周详的调整。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该公司决定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以避免因实质性违约引发其他债务的交叉违约。这一明智的决策在投资人间取得了广泛认同,最终获得了他们的支持与通过。
根据调整后的还款计划,万达集团将在未来的一年内,分四个阶段逐步偿还这笔美元债券。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成功规避了因单一债券违约可能带来的恶劣影响,确保了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连万达商管此次对6亿美元债还款计划的调整之后,该公司目前还有两笔美元债券,分别将于2025年和2026年到期。这两笔债券的规模均为4亿美元。为确保企业负债的可持续性,万达集团需要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加强对债券偿还的规划和管理。通过对还款计划的调整,大连万达商管展现了其对财务安全的重视,也为投资者吃了颗定心丸。
如今,万达虽然还保留着一些优质资产,结局还没有最终定论,但已经如走钢丝般命悬一线。无论最后是翻身还是沉沦,王健林和万达的故事都已足够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