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圈炸锅!储户28亿存款“不翼而飞” ? 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上演“罗生门”
存款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银行把该公司名下28亿元的存款,用作贷款质押担保,为毫无关联的第三方公司贷款,上演了一场银行版的“罗生门”。如此奇葩的事情,竟然在渤海银行(09668 HK)南京分行上演,不仅让顶流君有些惊诧。
据多家财经媒体报道,无锡济煜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禾药业”)和其关联方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生制药”)将33亿元存入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但是此后陆续存在该行的28亿元被用作华业石化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业石化”)质押担保。由于华业石化未能及时还款,渤海银行直接划扣山河药业与恒生制药存款4.5亿元。在存款客户报警并公开谴责渤海银行后,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竟然在10月24日凌晨发布公告,称发现企业间异常行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而更为奇葩的是,25日有多家财经媒体确认,渤海银行非法质押储户存款的放贷方,竟然是一家冒牌央企。以目前形势来看,渤海银行很难在本次纠纷中全身而退。
28亿元存款被莫名质押
根据公开报道显示,在去年11月,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开始用山禾药业的存款给华业石化的票据融资进行了质押担保,银行给华业石化开具了半年期承兑汇票,第一笔开票金额为3亿元。
而在今年8月19日,山禾药业法人代表於江华接到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在电话中,该工作人员称,有人正在柜台将电子存款转为纸质存单,并以此为他人贷款办理质押,并且询问於江华,企业是否有办理存单质押业务的真实意愿。
如此突然的来电,让於江华十分意外,自己公司的存款从未授权给第三方办理担保和抵押。因此此事事关重大,她立即汇报给上级公司。随后,其上级公司立即给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致电询问情况,该行相关负责人对山禾药业表示,确定是有一名女性在办理5亿元存单质押业务。听闻此事后,上级公司负责人立即表示,企业从未允许任何办理质押事宜,要求渤海银行立即报警。
意识到出问题后,山禾药业和恒生制药试图提取存入渤海银行的资金,但是均无法提取,最终和渤海银行核实后,确认共有28亿元的存款被质押。
在不知情被质押28亿元贷款败露后,涉事存款企业与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进行了多次沟通,但是均没有取得进展。随后,在10月23日,该事被曝光,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
但对于此事,渤海银行至今未给出明确说法,只是表示公司已经报警,有推卸责任的嫌疑。而山禾药业亦表示,无锡警方已针对本次事件立案,后续要等待警方进一步调查处理。
华业石化竟然是假央企
本次在存款客户不知情情况下,质押客户存款,到底是渤海银行“监守自盗”,还是有其它隐情,深层原因可能尚需调查。
但在25日时间曝光后,多家财经媒体记者经过走访调查发现,由渤海银行授信放贷企业华业石化,竟是一家彻头彻尾的假央企,这对于渤海银行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华业石化成立于2019年3月1日,注册资本为5亿元,系江苏华之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后者成立于2021年7月,按照股权穿透显示,华业石化是中国石油集团的孙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华之业能源原本是华业石化2021年7月9日成立的子公司,却在7月22日成为北京华昌置业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随后摇身变成了华业石化的控股股东。这样一个转换,华业石化成为了央企的下属企业。
根据华业石化的工商资料显示,其注册地址位于京市玄武区板仓街9号玄武科技金融园C1幢一层。然而,有记者在注册地现场看到,C1幢一层的公司名称为六朝都,而并非华业石化。而据说已经搬迁至该园区B3栋的华业石化,大门紧闭,面对记者询问,公司前台服务小姐大白天连公司门都不敢打开,并不敢承认这里是华业石化办公所在地。而华业石化的母公司华之业能源也是一家空壳公司,其注册地址位于南京市太平南路211号5层5299室。然而该地现场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很多公司都把注册地址放在这栋楼,但事实上这些公司大都是空壳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而今年的9月23日,中石油官网就发布过《关于北京华昌置业有限公司未设立下属企业的声明》,声明中明确指出,“公司发现不法分子冒用北京华昌置业有限公司的名义虚假注册了江苏华之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山东国油华锦石油科技有限公司和国化实业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北京华昌置业有限公司郑重声明:公司未对外进行任何股权投资和设立下属企业,并已向公安机关报案进行维权,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从上述声明中,不难看出,华业石化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假央企。
确认非法质押后果很严重
从目前来看,渤海银行和存款方企业济民可信集团各执一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本次非法质押背后,渤海银行有多人涉案,因为要分5次质押28亿这样的大额资金,银行相关材料中需有300多个公章,而存款方毫不知情的说法,这些公章必然是伪造。
然而,顶流君从资深银行人士处,从此事件逻辑来看,如果确实如存款方企业所说其并不知情,那么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就是彻头彻尾的涉嫌挪用储户的存款为借款企业做抵押,其问题一旦查实,后果会非常严重。
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三方作伪,即存款方要做“银票套利”的生意;贷款方获得银行授信资金,而银行获得33亿存款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质押贷款赚取息差,提升银行的业务量和利润。但可惜的是,本来这一资金闭环,由于贷款方的违约,导致银行无法收回贷款,而银行为了保证自身资金安全,划取存款方的资金。但即使是第二种可能,银行的责任也不会小。
而目前从贷款方是假央企这一信息来看,存款方主动要求放贷给这样的企业的可能性不大,从而又加重了渤海银行为了套利而在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质押储户存款的可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而事实上,渤海银行近年问题也不断出现。早在2011年,渤海银行就曾曝出亿元贷款被卷事件。在2020年10月,苏银保监罚决字〔2020〕39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被没收违法所得6577.56元,罚款人民币125万元。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有三项,分别为:贷款资金回流用于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在存贷款挂钩行为,为同业投资业务违规提供信用担保。
此外,在今年5月,银保监会曾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其中对渤海银行开出9720万元大额罚单,共涉及34项违法违规行为。
下一篇:中证红利终于名副其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