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最新富豪榜单:这些变化,对西安意味着什么?
文=城记智库 城城
不久前,《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出炉,在诸多变化正在发生的当下,它无疑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这个榜单中,陕西有八位企业家入榜。结合多年来的胡润百富榜,陕西富豪榜位次变化明显。立足城市发展和产业角度,它隐藏着经济的“西安之变”。
财富表面上是数字,背后却是大趋势的集成。大至一座城,小到每个人,这种变化与我们息息相关。
排名:陕西“首富榜”情况
《胡润全球富豪榜》榜单显示;今年有69个国家、2356家公司3112位企业家上榜。
从上榜企业家居住地来看,它与全球GDP排名高度一致。前五分别为:中国和美国位居前两位,拥有世界上已知十亿美金企业家的达53%;印度保持第三名,德国超过英国排名第四。
从城市分布上看,北京仍是第一,纽约取代上海成为第二。米兰是今年增长最快的城市,其次是首尔、曼谷、新加坡和迪拜。
《2023年全球富豪榜》陕西入围名单◎制图/城记智库
胡润表示:“今年落榜富豪人数历年来最多,新面孔历年来最少。加息、美元升值、新冠疫情驱动的科技泡沫破裂以及俄乌冲突的持续影响共同冲击了股市。”
那么,陕西情况如何?
可以看到,陕西在全球最高排名是隆基的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以660亿位列全球第231位。自2020年登顶“陕西首富”以来,连续多年位列陕西榜首。
作为“现象级”企业,隆基总市值位居陕西之首,故“造富能力”强大:股东李春安和董事长钟宝申分别位列陕西第二和第八。
隆基中央研究院◎来源/隆基绿能官网
今年,陕西还有新晋入榜:严建亚、范代娣夫妇以195亿财富,排名全球第1153位,其财富主要来源去年在香港上市的“巨子生物”。同时,严建亚也是A股上市公司三角防务股东及董事长。
前“陕西首富”史贵禄家族,排名陕西第三,其财富主要来自从事房地产、金融和投资等领域的荣民集团。
随后,就是股价曾一度破百的蓝晓科技实控人——寇晓康、高月静夫妇,拥有110亿财富。铂力特第一大股东、实控人之一折生阳,财富总额为100亿。李保平家族,拥有80亿的财富总额。
从居住地来看,除李保平家族在渭南外,其余皆在西安(包括榆林籍的史贵禄和折生阳)。
趋势:西安的一个新变化
财富是经济的体现,也是经济变化的折射。
陕西明显的变化,可用一句话形容:“科技和制造进,房地产和传统能源退。”用胡润百富榜表述——“上榜企业家的故事,能够让我们深入了解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
这不难理解,陕西(尤其陕北)是全国重要能源基地。作为国家战略中心城市,房地产行业是西安快速发展的见证,也是“造富行业”。
榆林市能源产业园区◎来源/榆林日报
可以看到,当年吴一坚、高乃则、宋玉庆、何金碧和孙茵等企业家叱咤风云,他们背后的金花集团、中登集团、迈科集团、天朗集团和大明宫集团等,也曾经是西安乃至陕西的明星企业集团。
在新发展周期面前,产业结构也在巨变。我们持续观察了连续十年的胡润百富榜,全国层面更为剧烈。
体现在陕西财富榜上,房地产和传统能源业上除史贵禄和李保平家族,其他多数已退出。可以发现,生物医药、信息科技、航天航空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科研领域,迅速崛起并持续扩容。
需要明晰的是,胡润排行榜财富计算方式主要来自股市。虽然可能会有“遗珠”,但无疑是最公正的一种。
高新草堂比亚迪实景◎NEWS
金融和资本助推产业的时代,上市企业既是一座城市产业结构的体现,也是当地经济实力的指标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发展的“风向标”。这些,值得我们关注。
比如隆基股份,它已是全球光伏龙头,覆盖了单晶硅、隆基乐叶光伏、隆基新能源、隆基清洁能源的光伏全产业链。作为西安在地成长的“龙头企业”,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巨子生物、蓝晓科技和铂力特等企业,也是这个趋势的直接体现。
此外,财富榜上更多企业和企业家,与此城密切相关。
背后:它对西安意味着什么
“经济一体化”时代,规模和容量越大的城市,机会越多,越有可能性。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往往是一座城市经济的代表。上市企业及其市值,也成为判断城市发展实力的标志。有个指标我们需要注意:2018年之前,西安上市公司主要为国企,民企偏少。
民营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
以陕西为例,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比例从2012年47.5%提至2021年81.9%。浙江民营经济呈现鲜明的“6789”特点:贡献67%左右GDP、73.4%税收、87.5%的就业和96.7%的市场主体。
《2023年全球富豪榜》部分在西安投资企业◎制图/城记智库
那么,“重仓”西安的重量级企业,排名如何?
可以看到,这里既有比亚迪和吉利,也有“新经济”代表的阿里巴巴、京东、小米和海康威视等;有全球巨头的三星,也有“新制造”的三一,也少不了包括万达和龙湖等地产企业。
结合陕西富豪排行,就能看到一些特点:
比如比亚迪和隆基,前者“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核心力量,后者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比如三星,推动西安成为“半导体之都”;比如“新经济”,将成为实现“一亿部智能手机”的关键。
西安已成为中国新的汽车城◎制图/城记智库
要知道,曾经的西安第二产业薄弱,使得GDP较低饱受诟病。在新周期到来之际,“西安之变”已出现。
一是西安抓住机遇搞再工业化,积极加大招商引资,注重发展工业制造业,实体经济被重新被注重;二是基于西安科研基底和开发区土壤,重点企业尤其是外资和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同时,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也在发生:文旅和文化产业“厚积薄发”,疫情后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再创新高。
对无数人来说,财富榜的那些数字,就如同神话。但数以千年历史,“财富”无论大小,崛起和没落起起伏伏。关键是,我们如何认知它背后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体制和社会运行机制。
文=城记智库城城
©版权声明:部分信息和图片来自公开网络
转载请注明
发现脚下这座城
最近,我们谈了很多城市发展的事情
也谈不少基建和规划
也重点分析关于交通的提升
我们已成立了城记的「城城」交流群
这里有了数千位「城」的朋友
一起聊聊西安,说说未来
欢迎加「城城」微信入群(xachengji):
①加入「城城」微信→②通审后入群
让我们一起读懂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