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的颠沛史:从“摆地摊”到“出镜还债”,他经历了什么?
说到罗老师,大家的反映第一都是罗翔罗老师,但今天我要说的是罗永浩罗老师
“中国第一朋克祖安山顶洞人”
“80后文青的夜间呵护者”
“乔布斯的继承人”
“收购苹果的网红战略家”
“英语手机出镜行业的颠覆者”
如果你不知道罗永浩是谁
我建议你继续往下看
让我们回到1972年
这一年罗永浩出生在吉林延边朝鲜族,小时候罗老师就跟同龄人不一样,是一个小朋克,别的小朋友被老师讨厌是因为调皮捣蛋好好打游戏。而罗老师被老师讨厌,是因为他很在课堂上怼老师。
罗老师小时候看书比较多,所以他总能发现老师讲课的错误,一开始他会举手,在老师的同意下站起来指出这些错误,但后来老师觉得脸上挂不住,一看到他举手,就会无视他。
这要是一般的小朋友就算了,但是罗老师从小就倔啊!
按他自己的话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被老师教错。
这个时候他就会直接站起来大声地说出老师的错误,不管老师怎么制止,他都会坚持说完再坐下来,所以老师们对罗永浩都很恼火,有一个老师甚至让他们上高一的儿子去打罗永浩,当时罗老师才上小学三年级,而且这个老师的儿子只在课间打他,课间结束会先让罗老师回去上课,下课再把他从教室里面拉出来接着打。
后来罗永浩上了高中,老师也打不过他了,就开始请家长,原因是他上课不听讲,在课堂上看大书。
这很正常对不对?高中的小男孩谁还没在课堂上看过大书,在那个时候大家看的都是什么书啊。看的是金瓶梅,看的是灯草和尚,而罗永浩看的什么书?罗马帝国衰亡史
所以每次罗爸爸被叫到学校,在老师面前假模假样地批评完他之后,在回家的路上都会夸他儿子有出息。
罗老师从小学到高中,不管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在跟老师们斗智斗勇,高二的时候索性退学了,在家读了三年书,一直到过了18岁才决定走出家门。
当时是1990年前后,是一个连公务员都下海创业的年代,罗老师也受影响下海赚钱,一去就是10年,这10年他在工地搬过砖,摆过地摊,倒卖二手书,走私车,还在传销组织当过培训师,就是什么能赚钱,罗老师就做什么,但不管罗老师怎么努力,最后基本都是白给。
这些行业不是垮掉,就是被严厉打击,所以圈里说罗老师行业名称干一行跨一行,不过罗老师在这10年练就了脸皮厚和好口才,于是有人建议他去新东方当老师,罗老师第一次听到这个建议的时候差点把桌子掀了,因为他生平最讨厌第一是英语,第二是老师。
现在居然有人让他去当英语老师,是传销不够骚了,还是我老罗拿不动刀了,
但当他听到新东方老师都是年薪百万的时候......
可是罗老师一句英语也说不了怎么办,
为了年薪百万,为了早日加入教书育人的行列,他一个人坐了3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北京报了新东方的住宿班,一边是GRE,一边研究新东方老师的讲课方法,更是在GRE考试上出了高分。(GRE相当于国外研究生的入学考试,考试难度比较大)
带着不错的成绩单,罗老师又给新东方校长俞敏洪写了一封1万多字的求职信,把俞敏洪感动了,一把鼻涕一把泪,最终罗老师如愿以偿地进入新东方,成为了一名GRE老师。后来这封求职信还被人贴到了网上。
2001年到2006年,罗永浩在新东方工作了5年多,这期间因为他的段子好玩,很多学生都来报他的课,也有人偷录他上课时候的段子做成语录发到网上,那时候好多报不起新东方班课的学生都会在无数个深夜听着语录被老罗呵护着入眠,那时候大家还是比较单纯,不像现在的学生,尤其是男生们,你们想想睡觉前都在看些什么?
总之罗老师因为他的老罗语录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最早的一批网红,但罗老师对于网红这个称呼挺不屑的,因为跟他同一批出道都是,芙蓉姐姐、凤姐这些人,甚至有好事者,根据凤姐的名字:罗玉凤,给罗老师取了个绰号叫罗玉龙。
二十年的风云变幻,第一代网红们都已经退出了舞台,只有罗老师还能在互联网和文青圈子里一呼百应,所以他也自称是硕果仅存的第一代网,在新东方教了5年书,罗老师最终辞职了,辞职的原因和大部分离开新东方的人一样,对公司体制的不满和教育理念的不合,这边多说两句,很多人对于新东方的了解都来自于黄晓明主演的电影中国合伙人,虽然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现实的商业世界往往比电影精彩多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新东方其实都是一个问题很大的公司。
离开了新东方,罗老师主要干了两件事,一个是创办老罗英语,号称要扒掉英语行业的裤衩,站着把钱挣,罗老师从老罗英语开业的第一天,所有的手续都合法正规,我还去天眼查上看了一下,著名作家冯唐也是老罗英语的股东之一,因为罗老师在英语培训行业很有名,所以包括新东方在内的机构,听说他开了个培训班之后都很紧张,一方面他们会派间谍去老罗英语偷课,另一个方面他们会跟各个政府部门举报老罗英语。但老罗英语从开业的第一天起,方方面面都做得很政府,以至于各个政府部门过来检查的时候,不仅没发现什么问题,有的部门还说要表彰他,同行们都被罗老师气死了。
但罗老师忽略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当时大部分的利润来源,甚至是能否盈利的关键点,就是那些灰色规则的部分,这么做的必然结果就是公司的利润降低,加上罗老师又总打价格战送福利,老罗英语就年年处于亏损状态。尽管老罗英语师资强,口碑好,最终还是倒闭。
罗老师干的另一件事就是利用自己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在线上和线下有意识地去营销自己,在线上罗老师创办了牛博网,因为牛博网,所以后来每次罗老师出场的时候,粉丝们都会高喊老罗牛叉唉,当时还没有微博,大家都在写博客,牛博网汇集了韩寒、梁文道、柴静等一批知识分子,慢慢的牛博网也被打上了中国知识分子聚集地这样的标签,所以即使是牛博网参与了08年的抗震救灾,深度报道了山西黑煤窑时间,最终还是在2009年被强制关闭。
2012年夏天,罗老师正式宣布进入手机行业,公司定名为锤子科技,你听这名字又非常的朋克,尽管老罗一直在解释他是想用锤子来致敬工匠精神,但网友们尤其是川渝地区的朋友们,还是会往一些不好的方面去联想,把口吐芬芳解释的这么小清新,这才是真正的祖安代师。
做手机确实把罗老师拖垮了,罗老师当时跟陌陌的创始人唐岩,大象公会的创始人黄章晋,雪球财经的方三文,聊了很多做手机的想法,这几位都是一个圈里的人,都是从网易新闻出来的,后来唐岩投资了900万,随后方三文等人也入股了锤子科技。从2012年到2017年,锤子科技公布了7个融资融资额,在13个亿网民币以上,放了很多行业都是1个很不错的融资成绩,够花好一阵子。
但是做手机极其烧钱,一不留神就会栽到下水道里。
我们来看一下小米的融资数据,根据小米公司在港交所提交的招股说明书,在2018年上市之前,小米一共进行了9轮融资,募资总额15.8亿美元,按当前汇率约合网民币112亿,而香港ipO更是募集到了380多亿港币,约合网民币将近340亿,就雷军拿了这么多钱,尚且觉得自己穷。
这么一比较,锤子13个亿,这叫钱吗?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锤子决定先做操作系统再做手机。2013年8月锤子推出了操作系统Smartisan OS,现场演示的时候bug不断,2014年8月锤子推出了第一款旗舰机Smartisan T1,那场发布会让锤子的口碑爆棚,不仅因为T1确实好看,也因为罗老师的说学逗唱,用单口相声把锤子的营销做到了极致,特别是他说出天生骄傲这句口号的时候,很多罗粉都觉得头皮发麻那种感觉,真的像是罗老师被远在天堂的乔布斯选中了,这一把罗老师要成了。
我自己买过一个T1是真的好看,包装都好看,但是作为一个外行,罗老师过分强调T1的工业设计已经上升到一种职业,而忽略了由此带来的量产难度,甚至跟富士康撕逼了,导致了发布会之后,T1几个月都没法量产,即使后来量产了,良品率也比较低,这就让锤子从T1开始就陷入了一个怪圈,那就是作为一家手机厂商,所谓的锤粉,第一个目的是来听老罗讲单口相声,第二个目的是来围观一下新手机的工业设计真牛逼,而软件和硬件的提升不关心。
买不买?有闲钱就买,网上有人戏称这些只听相声不买手机的锤粉们为:罗尸粉。意思是罗永浩的僵尸粉,但罗老师对T1的价格比较乐观,到在2013年8月,他在微博上跟人打赌,并声称如果售价低于2500,就是你孙子。
结果,尽管T1发售时的定价是3000,但随后一路走低,最终在8月降到了1980,这个时候就有好事者揪着罗永浩的赌约不放,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公孙永浩,这是老阴阳师们之间的对决啊。
最终,T1以25万部的惨淡销量黯然收场,罗老师肯定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一直想扭转局面。
最经典的是当年罗永浩和王自如的出镜辩论,经常逛数码区的同时,肯定非常熟悉这个和刘翔相似度99%的人。
当年王自如对T1的评价很差,罗老师在出镜的时候化身老阴阳师,跟王自如直接对线,并抓住了王自如的漏洞,一顿怼死。又发挥了自己说学逗唱的能力,指出王自如如背后有金主,屁股歪,说得王自如直接GG,罗老师原地起飞。
这场辩论老罗赢了,但是并没有扭转锤子的怪圈,反而因为王自如长得像刘翔,所以之后锤子每次开发布会弹幕和评论都会刷:您的好友,刘翔已经上线,场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后来锤子推出了坚果Pro,销量不错,但跟同行相比还是没有竞争力,在市场上大概排名20左右,考虑到手机出货量基本都集中在头部,第20名基本上就没什么市场份额,这个时候罗老师都试图通过推出旅行箱、空气净化器等周边产品来刺激用户,但效果一般,尤其是2018年8月,锤子在鸟巢的发布会上推出了TNT工作站,被所有人喷出翔的时候,锤子就已经回天乏术了。
这时候罗老师就开始了一系列在现在看来比较魔幻的操作,子弹短信,聊天宝,小野电子烟,给微商站台,但放在当时的环境下,老罗也是不得不拼命找一些赚钱的机会,不过罗老师确实也是干一行灭一行,颠覆不了行业,就把行业搞垮,也因此收获了行业名灯的称号。
8月1号罗老师在抖音做了第一次出镜带货,因为有了前期的宣传,当晚最终吸引了超过4800万人观看,交易总额超过了1.1亿元。
现实的情况是,朋友圈一些从来没有参与过出镜带货的人,第一次看了出镜带货第一次下单,其中还有很多是女性。大家又觉得老罗这次要成了,在这个看似不错的成绩单和趋势背后,我依然不看好老罗做出镜带货,全程看完了出镜,老罗可以说自己没有经验,现场的调度也有很多失误,但是对于品牌和货品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甚至还出现了念错品牌名的错误。
我能够推测的是老罗这次连基本的功课都没有怎么做,甚至可以说,出镜带货并不是他热爱的事业,只是一种赚钱还债的方式,第一次可以有多方扶持,但长期来看还是不稳定。
但是当我看到这么一个天生骄傲的人,在犯错之后的鞠躬作揖,当我看到他严重脱发的时候,也特别让人心疼。
出镜带货虽然不是一个好选择,但似乎又是赚钱最快的唯一选项。我理解他的选择,因为这么多年给罗老师带来红利的并不是他的商业能力和行业见解,而是他作为第一代网红所剩余的流量效应,前方征途并不明朗,只希望他一路平安。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