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通园区: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23:00:45 浏览量:0

在南通“十强逐江海”格局中,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以下简称“苏锡通园区”)面积最小,事实证明,“小板块”也能释放“大能量”。

今年是苏锡通园区开发建设15周年。过去10年,苏锡通园区跑出令人瞩目的“加速度”——仅新增的1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就创造了相当于南通单个县(市、区)1/10的GDP、1/5的财政收入。最近3年,工业产值实现翻番;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0%。

从偏居一隅、默默无闻的城乡接合部板块,到如今南通对接上海、融入苏南的前沿“桥头堡”,苏锡通园区坚持把跨江融合作为高质量发展最优路径,依托“三地共建、三国合作”独特运营机制,深度“牵手”上海、苏南。

苏锡通园区党工委书记虞越嵩说,要更深层次对接上海、融入苏南,在跨江融合、协同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主动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建设,高水平建设“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南通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多作贡献。

更深层次对接上海、融入苏南

苏锡通园区于2020年5月由苏通科技产业园区、锡通科技产业园一体化融合而成,是江苏省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的跨国园区,是中国政府与奥地利政府共同建设的生态园区,是南通、苏州、无锡三市跨江联动开发、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园区。

近年来,苏锡通园区始终把跨江融合作为最优发展路径,依托园区独特运营机制,积极承接上海及苏南产业、资源、要素外溢效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体化以来,园区累计引进上海及苏南企业近200家,占园区项目数的七成。

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园区总结运用好前期积累的经验,同时深入学习借鉴“苏南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深入推进苏州自贸片区苏锡通园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消化吸收、复制推广一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科技金融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举措。

在产业协同上下功夫。园区主动策应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提升“两主一新”产业链发展承载能力和要素支撑能力,打造与上海、苏南地区相匹配的功能空间,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新空间、创新协同新支点、生态生活后花园”,让园区高质量发展呈现更多上海元素、苏南色彩。

在模式创新上下功夫。探索构建离岸孵化转化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反向“创新飞地”,更大力度地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创业要素为我所用,打造“总部在上海苏南,加工智造在园区”的协作体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海、苏南企业持续“落子”装配、测试、检查、包装等项目。9月末,思格新能源南通工厂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熟练操作,一个个光储逆变器有序下线。今年6月,由上海思格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投资的南通工厂项目落户苏锡通园区,从项目注册到进入试生产阶段,仅用了两个多月,目前首条生产线已呈现满负荷状态。

项目投产如此高效,让思格新能源制造中心总经理洪宇不禁赞叹:“这里配套设施齐全,营商环境一流。”而让洪宇印象最深刻的是园区的审批办事效率,“项目注册仅用一天,7月中旬厂房装修,9月初就进入试生产。”据了解,苏锡通园区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标准化厂房,大大缩短了企业建设周期,同时还为企业提供了配套的职工人才公寓。

苏锡通园区地处上海、苏州和南通交汇的黄金位置,周边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完备,依托“三地共建、三国合作”独特运营机制,持续承接上海、苏南产业、资源、要素外溢,提供土地使用、人力资源、政策补贴、政务服务等方面扶持,得到越来越多的上海和苏南企业加持。

园区优良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发展信心倍增。截至目前,已有14家企业的二期乃至三期项目相继落地开花结果,“二期效应”已然起势。来自苏州的运宏电子,其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超70%。鉴于先前在园区投资成立的韦达电子项目运营良好,今年决定再次加码,连续投资两期项目,未来还将吸引一批柔性屏配套产业链项目入驻。

苏锡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晓峰说,站在跨越发展的绝佳“风口”,园区要坚定不移将跨江融合作为战略路径,持续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经验,主动策应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借势借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跨国合作特质更加鲜明

近日,在柏德南通生产基地内,工人们正在赶制新订单。涂饰、裁切、包装……经过多道工序后,一块块精致的汽车座椅皮革、方向盘皮革缓缓从流水生产线上下来,紧接着被送往奔驰、奥迪、宝马、沃尔沃等车企。

柏德南通生产基地项目于2018年落户苏锡通园区,2022年投产,投资方德国柏德集团是世界汽车真皮领域的领跑者,在全球拥有18家工厂。之所以选择在苏锡通园区建造生产基地,企业运营总监张卫东坦言是看中园区的区位优势、生态禀赋及营商环境。

张卫东说:“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南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接轨上海‘桥头堡’位置的苏锡通园区设立新生产工厂,将更有利于我们向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主要汽车产业客户群体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在园区提供的平台、空间和全流程服务保障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和产能。自投产以来,企业涂饰产能突破18000平方米/天,今年上半年裁切订单量增加了40%。

作为“三地共建、三国合作”的示范园区,苏锡通园区充分发挥先发优势,谋实对外开放“大棋局”,打通跨国合作“深海域”。依托中奥苏通生态园延展以德语区为重点的产业招商网络,苏锡通园区累计落户德语区企业11家,均为细分领域领军企业。

今年以来,苏锡通园区跨国合作动作频频、亮点纷呈。4月,苏锡通园区与奥地利上奥地利州产业集群签署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中奥合作平台效应,巩固拓展国际经贸、软件转移等领域合作成果,深化与奥地利上奥地利州在现代生产技术、汽车、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高端服务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合作机制,努力推动奥地利“全球孵化器”GIN项目进南通。

今年6月,苏锡通园区应邀参加中国-奥地利经贸联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专题推介。园区科学应对利用外资形势变化,扩大外资“朋友圈”,鼓励联钢精密、施特万等存量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的经验,反响热烈,赢得一致好评。

今年6月,奥地利联邦经济部创新与国际化司总司长里格勒向我国商务部外资司提出,希望中奥加强在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推动奥地利联邦政府设立的“全球孵化器网络”项目与中奥苏通生态园合作。“我们迅速与奥地利联邦经济部对接。”苏锡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晓峰说,围绕奥地利创新项目赴园区考察、“全球孵化器网络”项目与园区合作等重点,相关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今年8月,苏锡通园区与德国不来梅市手工业协会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并就共建双元制教育考试中心、举办中德青年创业大赛等事宜进行了探讨;密切人才交流,优化“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苏锡通园区进一步推进与奥地利经济促进学院等国外院校的合作;推进技能人才定制化培养,巩固拓展对外双向交流通道,吸引外籍高端人才,推动园区创新转型发展。

今年以来,苏锡通园区加快中新(南通)产业合作区建设。以中新智能产业园为主体,推动二期项目建设,拓展海外引才引智、跨国技术转移等国际化合作路径,打造外资外商集中区。一连串的“组合拳”效果明显,外资纷至沓来。6月14日,总投资1亿美元的联钢精密汽车制动系统核心零部件项目签约落户,这是瑞士SFS集团继一、二期项目后,又一次在苏锡通园区追加投资。今年以来,苏锡通园区已招引5亿元以上内资项目23个、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个。

产城融合让园区更“洋气”

10月1日,2024南通市“文旅乐购嘉年华”苏锡通园区专场推介活动在环西文化广场成功举办。

今年国庆期间,苏锡通园区瞄准新兴消费群体,探索多种“文旅+”模式,依托“苏锡通·舒心游”四大精品旅游线路,包含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亲子研学、感悟美食等子项,“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读库阅读基地、中奥生态园、金鼎龙文创园、周黑鸭、美珍香等特色点位,营造“品尝园区美食、遇见园区味道、感受园区文化”的美好体验,激活更多群体的消费新潜力。

活动现场,小江豚“蓝叒叒”惊艳亮相。作为长江文化IP,“蓝叒叒”在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推出首款联名文创产品,更是在世界河流日与全球网友分享了当地河流风景,呼吁更多人参与到长江大保护中来。

苏锡通园区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江海生态城、国际创新园”定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着力营造“三生融合、和谐共生”的发展空间,构建了十字轴带、蓝绿交织、产城融合的空间结构,致力于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绿色智慧园区。

多年来,苏锡通园区对接上海、融入苏南,让本就拥有“跨国合作”基因的园区拥有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的南通惠立学校、即将开业的奥特莱斯、中奥双元制人才培养……越来越多国际化项目悄然花落苏锡通园区,让园区变得越来越“洋气”。

今年以来,苏锡通园区积极贯彻落实南通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四大商圈、两大集群”的重要部署,立足滨江生态环境,以南通中心休闲旅游商圈建设为载体,以现有文旅项目为基础,以高端周边配套为支撑,规划总规模9平方公里,着力打造一个以明星文旅项目、主题度假商圈、产业服务集群为一体的滨江文商旅体游购娱片区。其中,南通枫叶小镇奥特莱斯项目将打造成集名品时尚购物、文化旅游、儿童娱乐、休闲轻餐饮、南通名品馆及相关配套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计划于11月底正式开门纳客。

产城融合更加“洋气”,也促使园区众多配套项目“提质增效”。苏锡通园区人民医院是园区重大民生工程,目前项目主体外墙面已完成80%,预计明年底建成,有望辐射园区内10多万人口。该院院长徐洪表示,作为一家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未来,该院除了提升卫生医疗的硬件设备,还将为园区众多企业提供职业病防治、企业家庭医生、应急救援通道等方面的软件服务。

产城融合发展,如今已经成为苏锡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吸引一大批优质企业加速集聚。园区项目建设呈现投资强度高、发展质态高、亩均产出高、潜在上市企业多的“三高一多”喜人态势。通富微电、捷捷微电、懋略二期等多个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超2000万元,50多家企业亩均税收超30万元,储备上市后备企业近10家。截至目前,已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3家,较3年前增长3倍。

“在融合中创新、在开放中变革,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虞越嵩说,园区将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推动南通中心休闲旅游商圈建设,高质量推进枫叶小镇奥特莱斯、长江生态文化园等项目实施,精心打造小江豚“蓝叒叒”城市IP形象,赋能文旅发展,努力打造南通城市文化的新地标,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陈伟平 孙连文 尹 迪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