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开年“放大招”,三年“蝶变”!
关注我,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 !
“国内+国际”这对CP,已成为圆通的新标配。
前段时间,圆通董事长喻渭蛟给圆通定下了2025年的发展总基调——
2025年是国内“一号工程”全面见效之年,也是国际“一号工程”全面开局之年和圆通智能化升级开拓年,强调要打造国内国际一张网,夯实国内增市场、拓展国际拉市场,抓好精准揽派、终端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升国际快递、国际货运、国际供应链、商贸等核心业务。
透过上述信息不难发现,“国内+国际”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被寄予厚望 。由此也不难想象,如果说国内市场是圆通的A面,国际市场就是B面。A面夯实,B面拓展,AB面的协同效应一旦起势,无疑将打开多重想象空间。
2025年,圆通要在国内和国际“双开花”,夯实国内增市场、拓展国际拉市场,一增一拉,双向赋能和促进,或将带来更大的收获和惊喜。
整体来看,圆通的战略用意,可概括为两个字:造势,造的是“国内+国际”新气象之势。
小编|璞羽
隶属|我爱学习俱乐部编辑部
摊开圆通的“战略图”,“一号工程”长期被置顶。
这一状态,已持续了3年,而且每年都在提档升级。
2022年“全面启动”,2023年“全面落地”,2024年“落地见效”。
三年时间,不长也不短。从“全面启动”到“全面落地”再到“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圆通“一号工程”已覆盖全网98%以上的分公司,累计帮助分公司降本超10亿元。
在时间的坐标轴上,“三年”是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很多事以“三年”划段,似乎每隔三年总会有一个重要转折。
比如,初中三年,高中也是三年;再比如,老人常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也有人说“一年生,两年熟,三年正好能上路”。
可见“三年”之变,微妙而又复杂。
复盘圆通“一号工程”这三年,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定义,也是个“变”字,从点到面,从面到片,时刻在变、处处在变。
那么,三年来,圆通经历了一段怎样的蜕变?这背后究竟有何深远考量?
-1-
与加盟商“共舞”
圆通速递的国内基本盘,可以用一句话形容:与加盟商“共舞”。
在2023年半年报里,圆通速递这样描述自己的业务模式:自营的枢纽转运中心+扁平的终端加盟网络。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圆通速递快递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地级以上城市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县级以上城市覆盖率达99.68%;加盟商数量5128家,终端门店超9.3万个;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自营枢纽转运中心70个。
对圆通速递而言,5100余家加盟商是和谐共生的合作伙伴,对加盟商的赋能,就是对圆通速递的赋能。
以财务管理为例,加盟商不容易招到专业的财务人员,也缺少好用的财务系统,“出账慢”常给经营造成阻碍。
圆通“网点管家”就针对性地推出了“财务系统”模块,加盟商只需简单输入单票的价格、重量和成本,就能清楚计算每一票件的利润。
-2-
三年“蝶变”,一号“功臣”
“一号工程”,顾名思义,是排在头等位置的“第一优先级”,是“一子落满盘活”的战略要塞。同时,但凡被称为“一号工程”,也意味要立潮头,破藩篱,甚至还要涉险滩、打硬仗。
如此看来,“一号工程”听起来带劲,但要想干好,就要来“硬”的,绝非易事。
圆通“一号工程”尽管实施只有三年,但围绕这一工程的布局早就开始了。
2021年11月1日,圆通正式启动了一个项目——推进分公司“全网一体”标准化建设,潘水苗任组长并亲自部署相关工作。
这里的标准化不仅是外在形象的标准化,更是经营管理、系统运营的标准化。简而言之,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点、线、面”。
具体而言,点:以“分公司数字化系统建设”为基“点”,抓好重点项目。
线:各方连“线”协同推进,实现分公司财务管理、人资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系统标准化,帮助分公司减少试错成本。
面:构建经营、业务类信息化统一“面”,让分公司切实体会到标准化在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及经营水平上为其带来的效益。
在数字化上的布局,则还要更早。
圆通是快递行业最早布局全网型信息化,也是对数字化理解最深刻的快递企业之一。早在2010年,圆通就斥巨资打造了自有的金刚系统,在基础数据采集、分类、存储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沉淀和积累了海量的数据。
2019年,圆通开始全面数字化升级,喻渭蛟提出了四个方向:数字化、移动化、实时化、可视化。
如果说,5年前,当圆通开始全线押注数字化时,不少人还停留在模糊的概念层面。
那么,5年来,数字化给圆通全网上下所带来的改变,真真切切摆在我们面前。
比如,2022年圆通净利润39亿,暴增了86%。
比如,通过“数字化+精益管理+执行”的有效组合,圆通取得 2019-2023 年单票核心成本降幅行业第一的领先优势。
再比如,2024上半年,圆通签收延误率同比下降近23%,虚假签收率同比下降超30%。
事实证明,“一号工程”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圆通在多个方面实现“逆袭”,对于提振市场信心,提高精益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堪称圆通这三年之变的“一号功臣”。
-3-
家族企业驰骋资本市场
翻阅张益忠的简历发现,其在快递物流行业和资本市场都颇具经验,入职圆通速递之前,还于1999年8月至2007年担任申通快递(002468.SZ)宁波分公司总经理。
与大部分快递公司一样,圆通速递也是一家起家于浙江桐庐的典型的家族企业。
在这个“中国民营快递之乡”,孕育出了占我国快递行业半壁江山的“三通一达”。
2000年,在妻子张小娟的建议下,干装修欠了182万的喻会蛟决定转行创业,于是用借来的5万块钱创立了圆通速递。
2005年,圆通速递成为第一家与淘宝签约的国内快递企业,并在随后的三年里,一举成长为国内的大型快递企业之一。
就在公司干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喻会蛟的小舅子张益忠从申通快递离职,加入圆通速递,并在2008年至2017年6月,先后担任公司副总裁、董事;2016年10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兼副总裁。
2016年,圆通速递成功借壳大杨创世,成为中国第一个登陆A股的快递企业。
作为老板的亲戚,张益忠自然也拿到了公司股份。张益忠通过上海圆越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有圆通速递0.37%的股权。
但年逾50的小舅子并不让姐夫喻会蛟省心,其曾因证券账户误操作,于2020年8月25日买入公司股票10000股,三天后公司披露半年报。
由于其买入股票行为处于敏感期内,交易违反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敏感期内增持公司股票的规定。
当时张益忠就表示,深刻认识到本次交易的严重性,就本次交易向公司及广大投资者致以诚挚的歉意。然而过去两年,又明知故犯。
-4-
国际与数智现分水岭
2025年,快递行业前方依然有曙光。
首先,整体消费预期在向好,包括“国补”在内的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落地,配合电商平台相关政策之下,相应促销活动的开展、促销力度的加强,都会进一步拉动商流增长,从而进一步推动物流市场的向前;
其次,《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落地实施,让快递物流企业在降本一侧有望得到更多支持;尤其是低空经济、航空货运以及跨境物流方面,目前仍是未被开垦殆尽的金矿。
想要有能力、有准备的承接上述机会市场,通达系之间的“分水岭”在国际化和数智化。
从国际化视角来看,得益于喻渭蛟在国际市场布局上的前瞻性,圆通国际化道路一直是积极主动且大胆,目前圆通在海外的品牌声量,通达系队列中显然影响力更强。就在2月13日,圆通参加中-哈企业家经贸洽谈会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耕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
尤其是今年“东方天地港”建成投产后,圆通国际业务能力也将在通达系中脱颖而出,或可与顺丰一较高下。
数智化发展方面,目前圆通相关数字化成果已经直接为公司产生效益,在自主研发核心系统的基础上,圆通深入推进的网点“一号工程”就是典型的数智化产品应用案例。
自2023年起,圆通全面推动“一号工程”,即加盟网络数字化、标准化建设。通过总部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系统,为加盟商提供财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例如,通过优化派送线路、合并工序、提升车辆装载率等措施,单个加盟商可实现每月降本数万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一号工程”已覆盖近3000家加盟商,提升了加盟商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可以预见的是,手握“国际化”和“数智化”两张王牌,圆通在未来几年的目标绝不仅仅是稳住现在的座次。
十年前,中国快递出海是另一番景象。
2009 年,顺丰起网东南亚,四年后韵达国际、中通国际、申通国际、百世国际先后成立,在东南亚集合。几乎同一时期,东南亚的本土物流极兔在印尼起网。
做了十年,顺丰业务量仅350 万件,同期美国UPS日单量在 2000 万左右。当年顺丰在东南亚市场,有很长一段时间货量跟不上,做一天亏一天,最后只能把网络关掉。
其他快递则低成本运营,长期处在试水阶段,亏损见多。相反,极兔进入中国后业务风生水起。
原因是商流没有形成一定规模,这是即使投入再多的基建也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次跨境物流的链条很长,是一件很复杂的流程,很考验背后的运营能力,投入大、成本高。
这些问题在今天都得到了解决。
全球跨境电商还在高速增长中,中国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之下,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壁垒的机电产品、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消费电子以及半导体等,成为中国快递公司探索的新方向。
中国快递出海,等来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