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猪企2年7.39万人离职,专业技术人才依然是稀缺资源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22:54:30 浏览量:0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5月,全国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0.8%、4.1%。其中青年失业率处在高位,有600多万青年仍在寻找工作。

在养猪行业不景气之时,常见有猪企发布公告表示,要优化低效产能,却很少直接提及对人员的调整。事实上,出售这个猪场、关停那个项目,往往意味着与之关联的人员都有可能被“优化”,有一批人被迫离开,另投他处。

六大猪企2年超7万人离职

正邦减员超4.4万人、锐减85%

非瘟在国内的爆发,几乎让全行业都在2019、2020年都投入了一场疯狂的“养猪扩张潮”,上市猪企高薪“招兵买马”的现象层出不穷,员工规模呈跨越性增长。

据新猪派统计,11家上市猪企2020年末的员工数量均比2017年末增加,增幅第一、二名分别是牧原、正邦。牧原2020年末拥有员工约12.2万人,3年时间翻了3.5倍。而正邦员工在2020年末达到历史最高值(5.23万人),是2017年末的3倍之多。

在经历2021、2022年的低迷行情之后,不少猪企陷入亏损,员工规模由此前的扩招转变为紧缩。

2021年11家上市猪企中有3家在减员,分别为正邦、温氏、新希望,合计减员达5.49万人,其中正邦员工数量一年时间就减少了3万人。

2022年11家上市猪企中减员的企业增加至5家,分别为正邦、新希望、天邦、天康、金新农,合计减员达1.9万人。减幅最为明显的仍为正邦,达1.41万人之多,其2022年末员工数量仅相当于2020年末的15%。

据新猪派统计,2023年5月,以上11家上市猪企合计出栏生猪1219万头,尽管朝着今年的出栏量迈进,但商品猪养殖仍为亏损,持续的入不敷出让更多猪企加入到“裁员”的行列中来。

2022年已经减员近700人的天邦表示2023年仍将缩减人员,其养猪板块2022年底人数为8817人,预计今年减少至5502人,较2022年减少幅度将达到37%。

企业人员优化不止于养猪板块

员工需要时刻提升自我

企业经营讲究的是实际效益,“裁员”往往发生在相应的业务陷入亏损或者长期没有达到目标效益之时。例如人员变化明显的正邦,在2021、2022年接连亏损超百亿,一部分人因得不到合理的薪酬而主动离职,另一部分人则在正邦实施出售资产、终止项目、缩减规模等动作后,因在企业内的工作岗位消失而被迫离职。

而回归到从业者个体,什么样的员工在养猪企业中更具备竞争力,不容易被淘汰呢?

养猪人员主要分为生产、销售、技术、财务、行政人员4个类型。养猪是重生产、重技术的行业,其中生产人员占比虽高,但通常承担的是可替代性较强的工作,在企业“优化”人员结构时,容易成为“弱势群体”;而技术人员则与之相反。

2022年牧原14万员工中有84%都是生产人员,出于扩大养殖规模的需求,从2017年的2万人级别增加至2022年的11万人级别。占比第二的为技术人员,从2017年的1604人增长至2020年的1.04万人,随后调整至2022年的8525人。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面临经营困境时,对人员的调整往往也是全面性的。例如新希望在近两年接连对生产、销售、技术、行政人员进行缩减,温氏股份在2021年亦是如此。

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之后,也有可能带来人员的减少。网传牧原股份近期开始裁员,原因是应用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后,人均效能提高,不再需要那么多人,有些猪场1人可以养3600头育肥猪。

因而,养猪企业所需的人才与其所处的经营阶段需求有关,目前更需要的是能够带领和帮助企业在行业寒冬之中,杀出一条血路的人才。

裁员≠人效管理

降本增效,切莫忽视了“以人为本”

写在最后,目前多家猪企已经把降本增效的眼光放在了裁员、减薪、收缩员工福利等措施之上,但切不可粗暴地“一刀切”,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企业管理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始终需要“以人为本”,这一点在傲农、新希望、正邦等上市猪企在高速扩张后得到的“教训”上已经得到充分验证。2022年傲农出栏量跃居上市猪企第五位,但出于人才、技术等沉淀不足带来的影响,不仅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资产负债率也涨至80%以上,预计今年也会进行一定的人员缩减。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