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为何这么热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22:39:22 浏览量:0

南京提出到2024年新增总部企业120家以上的发展目标、杭州出台推动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22条……“总部经济”作为城市抢占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以及给周边区域带来外溢效应的新经济模式,正受到多个新一线城市及不少二三线城市的追捧。

近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阿里巴巴杭州全球总部项目历经十年持续建设,已正式进入收官阶段,将于2023年年底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而在不久前,“阿里巴巴将在新加坡建立全球总部”的传言曾一度冲上热搜,不久便被阿里巴巴官方辟谣。

其实,人们关注的不只是阿里巴巴,而是总部落户背后给城市经济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一方面,人才落户可以增加就业量以及拉动消费,另一方面,企业总部优势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总部经济”能够促进所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在当前各地都锚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总部经济”已经不再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专属,包括武汉、南京、成都、杭州、重庆等多个新一线城市及不少二三线城市都相继加入总部企业的争抢行列,以此为抓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NO.1 火热现象

“总部经济”成为各地追捧的“香饽饽”

“总部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是2003年由北京市社科院赵弘研究员提出,指区域依托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同时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周边区域,从而在不同区域的分工协作中实现企业、产业和城市、区域共赢的一种经济形态。

它也被人形象地比喻为“地瓜经济”: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依然扎根在这片土壤里。

“总部经济”是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澎湃动力。放眼全球,从总部云集的纽约曼哈顿,到伦敦金融城、东京新宿,这些国际大都会曾因“总部经济”的腾飞而在世界舞台光芒闪耀。展望国内,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在“总部经济”的浪潮中已抢得先机,而多个新一线城市及不少二三线城市也将“总部经济”纳入发展战略之中。

2021年11月初,武汉市发布《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支持新引进总部企业落户,最高可奖励4000万元。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全市总部企业数量突破400家。

2022年3月,南京市发布了《南京市总部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到2024年,南京新增总部企业120家以上的发展目标。该“行动计划”还指出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可享受6项奖励政策,其中落户奖励最高可达1亿元。同年12月,昆明市也发布了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真金白银支持加快昆明市“总部经济”发展。

今年春节后,杭州出台22条《关于推动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留住总部、培育总部、引进总部”,鼓励和引导现有总部企业做优做强、扎根杭州,培育本土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升级为总部企业,积极引进市外总部企业落户发展。

针对多地纷纷将“总部经济”纳入发展战略,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换挡、扩容、提质、增效的新时期,传统的单向招商、划地建厂、多点布局、小规模起步的做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如何快速放大区域经济发展的集束效力和集成效应,如何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构建具有抗风险效能的实体经济综合体,如何快速提高城市资源集聚的能级和产业区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是各地政府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发力“总部经济”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路径。

NO.2 产业乘数效应

一家企业入驻带动一条产业链发展

为何“总部经济”备受重视?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这与其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外溢效应”有关。

“主要原因在于‘总部经济’能引入产业链,有总部的企业有一定规模,在价值链上往往占据比较关键的位置,引入总部之后,配套产业也会跟过来。”盘和林说。

以位于南京江宁区的麒麟科创园为例,近年来中国能谷等一批具有总部形态和潜质的项目在这里加速落地,尤其是2022年,园区央企项目更是呈现聚集趋势,目前已累计引进央企、国企区域性、功能性总部3家。

图片来源:麒麟科创园

“越来越多企业总部集聚,相当于将它们的‘大脑’放在这里,能为园区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及投资带来强吸附力。”麒麟科创园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央企的优势得天独厚,一个企业的入驻往往能带动一条产业链的发展。

以华能集团为例,中国能谷项目建成后,年平均税收可达10亿~20亿元,引入上下游大型企业50~100家,入驻人数可达1.5万人左右,这些均将成为麒麟科创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WFC中国能谷项目效果图。

同时,通过华能集团“牵线搭桥”,全国乃至全球优质资源正加速向园区集聚。2022年8月20日,2022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在宁开幕,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之一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中国首个分支机构——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正式成立并落户麒麟科创园。

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

在麒麟科创园两大百亿级产业集聚区规划中,以中国能谷项目为重要产业支撑的“双碳”产业集聚区占据“半壁江山”。该区域将围绕新型电力装备、电力能源智慧供应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产业领域,以标准为引领、新能源产业为引擎、智慧供应链为支撑,建设以“双碳”经济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集聚区内实现“双碳”产业年产值超百亿元,打造“双碳”行动样本。

在不少专家眼中,“总部经济”具有强烈的“产业乘数效应”。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必然带动相关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为企业总部服务的知识型服务业产业链,包括由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组成的金融服务业,由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组成的中介服务业,由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等。

NO.3 消费带动效应

助力各类配套消费“百花齐放”

在不少专家眼中,总部对于所在区域具有“消费带动效应”。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总部的商务活动、研发活动所带来的各种配套消费;第二方面是总部高级白领的个人生活消费,包括住宅、交通、子女教育、健身、购物等。

在这方面,解放碑-朝天门商圈是较好的研究案例。解放碑-朝天门商圈是重庆总部经济基地,高端商务楼宇集中,汇集了一大批总部、重点企业,孕育并集聚了众多本土商贸企业,形成了以重庆百货、乡村基、金夫人、商社电器、千叶眼镜、和平药房等为代表的一批先锋企业扎根解放碑,发展成长为全国领军型总部企业。时至今日,商圈总部(重点)企业累计达214家。

解放碑步行街。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巨大的总部数量让解放碑-朝天门商圈购物中心“百花齐放”。曾经54米高的会仙楼是重庆第一高楼,重庆人都喜欢去那里打望重庆,现在变成了重庆及西部地区第一高楼,拥有339米高的WFC观景台;坐落于重庆城市“零公里”——朝天门的来福士广场,是新加坡在华投资的最大单体项目,凭借庞大的体型,独特的船帆造型成为重庆新地标。重庆时代广场、WFC环球购物中心、One Mall万摩购物中心、重庆大都会东方广场、PARK108国泰优活城市广场、八一广场、解放碑重百大楼、重庆解放碑英利大融城、新世纪百货解放碑商都等可谓是热闹非凡。

WFC观景台。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根据中国社科院2021年的商务报告显示,解放碑-朝天门商圈的生产总值是717个亿,排名全国第八名。但是这里每平方公里上的GDP产出高达445亿,排名全国第一,堪称寸土寸金。

2022年12月29日,华润万象生活、马士基等16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解放碑-朝天门商圈,签约总额超100亿元。按照规划,到2025年,解放碑-朝天门商圈将汇集国际知名品牌500个,建设成为总部经济引领地、国际消费目的地、巴蜀文化体验地、国际交往承载地。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NO.4 劳动就业效应

实现“人口红利”

向“人才红利”的转变

“总部经济”发展会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智力人才资源,带来大量高智力就业岗位。同时,通过产业乘数效应,带动第三产业包括知识型服务和一般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以武汉为例,据了解,近年来小米、联影、迈瑞、霍尼韦尔等科技领军企业纷纷将区域总部落户武汉。自2017年以来,武汉已连续多年成为人才净流入城市。“总部经济”以其良好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正逐步成为武汉吸引人才,创造“人才红利”的主要力量。

图片来源:大刚观察

据《2021年上半年武汉高校毕业生就业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武汉高校学子留汉比例5年升至65.12%。“总部经济”的良好效应,帮助武汉“消化”本地数量巨大的大学生留汉,吸引更多专业的高质量大学来汉,真正实现了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

不少专家还指出,“总部经济”还具有“社会资本效应”,即一个区域聚集了大批的企业总部,说明这个区域的商务环境、综合环境比较优越,无形之中提升了这个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地位,促使这个区域的地产升值;此外,还具有“税收贡献效应”,即总部对于中心城市的税收贡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税收贡献,另一方面是企业总部员工的个人税收贡献。

专家观点

发力“总部经济” 未来需打好差异牌

实际上,随着参与城市的增多,“总部经济”的定义一再被拓宽,总部企业也加速分层分类、泛化发展。从总部类型来看,目前总部企业主要分为全国型、区域型、综合型、功能型、创新型总部等。

不少专家认为,城市未来发力“总部经济”需要打好差异牌。在盘和林看来,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将其对城市、企业带来的效益和城市总部运行成本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也需考虑城市周边的产业发展状况,所以各个城市的优缺点各不相同,需要吸引的总部类型、企业类型也各不相同。“比如上海就可以吸引跨国企业总部,而云南应该重视新兴初创企业总部,重庆则吸引大型企业的中西部分支,杭州侧重数字经济企业的总部。”

在长城战略咨询浙江总监江锡军眼中,在总部企业加快分层分类、泛化发展趋向下,对二三线城市或一些小城市,聚焦区域的特色产业集群,挖掘“区域产业个性”是找到差异化发展总部经济的定位和路径的关键小切口。注重强链补链,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链-总部企业”的“总部经济”发展闭环是推动差异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