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讯|2021文化与传播符号学研讨会嘉宾介绍(四)
刘彦平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副主任。出版专著《城市营销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影响力——基于四大湾区比较的视角》等5部,主编出版《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四大湾区影响力报告》等系列智库报告10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主持成都、辽宁、澳门、联合国人居署、扬州、广州、西安等政府和机构委托课题10余项,参与地方政府委托课题数十项,发表学术论文及理论文章60余篇。主要致力于城市营销、城市品牌、城市治理及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 部分学术专著
《城市韧性与城市品牌测评——基于中国城市的实证研究》,专著,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05月第1版
《粤港澳大湾区影响力指数报告(2018):基于四大湾区比较的视角》,专著,合著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05月第1版
《中国城市营销报告(2018)——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05月第1版
《中国城市营销报告(2019)——创新创业促进城市内生增长动力》,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05月第1版
· 近期论文
《孵化器运营效率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来自中国孵化器调查的微观证据》,合著第一作者,《财贸经济》2021年第5期
《中国城市品牌高质量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协调发展理念的视角》,合著第一作者,《中国软科学》2021年第3期
《中国城市众创空间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合著第一作者,《城市发展研究》2020年第9期
《粤港澳大湾区建构的金融视角》,合著第一作者,《银行家》2019年第11期
《公园城市与成都城市品牌价值》,合著第一作者,《城乡规划》2019年第1期
曾庆香教授
曾庆香,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传播与文化系访问学者,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新闻叙事、新闻话语、传播符号、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数据新闻等。主持多个国家社科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众传播符号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文化基因与永恒故事:新闻故事研究”,国家广电总局社科项目“广播电视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研究”。
· 部分学术专著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话语嬗变与模糊边界》,科学出版社,2021年。
《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与政府应对》,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
《大众传播符号:幻象与巫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
· 近期论文
新闻作为交往: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一种新闻范式.曾庆香,杨小雨.当代传播,2021(05)
中国特色新闻话语体系的宣传范式.曾庆香,杨小雨.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4)
彼方世界 此方原型:我国媒体“2020美国大选”微博报道框架分析.曾庆香,肖孟乔.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
新媒体语境下的舆论外交:弱者传播与数据新闻.曾庆香.社会科学,2021(04)
永恒故事:社会记忆对新闻框架和舆论爆点的形塑——以“江歌案”为例.曾庆香,李秀莉,吴晓虹.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01)
林升栋教授
林升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符号传播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广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系(硕士)、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学士),具有多学科教育背景。曾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00-2008)、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8-2019)任教。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佛雷曼项目访问学者(2007-2008)、美国罗德岛大学中美富布莱特项目访问学者(2013-2014)。研究方向包括广告学、传播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社会学研究》《传播与社会学刊》以及英文期刊Frontiers in Psychology等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专著、编著及译著9本。
· 部分学术专著
《传统中庸概念的现代心理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年
《20世纪上半叶:品牌在中国》,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
· 近期论文
地理空间视角下社交媒体使用的偏向和扩散研究——基于4172份全国性样本的实证分析. 新闻与写作, 2021(11)
中国健康/安全传播中“差序格局”的角色作用及其边界条件. 国际新闻界, 2021(09)
生造字广告传播效果研究.新闻大学,2021(07)
文化距离视野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基于4918篇英文新闻报道的情感分析(2013-2019年).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21(06)
全球影像的在地想象:中英文电影简介的诠释学分析. 现代传播, 2021(01)
中西表情包设计比较:基于小黄脸的符号学分析. 符号与传媒, 2020年春季刊
“中间群体”vs.“边缘群体”:群体特征对社交媒体广告态度的影响. 新闻大学, 2020(4)
突出“姓”还是“名”?文化框架对品牌延伸命名策略的影响. 国际新闻界, 2020(0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元素”广告的说服路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1)
20世纪初全球广告的中国化:一个符号学研究. 符号与传媒, 2018年春季刊
貌合神离:中英文同款广告的符号和眼动分析.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11)
胡易容教授
胡易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瑞典隆德大学认知符号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符号传播学分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符号学(传播与媒介符号学、中华符号遗产、艺术与品牌符号设计)等领域教学科研。近年主持国家社科冷门“绝学”专项课题“巴蜀图语”符号谱系整理分析与数字人文传播研究,当代艺术的媒介符号美学等国家社科基金四项、省部级项目五项,出版《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式把握》《符号学-传媒学辞典》等专、编、译著作多本。主编《传播符号学丛书·国际视野》、副主编《中国符号学丛书》等。
· 部分学术专著
《认知符号学:自然、文化与意义的现象学路径》,索内松著,胡易容,梅林,董明来 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当代马克思主文符号学思潮文选》,胡易容,陈文斌编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年
《传播符号学访谈录》,胡易容执行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
《传媒符号学:后麦克卢汉的理论转向》,胡易容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
《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式把握》,胡易容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
《符號學: 傳媒學詞典》,胡易容、赵毅衡主编,新銳文創,2014年
· 近期论文
“‘沉默’传播”:中国古代“讳文化”的普遍符用学阐释.胡易容,康亚飞.国际新闻界,2021(09)
巴蜀符号的源头与活水.胡易容,杨登翔.天府新论,2021(06)
“巴蜀图语”理据研究与中国符号学体系.胡易容.中国社科报,2020
传播研究的符号学范式、流派及观念.胡易容.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06)
论象征符号:理论性与任意性在传播中的复合.胡易容.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04)
帕洛阿尔托学派及其“元传播”思想谱系:从神经控制论到符号语用论.胡易容.国际新闻界,2017,39(08)
Yirong Hu,Lin Mei. From Literary Illusions to Media Simulacra: Toward a Semiotic Imagology in the Era of Global Communication. European Review,2020,29(4)
符号达尔文主义及其反思:基于汉字演化生态的符号学解析.胡易容.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8,46(03)
“后真相”时代传播符号的“意义契约”重建.胡易容.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
艺术文本中“空符号”与“符号空无”辨析——电影人物影像符号“不在之在”的表意机制.胡易容,任洪增.社会科学,2019(04)
祝东教授
祝东,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符号学与华夏传播学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主要理论兴趣为符号学、阐释学。侧重于从中国古代学术思想文献史料中钩沉、抽绎其中包蕴的或先民在文化实践中业已展开的符号学思想与方法,进而从意义的生产、表达机制中探析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特征与传播思想。长期从事中国传统符号学思想研究,目前主要关注早期中国文化符号的生成、传播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四项;主持完成教学项目三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四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一项。出版《先秦符号思想研究》(2014)、《中国古代符号思想史论》(2021)等著作3部,主(参)编《符号学诸领域》《符号学-传媒学词典》等编著多部,已完成《中国符号学关键词释论》《自然、文化与伦理:早期中国符号思想的发展》等著作多部;迄今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五十余篇,其中有部分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其他文献转载。科研上曾获2020年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项。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理事,符号传播学会理事,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常务理事,华夏文化促进会传播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符号学会(IASS)注册会员等。
· 部分学术专著
《中国古代符号思想史论》,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先秦符号思想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故事里的文学经典:清词》,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
· 近期论文
论儒家仁、礼关系:基于符号学的考察. 孔子研究, 2020(06)
An Inquiry into the Semiotic Thought of Laozi ,BRILL:Signs & Media 2020(1)
先秦至汉初道统秩序模式论辩的符号学考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20(03)
天道秩序与自然神话的符号学分析. 文化研究, 2018(04)
名与实:中国语言符号学的发轫.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8(03)
名与礼:儒家符号思想及其深层意识形态分析,兰州大学学报,2018(03)
礼与法:两种规约形式的符号学考察,上海大学学报,2017(05)
论形名:从语言规范到行为秩序,江西社会科学,2017(08)
礼与乐:儒家符号思想的伦理进路,贵州社会科学,2017(08)
去符号化:老子的伦理符号思想初探,社会科学战线,2016(08)
2021文化与传播符号学研讨会
海南·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