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学习】长光卫星:国内首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拥有108颗在轨卫星,预计2025年扭亏为盈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22:37:44 浏览量:0

相较于国外商业航天领域,我国商业航天起步较晚。2014年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划纲要及产业鼓励政策,这才放开了民间资本进入商业卫星领域的政策限制,受此影响,行业的参与者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商业航天市场开始逐步建立。长光卫星便是众多参与者中的一家。

长光卫星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商业航天领域,是国内首家集卫星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遥感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商业遥感卫星公司。2015年10月,公司研发的“吉林一号”首组卫星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自主研发商业高分遥感卫星的先河。截至去年底,已拥有108颗在轨遥感卫星。公司于2022年12月申报科创板,拟募集资金26.83亿元,主要用于“吉林一号”卫星星座二期项目的建设及偿还贷款。

一、主要财务指标

长光卫星目前仍尚未实现盈利,主要是由于卫星及地面站的折旧及运营直接成本较高,并且随着遥感卫星研发、生产和运营的投入,非流动资产的增加引起成本持续增长,进而使得卫星遥感信息服务业务毛利率持续为负,对盈利能力造成较大影响。公司预计到2025年可实现扭亏为盈。

二、历史沿革及股权结构

长光卫星前身为长光有限,系由长春光机所、中小基金、问宇航天、中元航天等28方股东出资设立。公司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入股,股权较为分散,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其股权结构如下:

三、业务和技术情况

卫星作为商业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链涵盖卫星服务业、卫星制造业、发射服务业、地面设备制造等领域。卫星服务按照应用领域可进一步细分为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等。

长光卫星主要为客户提供卫星遥感信息服务、卫星制造及相关服务等。按产品分类的收入情况如下:

1、卫星遥感信息服务

长光卫星的卫星遥感信息服务依托于自主建设并运营的“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可应用于如国土安全、地理测绘、土地规划、农林生产、生态环保、智慧城市等不同领域和场景。

1)卫星遥感数据产品

卫星遥感数据产品是指公司依托“吉林一号”卫星星座,获取对地观测数据,进行遥感数据地面预处理后生产的遥感影像产品。根据遥感数据特点可分为高分辨推扫数据、高分辨视频数据、夜光数据、立体数据、多光谱数据等,数据图片示例如下:

2)空间信息综合应用服务

空间信息综合应用服务是指在卫星遥感数据基础上,公司主要依托自主研发的算法、模型、应用业务组件、软件平台等,针对客户特定需求,进行动态变化监测、信息分析,将遥感数据的价值进一步挖掘,在农林生产、生态环保、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应用,为客户提供专项报告以及信息应用系统等服务。公司部分空间信息综合应用服务示例如下:

2、卫星制造及相关服务

公司卫星制造及相关服务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包括卫星整星及部组件、试验与测试服务、搭载服务、冠名服务。这块业务主要收入来自卫星整星及部件,该类业务的产品主要包括:1)卫星整星研制及运管服务;2)卫星部组件;3)地面系统设备。

3、公司卫星研制技术的迭代历程

长光卫星的整星设计制造技术经历了“以载荷为核心”、“载荷平台一体化”、“载荷平台相融合”的代际演进,并将进入“载荷平台融为一体”的发展阶段。不同代际亚米级卫星重量、体积、成本的具体情况如下:

四、“吉林一号”卫星星座1、卫星星座的建设背景

在航天事业发展初期,由于中高轨道卫星的覆盖范围更广,通常发射少量性能强大的大卫星到中高轨道,以实现较大范围的通信、导航、遥感功能,但中高轨道大卫星成本较高,研制周期长,难以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

就遥感卫星而言,单一卫星在满足基本分辨率需求的情况下覆盖面积有限、获取的遥感数据量较少、响应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现阶段对遥感数据时效性要求。只有建设高密度、高覆盖率的卫星群,才能通过卫星在轨数量的优势,实现特定地点的快速重访和信息的及时更新,从而获取高时效性的遥感数据。因此,大规模星座的建设已成为现阶段商业遥感卫星市场参与者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也是目前商业遥感卫星领域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为了快速实现星座建设,利用有限资源快速组网,抓住商业航天领域的先机,企业需要出色的卫星研制能力和运维管理能力,高性能、低成本的微小卫星的研制成为行业主流。

2、“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的建设情况

2015年10月,长光卫星研发的“吉林一号”首组四颗卫星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自主研发商业高分遥感卫星的先河。截至2023年底,长光卫星通过22次成功发射实现108颗“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涵盖视频、高分、宽幅、红外、多光谱等多种光学遥感卫星,是当前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在卫星遥感信息服务上占据优势地位。以现有在轨卫星测算,“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35~37次重访,具备全球一年覆盖2次、全国一年覆盖6次的能力。公司部分吉林一号卫星外观图示如下:

3、卫星技术参数对比

“吉林一号”星座主要卫星与同行业公司主要卫星参数对比情况如下:

与同行业公司相比,长光卫星在商业卫星遥感信息领域有以下优势:1)在星座规模方面,在轨卫星数量仅次于星球实验室,但星球实验室大多数卫星的空间分辨率水平较低,而长光卫星的卫星主要以亚米级卫星为主;2)在星座组网方面,长光卫星具备星载一体化整星设计与制造技术、先进光电成像技术等卫星制造相关的核心技术,相比较不具备卫星制造能力的行业内公司,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3)在单颗卫星指标方面,在相同分辨率、幅宽未存在大差异的情况下,长光卫星的卫星相比较同行业公司的重量更轻,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五、经营成果分析1、销售情况

长光卫星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如下:

2019年度至2021年度,长光卫星主营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92.41%,收入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国家对商业航天的政策支持带来巨大市场机会,市场空间逐步打开;另一方面,“吉林一号”卫星星座规模逐步扩增,星座覆盖区域、重访频次、成像精度持续提升,为业务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长光卫星主要客户为央企及其下属单位、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军方单位,如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电科等。

截至2023年6月30日,长光卫星在手订单金额为13.65亿元,在手订单较为充足,构成情况如下:

2、采购情况

长光卫星采购主要为火箭发射服务、单机设备材料以及测控、保险等服务,具体情况如下表:

采购成本中的大头是火箭发射费,火箭发射是航天领域的又一大业务板块。根据问询回复,公司主要向长城工业、长征火箭、航天科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企业采购火箭发射服务,同时也向民营火箭企业进行一定量的采购。

除此之外,公司还主要采购单机设备及材料,主要为各类卫星单机(姿轨控单机、射频单机、综电单机)、有效载荷、结构部组件及相关材料、光学、热控及相关材料、元器件等,其产品功能及用途情况如下所示:

公司采购的服务费主要是与卫星研制及生产、发射、运营等相关的服务费,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3、盈利情况

长光卫星目前尚未实现盈利,主要系较高的资产折旧摊销成本,使得卫星遥感业务毛利率为负,对盈利能力造成较大影响。公司卫星遥感信息服务的收入及成本结构情况如下所示:

卫星星座建设与数据获取属于重资产业务,在此业务模式下,卫星及地面站的折旧及运营直接成本为公司卫星遥感信息服务主要成本项。卫星及地面站的折旧及运营直接成本占遥感服务成本比例在85%左右。自设立以来,公司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遥感卫星的研发、生产制造和运营,使得公司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高,报告期各期“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的卫星及地面站的折旧及运营直接成本较大,较高的折旧成本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卫星遥感信息服务业务毛利率为负,从而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长光卫星结合目前经营计划、在手订单情况以及相关条件假设进行测算,预计扭亏为盈的时间节点为2025年,具体数据预测情况如下表所示:

六、火箭发射服务

从长光卫星采购的火箭发射服务,可大致了解火箭发射的计价方法、收费等情况。

1、火箭发射费的计价方法和收费标准

公司根据拟发射的卫星数量及整体重量情况,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并确定具体的运载火箭型号。不同火箭型号对应不同的发射入轨高度及运载能力(如可搭载重量、可搭载体积等),同时对应不同的发射服务费用。结合火箭发射排期因素的影响,公司与供应商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确定最终的对应火箭的发射服务价格。

出于节约卫星发射成本的考虑,公司充分利用火箭的运载能力,除采购“整发火箭”的发射服务外,亦与其他企业以“拼单”模式采购火箭运载服务。

2、公司火箭发射费与业务的匹配情况

一般而言,行业内企业按照拟发射卫星的重量去选择对应的火箭,因此火箭发射费主要与发射的卫星重量呈现正向关系。报告期内,公司发射火箭重量与火箭发射费用对比情况如下:

如上所示,按照单位重量测算的火箭发射费用呈现一定波动,主要是由于公司各期发射的卫星重量区别较大,对应采购的火箭服务有所区别所致。

作为战略性高科技新兴业态,商业航天将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预计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增长点之一。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