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考核,正在毁掉优秀质量人-这话没毛病
考核,一直是HR抹不去的伤痕!
一提到考核,就离不开KPI,这个大家再熟悉不过。拿奖金是它,扣钱的也是它,爱恨情仇全是它。
许多人力资源总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不搞KPI是等死,搞了KPI是找死”,进而陷入了早搞早死,晚搞晚死,一搞就死的怪圈。
前两年,李彦宏曾经发布内部信,李老板也承认百度的问题源自于追逐KPI,那么新的问题来了,这KPI是谁制定的呢?错在员工追逐KPI,那么如果员工不追逐KPI会咋样?李老板当然可以推卸说,是某些高管制定的KPI,但问题到底在哪?
◆ ◆ ◆ ◆
01 .
将打分、排名、惩罚等于绩效是对绩效最大的误解
曾经我们服务过这样一家公司,在这家公司大堂的液晶显示屏上,轮番滚动播出不同人员的KPI考核指标和分数。
例如:某业务员的接单状况、营收达标、部门绩效排名,个人绩效排名等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
员工上班下班,随时都能看到自己的排名,顿时令人觉得“压力山大”。
在很多公司里,考核就被简单的理解为:“定指标,打分数,扣工资”,最后绩效适得其反,员工没有积极性,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
于是,企业一直在做绩效考核,但是却不产生绩效!
而KPI作为一个工具,在很多公司就是一是把屠龙刀,有人用它号令群雄,有人用它升官发财,有人用它粉饰太平,有人用它铲除异己,可惜的是很少有人用它开山修路。
◆ ◆ ◆ ◆
02 .
为什么考核放到你们公司就是没有效果?
说一个小段子:
曾经,有一个某农场养猪,种树。几年下来,农场效益都不错。市领导看到之后特别高兴,在视察了农场后,觉得要更上一层楼,一拍脑袋,今年的 KPI 是训练会爬树的猪,推向市场。
员工们想了各种办法,都做不到,有人还论证了猪的生理结构不能爬树。农场高层大怒,怪员工没有创新性和执行力。最后,一员工想了一办法,乘领导不在,将树砍下,放平,置母猪于树干,拍照。
市领导见照片大喜,暗自感叹自己的英明,于是乎定下了明年的 KPI:养出会攀岩的猪来。
段子归段子,但这背后隐藏着就是,不合理的 KPI 一旦设定下去,有些人被逼无奈就要造假。一旦造假,就意味着企业的浪费开始了。
之所以考核会出现各种问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将绩效与工效挂钩,进行设计绩效体系。
举个栗子:
假设公司一个主管岗位收入为1万元,其中薪酬绩效固浮比为8:2,公司每月按时发放8000元,绩效工资为2000,员工绩效等级是S,等级系数是1.3,则绩效工资=2000x 1.3=2600元。
员工拼死拼活为了一个S等级,最后就只有600元,请问对员工的激励是否有效?
我们对这个案例做一个简单的剖析,就可以的得出答案:
1、薪酬划分固浮比,会导致很多员工没有激情,甚至是入职说好的岗位工资鸡飞蛋打,为了暂且端这个饭碗,先忍了,以后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2、浮动薪酬和绩效挂钩员工没动力,激励封顶,员工对钱的渴望度削弱。
3、强制分布、轮流坐庄,甄别不出良币、劣币。
4、固定薪酬是企业对员工的承兑支票,不管绩效好坏,企业都要发放,而这笔费用和员工绩效没有一毛钱关系。所以企业薪酬费用率持续上升,而员工绩效和团队绩效却不能推动组织绩效提升。
所以,传统绩效模式之所以会出现不产生绩效的困局,根本上在于违反价值=价格的基本原理。
凡是违反这一原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无一幸免的都会变成企业管理体系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 ◆ ◆
03 .
什么样的考核方式与工具能适应未来企业的发展?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考核有问题,那么还要用么?
对于一定规模的公司,当然需要,这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考核该制定怎么执行就看管理团队的水平了。
但如果公司没有到一定的规模, 考核千万别搞的过于「重」,也就是说,团队要明白自己的 KPI 是什么,但是没有必要让所有人都背着 KPI ,也没有必要把 KPI 层层分解,具体到每一个人头上。
毕竟,团队最主要目标是要做事,而不是整天抓 KPI,只盯着 KPI 做事,那是本末倒置。
真正好的考核方式:让员工自我驱动,主动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让员工从被动干到主动干,让一群人、一帮人拼命干,让企业和员工互利共赢。
补充阅读:
看看海底捞的KPI绩效考核
一次演讲上,张勇这样说:
“如果想知道什么叫名不副实,你去海底捞看看就知道了。”
延续了一贯的“自黑”和“接地气”,张勇上台一开口,就语惊四座,引来全场的掌声和笑声。
这当然是谦虚和幽默。张勇是在回应主持人对海底捞的“赞美”,他的意思是,无论企业名气大小,“惶恐的是,内部都有问题”。
比如,在KPI上,海底捞就走过很多弯路。张勇还用4个段子来举例说明,引人发笑,又发人深省。
01.海底捞在KPI上走过的弯路
1、KPI并非越细越好
当有了管理和被管理,有了KPI之后,人的行为会失常。
在KPI这件事上,我们是走过弯路的。
比如我们曾经尝试把KPI细化。
有人说你们火锅店服务真好,我有个眼镜,他就给我个眼镜布;我杯子里的水还没喝完,他就又给我加满了。
所以我们就写了一条:杯子里的水不能低于多少,客人戴眼镜一定要给眼镜布,否则扣0.05分。
这下完蛋了,来一个人都送眼镜布。
客户说豆浆我不喝了,不用加了,不行,必须给你加上。
最好笑的是手机套。有的客人说不用,服务员说我给你套上吧,客人说真不用,结果他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把手机抓过去给你套上。
这是干嘛呢?因为不这么干要扣分啊!
后来我就发现,老师早就讲过了,每一个KPI指标背后,都有一个复仇的女神在某个地方等着你。
2、考核翻台率的坑
后来我自作聪明地认为,那我就不考核这些具体的事情了,我考核一些间接指标。
我不考核你赚多少钱,我就考核你的翻台率是多少。因为翻台率高就证明你的服务满意度高啊,翻台率高不就意味着赚钱多了嘛。
结果有一天,我在北京一家店,电梯间里,听到一个四川人跟另外几个四川人讲:“我要让你们见识一下在北京的四川火锅有多牛逼,你不订是绝对没位置的!你订了座晚去几分钟,也是没位置的!”
我就纳闷了,怎么晚几分钟就没位置了?这不是侵犯客户利益了吗,客户已经不满意了。这还怎么做生意啊?
后来内部一问才知道,原来问题出在考核指标。因为预定客人不一定准点来,但现场还有客人在排队,空台等你的话,翻台率就少了一轮。
这下我就崩溃了,我找不到考核的指标了。
02.去掉所有KPI,只考核一个柔性指标
但是总得考核啊。
后来我发现,一家餐厅好不好,我们其实非常清楚。
我们都吃过饭,都传递过这样的信息:这家餐厅不错啊。很多人根据这个“不错”去吃了,然后说“确实不错”啊,这个“不错”就形成了。都没有什么指标,但是传递得非常准。
我发现,在餐饮行业里,柔性的指标起决定性的作用。
顾客满意度可能没办法用指标去描述,但是我们可以感知。包括人的努力程度也是,没有办法用指标去证明,但是我们的顾客、同事、包括去检查的人,都可以感知到。
所以我就决定,把所谓的KPI全部去掉,就只考这一个指标。
怎么考呢?一个副总组织一堆神秘人去考。后来发现非常准。这样店长也没话说了,你不能把差的说成好的。
我把我所有的店分成ABC三级, A级是要表彰的,B级你就在这儿待着,C级需要辅导。但是我不会扣你钱,会给你一定的辅导期,超过这个辅导期依然干不好,这个店长就要被淘汰了。
03.为什么我号召餐饮老板用计件工资?
1、避免因管理者造成的不公
在美国,服务员是很努力的,一个小伙子可以看八张桌子,动作迅速敏捷,还会跟你聊天,关心你。因为他们有小费制。
小费制整体还是不错的,我给你服务,你给我付钱。而我们的管理是,我给你服务,到店长那里去拿钱。
当管理幅度很小的时候,他可以做到公平公正。但是当人多起来的时候,他就做不到公平公正了。这时候大家的动力、企业的文化就会被破坏掉。
所以我就决定,我来拿这个“小费”,给你按工作量算。在餐饮行业,我们引进了计件工资。我大量地号召餐饮企业的老板,要用计件工资。
2、避免“非正式组织”的负面影响
计件工资就是干得多挣得多,表现好的你就让他多干。这就避免了管理上的很多难点和疑点。
一个组织背后是有非正式的组织力量在推动的。有时候当你觉得一个员工表现好,你把他树成先进的时候,对他其实是很大的“打击”。
我就见过这样的现象。一个员工在那使劲擦玻璃,其他员工在旁边聊天。擦玻璃的员工说,大家加把劲吧。你猜其他人怎么说?他们说,“你先进嘛”。那哥们一下就不吭声了。
他可能拿了一点奖金或者奖状,但是他要承受这种非正式组织带来的无形压力。
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这里面大到什么程度?
我曾经见过一个小伙子,干得可起劲了,干完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跑到别处去帮忙,干完这个干那个。我说这是个好苗子啊,要提拔他。结果我们杨总说,不用提,他已经辞职走了。
为什么啊?
真相是这样的:吧台那边的小姑娘已经明确告诉他了,“不要在这儿这么表现了,我已经有男朋友了”。
——他不是为了海底捞在奋斗,他是为了吧台的小姑娘在奋斗。
你看,我想了那么多激励措施,做了那么多亲情化举动,还跟他们讲情怀和梦想。他们告诉我说他们也都听得懂啊,但事实的真相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觉得有时候正式的东西和非正式的东西都要充分考虑到。计件工资就避免了一些“非正式组织”的负面的东西。每个人干多少你就挣多少,一下就简单了。
我们学了太多正式的管理方式,不能说它不好,但它的边界是很明显的。
04.总结
在张勇看来,餐饮这个行业竞争了几千年后,一直建立不起一套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就是因为它的劳动密集特质,低附加值特质,“碎片化”特质。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组织和激励是途径之一。而其中,考核至关重要。
中国管理学家说,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
西方管理学家说,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
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
当张勇说,海底捞丢掉了所有的硬性KPI,海底捞既要正式化管理也要非正式化管理,其实是在强调——管理有模式,无定式,讲严谨性,也讲艺术性。因为在这背后,绕不开人性。
05.海底捞“变态服务”故事集锦
1、一网友说一次在海底捞吃完饭,要赶火车却都打不到的士。门口的小弟看到他带着行李箱,问了情况转身就走。结果紧接着海底捞的店长把自己的SUV开出来,说“赶紧上车吧时间不多了!”海底捞要冲出宇宙了。。
2、海底捞的服务无敌了!今天救天井小猫被蚊子咬了好多包!结果海底捞服务员居然跑到马路对面买了风油精送给我...下面的是止痒药,也是服务员一起买来给我的,因为药店的人说那个止痒效果比风油精好。
3、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了。周六去火锅,朋友不小心把丝袜给挂了,她饭后还有第二轮,正郁闷得不得了,居然结帐时服务员递上了全新的丝袜!!还是3双!!我一下就怔住了 ...
此时那位服务员小妹妹微笑着对我们说,所有海底捞都常年订有袜管家丝袜和棉袜,随时给袜子挂坏或者弄脏了的客人更换 ...
4、海底捞居然搬了张婴儿床给儿子睡觉,大家注意了,是床!我彻底崩溃了!为顾客解决每一个问题,结果就是创新。
5、跟孕妇朋友去海底捞吃饭,刚坐下来,服务员就搬来舒服的沙发椅,专门提供给她哦。然后立刻又贴心送我们一盘酸辣口味的泡菜呀,要不要这么Sweet呀!!!(教主亲身经历)
6、刚接到朋友的电话,说他们单位楼下的海底捞跑到他们公司去,一人发了一杯酸梅汤,说天热辛苦了!擦!!!海底捞,你是来消灭地球的吗!?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了!!以后看来找工作得选公司楼下有海底捞的地点,说不定加班还送夜宵外加送你回家。。
7、海底捞倒错了汤,居然送了个玉米饼,我晕,对不起饼 ...
8、来海底捞吃饭朋友手机掉了,服务员做了一个水果拼盘。太谢谢了,以后谁掉了来这里。。。
9、实在难以淡定!前面的车是海底捞在送火锅!野炊火锅啊!
10、点名表扬海底捞送餐员冯波同志,顶着寒风为十人送来丰盛晚餐,并餐布,插线板,垃圾筒,电磁炉一应俱全。来后发现餐点不够,主动要去超市买菜,回来后洗菜,切菜。靠--做到这个地步了!怎么我们家就没有海底捞呢?
11、在海底捞发现服务员帮顾客代练游戏,地球已经抵挡不住海底捞了……
12、海底捞的外卖终于登陆上海,被震撼了。送来的东西包括:垃圾桶,可降解垃圾袋X2,锅,底料,汤,备用加汤,围裙,木头筷子,碗,口香糖,爆米花,真空包装的调料包括香菜和葱花,餐巾纸,各种菜品,勺子,眼睛布,两个皮筋,电磁炉。。。太牛逼!!!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了。。
13、一小时前我发了微博说自己肚子很痛,不确定和昨晚的海底捞火锅有没有关系。没过几分钟就收到海底捞在微博上的邀请,询问我的情况。很快店员就联系了我,说如果很难受就先去看病,他们给报销医药费。还问我在什么地址,他们可以过来看看我。额的天哪,人类已经不能再阻止海底捞了...
14、海底捞服务员听到我嘶哑的嗓音 默默端来姜汁可乐 和我说,小姐!这个对感冒好的 我特意为你准备的心
15、昨天在海底捞,无意中跟朋友抱怨京东抢的奈良美智大画册怎么还没到货,结果服务员结帐的时候问了我京东会员帐户,今天一早三本大画册都送来了!
06.海底捞:把员工当人看,把服务做到极致
1,授权
开题说海底捞的核心是授权,这是其企业文化的一大核心。
海底捞的授权到了什么程度?
海底捞的服务员,有权给任何一桌客人免单。对了,是服务员不是经理,是免单也不是免一两个菜品。送菜、送东西之类的就更别提了。请查一下网上那些“人类已经不能阻止海底捞了”这个关键词吧,段子太多了。
杨小丽是跟着张勇打天下的第一人,也是海底捞的第一副总。当年海底捞走出简阳的第一站,是西安,店长就是杨小丽。有一天,张勇讲述到,杨小丽给他打来电话,兴奋的说:张哥,我们有车了。张勇问,什么车?杨小丽说,一辆小面包车,刚买的。张勇就傻了,一家刚刚异地开分店的小火锅店,店长买了一辆车,竟然没跟老板请示。张勇却也完全没怪罪她,后来,这也就成了海底捞的文化。
这种授权,如何不让员工有主人感?
2,待遇
待遇不仅仅是钱的问题。餐饮行业大多包吃包住,但很多餐饮企业服务员住的是地下室,吃的是店里的伙饭。海底捞的宿舍一定是有物管的小区,虽然挤一点,但是档次是高的。房间还有电脑,有wifi。海底捞的服务员不用自己洗衣服,有阿姨洗;吃饭也不在店里,是由阿姨做菜。
有人说海底捞培训好啊,先培训标准再上岗。可你们知道吗,海底捞的新员工培训,包括如何使用ATM机,包括如何乘坐地铁:买卡、充值等等。这家企业,在帮助自己的员工,多数都是农民,去融入一个城市。
这种待遇,如何不让员工心存感激?
3,真诚
海底捞真是一个奇怪的企业。作为餐饮行业最常考核的指标(KPI),比如利润、利润率、单客消费额、营业额、翻台率,这些都不考核。张勇说,我不想因为考核利润导致给客人吃的西瓜不甜、擦手的毛巾有破洞、卫生间的拖把没毛了还继续用。
那么他们考核什么?考核客户满意度、员工积极性、干部培养。
这三个指标,作为一个做了很多年管理工作的人,我实在想不出他们是如何解决内部公平问题的。但是我知道,今天你看到的海底捞员工真诚的微笑,就来自于这里。
海底捞不考核翻台率,但是海底捞的员工比谁都重视翻台率。回到开头的那句话,企业文化才是魂,所有的利润和翻台率,都是附加的、随之而来的、不重要的。
这种真诚,如何不让员工有积极性?
4,尊重
尊重不仅仅来自待遇,不仅仅是让他们住得好吃得好,而是尊重每一个想法。现在被诸多火锅店抄袭的眼镜布、头绳、塑料手机套,这样的一个个的想法,竟然是出自一些没有什么文化的服务生。并且,这一个个点子,就如此复制到了每一家店面。
廖一梅说爱情:我这一辈子,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到了解。我曾经把这句话翻译到职场来:对于一个职业人,这一辈子,遇到高薪,遇到高职位,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到老板的尊重和了解。
这种尊重,如何不让员工有成就感?又如何不让员工有创造力?
5,承诺
在海底捞有个说法,叫“嫁妆”。一个店长离职,只要任职超过一年以上,给8万块的嫁妆,就算是这个人被小肥羊挖走了,也给。
张勇解释:因为在海底捞工作太累,能干到店长以上,都对海底捞有贡献,应该补偿。
他说,如果是小区经理(大概管5家分店左右)走,给20万;大区经理走,送一家火锅店,大概800万。
海底捞至今十几年的历史,店长以上干部上百,从海底捞拿走嫁妆的,只有三个人。
这种承诺,如何不让员工有忠诚度?
然后,讲一个段子。
海底捞刚进北京的时候,租第一个店面就被骗了。整整300万,是张勇账上所有的现金。对方背景强劲,这笔钱完全追不回来。
张勇说,当时负责的主管经理急得好几天吃不下饭,张勇都不敢给他打电话。后来听说这群人要找黑社会解决骗子,他才给主管经理打了电话。
他说,你们就值300万?干点正经事吧。(大体是自己不要犯法去帮公司追钱的意思)
他说,他心疼,但是他不怨员工,将心比心,是他自己去办也会受骗。
张勇有一次被问到,有今天的成功,是因为什么。
张勇答,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善良吧。
上一篇:双色球127期历史同期号码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