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企业平均寿命的对比分析
企业的平均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制度环境、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劣。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而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年。中国大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到9年,欧美大企业平均寿命长达40年,日本大企业平均寿命有58年。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要短得多,这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从内部原因看,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短,主要是由于创业者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一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创业者存在先天的劣势和不足: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低于欧美国家,创业者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我国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缺乏培养创业者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我国创业者多数缺乏企业家精神和长远发展规划,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和一夜暴富。另一方面,我国新创企业自身成长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我国新创企业大量集中于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缺乏差异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我国新创企业普遍缺乏持续创新意识和投入,产品和服务附加值低,盈利空间有限;我国新创企业管理水平偏低,风险管控能力不强,内部治理混乱;我国新创企业品牌建设和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忽视客户关系管理和口碑传播。
纵观国内外市场上的公司,不乏寿命在百年以上的优秀范例,美国的杜邦公司已近200岁,日本的住友集团已有100余年的光辉历史,英国的皮尔·金顿已领风骚171年。而在中国,有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却很快消失了,如华联商厦、联想手机、金鹰卡通等。
其次,从外部原因看,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短,主要是由于制度环境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金融支持不足等因素。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成熟市场经济相比仍有差距:我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过多过重,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我国法治建设还不完善,导致契约精神缺失;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导致民众风险偏好低下。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方面,我国存在着不公平竞争、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等现象:一些大型垄断企业利用行政权力或市场地位排挤中小企业;一些不法企业利用价格战、恶意诋毁、侵权抄袭等手段打击竞争对手;一些灰色企业利用法律漏洞或监管缺失从事违法违规经营。再者,在金融支持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而且融资成本高昂;我国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股权或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我国民间金融市场不规范,中小企业容易陷入高利贷或互联互保的风险。
综上所述,中国和美国企业平均寿命的差距,反映了两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竞争力、制度环境、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差异。要提高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一是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二是鼓励新创企业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和治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四是加强品牌建设和社会责任,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口碑传播;五是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完善法治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六是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不公平竞争和恶性竞争行为,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七是优化金融支持政策,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门槛,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