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农行行长辞任,解密大行行长平调金融监管副职背后的深层逻辑
文丨顾柠
“付万军任金监总局副局长,陆磊履新央行副行长。”
金融监管管理层再现重磅人事变动!
12月26日,中国农业银行(下称“农行”)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整,付万军请求辞去该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及董事会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三农”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主席及委员、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委员职务。
同日,人社部网站发布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信息,任命陆磊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任命付万军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免去刘国强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职务;免去陆磊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职务。
付万军由农行行长调任金监总局副局长系今年年内首例大行行长平调金融监管副职的人事变动。
但如果将时间的坐标再往前推移几年便不难发现,此前国有大行行长平调至金融监管机构副职的干部不在少数,张青松、刘桂平、祝树民等金融干部都经历过如斯人事调整。
农行行长付万军赴任金监总局副局长
供职交行25年
《行长速览》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付万军到金监总局报道已经有些时日,今年12月初便通过组织部门考察。
从此前金监总局局长的任命逻辑来看,国有大行行长如此“空降”金监总局任职非常罕见。公开资料显示,付万军是个金融从业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将,最初在交通银行(下称“交行”)任职,扎根交行25年,担任过银川、新疆、重庆分行行长;后又于2019年“空降”光大集团,三年后再度履新农行,是个一线从业经验、管理经验兼具的干部。
公开资料显示,付万军出生于1968年3月,现年55岁,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EMBA专业,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1993年,付万军进入交行系统任乌鲁木齐分行信贷二部副经理,后一步步升任市场营销二部副经理、经理,乌鲁木齐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银川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新疆区(乌鲁木齐)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重庆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2016年,付万军出任交行总行公司机构业务部总经理(省分行正职级),2018年9月25日出任业务总监(公司与机构业务板块),位列高级管理层。
2019年,付万军离开交行,赴任光大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同年4月,付万军任职中国光大银行党委副书记并侯任行长; 6月起,正式任职该公司行长。2022年12月2日,付万军辞去光大银行董事、行长一职,调任农行任行长,任职资格于今年一月初获得核准,至今刚满一年。
付万军执掌农行这一年以来,发展重心仍在持续加大乡村振兴战略的输血力度,在加大了重点领域信贷投放上,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经营表现韧性十足。
今年下半年,农行延续了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主体经营指标保持稳健。截至9月末,农行总资产超3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07%。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22.3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02%;吸收存款28.8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74%。资产质量方面,前三季度农行不良贷款率1.35%,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保持可比同业领先,达304.12%,较上年末提高1.52个百分点。
11月10日金监总局“三定”方案显示,总局设局长1名,副局长4名,经过此次调整,现任金监总局领导班子包括,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1970年9月),副局长周亮(1971年10月),肖远企(1966年4月)、丛林(1969年6月)、付万军(1968年3月),党委委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王陆进(1968年10月)。首席风险官刘福寿(1963年12月)、首席会计师马学平(1963年12月)。
大行行长频频平调金融监管副职
付万军由农行行长调任金监总局副局长属于平调,不少人对这一任命难免有些意外。这也是今年年内第一例大行行长平调金融监管副职的人事变动。
但如果将时间的坐标再往前推移几年便不难发现,此前国有大行行长平调至监管机构的干部不在少数。例如付万军上一任的农行行长张青松,便是2022年8月由国有大行行长调任至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另一位也是农行出身的金融干部,不过其现在已经是省部级“金融常务副市长”的刘桂平。2020年11月,刚刚从重庆副市长回归金融业,担任建行行长一年半的刘桂平出任央行副行长,一年半后又调任至天津市。
此外还有祝树民,2017年8月其从农发行行长职位调任至原中国银监会副主席。
从规律上来看,无论是付万军、张青松、刘桂平还是祝树民都是年富力强、学养深厚的金融老将,均分别在某家国有大行有过接近二十年甚至超过二十年的工作时间,掌舵过多家地方分行且分管过总行重要业务条线,均拥有至少有两家国有大行的从业经验,且其中两人有过金融控股集团一把手或“金融副市长”的经历……
种种迹象表明,监管系统干部拥有银行从业经验更有利于制定监管政策,从从业者转身成为监管者后,既能体察实务的不易又能从业务层面更有针对性地实施监管,未来这一趋势想必也仍将持续。
央行再迎一名副行长,53岁外汇局副局长陆磊履新
央行方面,朱鹤新履之后,12月26日晚间央行再迎一名副行长——陆磊。陆磊原任国家外汇总局副局长,此番出任系接棒年满60到龄卸任的刘国强。
陆磊是一名典型的学者型官员,且工作履历丰富,1970年11月生人,本科便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1996年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研究局,2003年8月至2006年1月不到三年时间,他出任招商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总经理助理(其间2001.08-2004.04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金融学专业在职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6年,陆磊到广东金融学院担任教师,同时还担任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华南金融研究所所长。2010年,陆磊升任学院副院长、代院长。两年时间,陆磊再次晋升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正厅局级)。2014年3月,陆磊回归中国人民银行,任研究局局长。在2016年又调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2017年,陆磊转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值得关注的是,陆磊作为资深的金融领域学者,曾出版或刊登多篇金融学术文章。其博士论文《中国金融的经济学分析:体制、行为与机制分析》对早期国内金融进行了深度的剖析,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陆磊在货币领域也颇有见解,其著作的《通向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也发行在册。在融资与资源配置方面,陆磊分别发表了《进程中的金融:非规范融资行为的交易特征和体制动因》、《资源配置和产出效应:金融的宏观经济成本》,均刊登于《经济研究》杂志,入选《中国经济学-2003》。
2022年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陆磊以外汇局副局长的身份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他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要进一步发挥金融体系的基础性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功能,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金融管理部门要坚守底线,保障金融体系平稳健康运行。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安全、严控金融风险是金融监管部门的天职。”陆磊表示,为了增强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他明确了两点措施,一是要加快《金融稳定法》落地实施进程。二是要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行长速览》查阅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现,“行领导”一栏中已经更新陆磊简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2月8日被任命为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朱鹤新现为第一副行长,其次为央行纪检组组长曲吉山,其他三名央行副行长分别为张青松,宣昌能、陆磊,格局“一正四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