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量仅次于深圳 榆林一骑绝尘会否走久远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22:12:37 浏览量:1

榆林乡党都点上面快速加入(免费订阅)小编微信: fagaoz i

即可领红包,最高99元!

最近,各地前三季度GDP陆续发布,榆林27.31%的名义增速领跑全国,4609.44亿元的GDP成绩单一举超越洛阳,坐上了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头把交椅。同时,前三季度榆林GDP增量近千亿,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深圳。

“煤超疯”带给资源型城市的红利期还有多久?煤都榆林的“GDP神话”还能走多远?

2022

前三季度榆林GDP增量近千亿

根据新出炉的城市财政收入排名当中,榆林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收入4609.44亿元,增量为988.68亿元,仅比增量排名第一的深圳(1133.91亿元)少145.23亿元。而高达27.31%的财政收入增速,令其在个位数增长扎堆的榜单里极为吸睛。

在2002年以前,榆林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城市,但在那时之后,这座陕北城市就开始了二十年的迅速崛起之路。

自世纪初以来,榆林GDP先后超越渭南、延安、咸阳、宝鸡四座城市,迅速跃居全省第二,第一个突破2000、3000、4000亿元,在短暂蛰伏数年之后,2021年暴增1400多亿元,站上5000亿大关。今年榆林有望冲击6800亿元大关,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榆林地方财政收入甚至超过了西安,处于全国前列。

在全国范围内来看,自去年以5435.18亿GDP总量一跃反超太原、哈尔滨、南宁等省会之后,每逢统计数据更新都是榆林的一次高光时刻。在或猎奇或功利心态驱使下,坊间为其计算出名目繁多的“第一”。

比如,今年上半年GDP(2969.84亿元)第一次超过洛阳,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上半年GDP增量(757亿)力压深圳的“全国第一”。

这个两年前还俯身于“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共识下(2013年陕西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纠结于到底属于四线还是三线的城市,之所以突然产生快速迈入“发达地区”的既视感,原因更多来自“家里有矿”与全球煤价“高烧”的对撞。

但与业内越来越热切的围观不同,榆林官方对财政收入进展情况的宣布方式却很克制:榆林市统计局自一年前(2021年9月29日)发布《1-8月份榆林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全省第一》统计分析之后,就再无类似发布。

类似的还有煤炭价格信息,去年9月“榆林煤炭交易中心不实价格信息事件”之后,当地各机构就停止发布市场运行和价格指数报告,煤炭交易又退回到矿方与买方一对一洽谈的整体价格不透明阶段。

2022

全国GDP大涨的“煤都”

其实,榆林GDP大涨并非个案。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今年上半年,各大“煤都”GDP高歌猛进,成为城市经济一大显著现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多个煤炭资源型城市GDP大涨。

上半年,全国GDP平均增速为2.5%,但云南曲靖市、山西吕梁市、陕西榆林市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GDP增速,分别为7.7%、7.4%、7.2%和6%,各自省份内领跑,同时也成为全国城市经济中领跑的第一方阵。

煤炭价格上涨之下,“煤都”再度崛起,也带来区域格局变化。

榆林今年上半年的GDP超过了河南洛阳,成为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中GDP总量最高的城市。

2021年,榆林GDP排名上升11位,进入全国50强,排名第46位。今年上半年,榆林GDP以2969.84亿元的成绩,排名全国第43位。

鄂尔多斯上半年GDP为2550.10亿元,不论从增速还是总量,在整个内蒙古自治区内,位居第一。

不少资源型城市是省域内经济总量第二大城市,或者是正在培育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云南曲靖、陕西榆林以及山西长治都是省域内第二大经济体。

煤炭高涨的行情,不仅为这些城市的经济“增砖添瓦”,更由经济出发,帮助这些城市夺得省域副中心的定位。

2022

卷土重来的“黑金神话”

去年至今,煤炭成了全球能源局势的最热议题。天灾、极端气候、以及地缘博弈与冲突,多种因素交织下让煤炭需求大涨,价格随之被引爆并持续高位。

目前我国煤炭储量大,地质条件相对最好的区域,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一带,榆林、鄂尔多斯是这一区域产煤城市的代表。

很显然,榆林实现这样的爆发式增长与能源化工产业有唯一关系,这里的煤炭、天然气、石油、盐矿、镁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几乎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能源化工产业链,并且仍具备未来多年快速发展但底气和实力。

以榆林为例,榆林市政府官网显示,榆林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煤、气、油、盐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榆林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探明储量1490亿吨,占到全国1/5,占陕西全省86.2%。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煤炭产业、煤化工产业是榆林市的主导产业,其GDP的增长归根结底,还是得益于煤炭价格的快速上涨和煤炭产能的大幅提升。

但近两年榆林高GDP、高财政收入并未带动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速。2021年,榆林人均GDP15万元,是全国均值8.1万元的1.85倍,高于杭州排第1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全国第36位。但2021年榆林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8073元,不仅低于陕西省人均可支配收入28568元,更是远低于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

榆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最高发生在2019年,当年9%;至2021年,地方财政收入以44.6%、全国第一的增速狂飙突进,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却徘徊在9%以下。

今年5月,榆林发布的城乡居民收入对比分析报告,经与“地理位置相邻、经济总量相当、资源禀赋相似”的鄂尔多斯对比发现:虽然榆林经济体量已经超过鄂尔多斯,但全体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三项却全面落后,同时,两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无明显缩小,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当地官方认为,榆林存在4大问题包括:居民收入整体水平低,与榆林经济实力不匹配;居民收入构成不尽合理,财产性收入占比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村居民增收困难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县区贫富悬殊。

同时,作为能源型城市,煤炭是不可再生的,用一吨就少一吨。榆林的未来,拿什么来做保障。因此,不论资源本身是否够用,转型与升级问题,已摆在榆林面前。

2022

已来临的转型窗口期

榆林尽管GDP增速较快,但要想更多惠及百姓,全面提升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升级已经“箭在弦上”。

就在今年8月31日召开的榆林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市长张胜利称:要清醒认识榆林“一煤独大、煤主沉浮”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解决,清醒认识当前经济中高速增长的不可持续性,清醒认识高煤价带来的高税收的阶段性。

保持清醒,当下尤为重要。

对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所长刘国宏接受《丝路文明》采访时表示:“最近几年煤炭价格较高,对榆林而言,是非常好的转型窗口期,要抓紧利用。”刘国宏表示,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能源结构会产生变化,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对榆林来说,一方面应完善与资源加工产业链,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另一方面应该走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培育非资源类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行业的发展,提升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实,目前榆林正在进行一场“新能源革命”。

截至去年12月底,榆林累计建成新能源装机1340万千瓦,其中风电731.5万千瓦、光伏发电608.5万千瓦;2021年累计发电207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万吨。

当其他城市还在琢磨“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时,榆林已经在研究“怎样消灭空气中已有的二氧化碳”。

榆林的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建成投用的国能锦界电厂15万吨/年CCS示范项目,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燃煤电厂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与驱油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

全国共有262个资源型城市,约占城市数量的30%。榆林的转型之路无疑给其他城市提供了样式和路径,这条路走得通,中国就不仅可以提前实现“碳中和”,或许还能有力助推世界范围内来一场绿色工业革命。

来源:中国网丝路中国

陕北文化主题征稿

i榆林是关注陕北,走出陕北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有影响力新媒体平台,拥有数十万传播量和万千优质社群粉丝。现面向广大文学爱好者征集相关陕北文化主题作品,图文均可,体裁不限。我们会在微信及腾讯新闻客户端积极免费传播!

联系小编微信:fagaozi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