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项目谋划与储备(国债篇)
文章转载来源:中建政研集团公众号
作者:赵文军
一、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的国际性金融逻辑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只发行过四次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是第四次,前三次特别国债发行节点分别为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20年的全球化疫情危机。
每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必定紧跟的是经济环境的变化。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预示着人民币的比值方式发生了变化,之前的人民币是通过美债捆绑美元,人民币的比值随着全球货币的比值比例变化,随着国债和超长期国债的发行,则预示着未来预期的人民币比值与中国主权的捆绑,超长期国债的发行是不禁止国外资本介入的,但是投向领域为内资企业两重方向,那就意味着人民币在社会地位和全球化经济的自主性更为强大,应对全球化危机的能力也就更强,而且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的内资企业和地方政府解决了地方财政紧张的债务问题。
简而言之,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预示着主权债券捆绑人民币,意味着我们脱离了美债捆绑美元的全球化体系,建立了属于自己经济能力的建设模式!中央财政投资地方政府及地方企业,投资重大领域和重点方向的建设,是长期性能够解决产投结构矛盾点升级的方式!是利好政策!
二、特别国债发行目的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未来产业战略制高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重点任务。具体包括8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
三、2024年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使用特征
根据10月份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信息,2024年10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发行下达完毕。其中,7000亿用于两重项目,按照投向领域、前期工作成熟、具备下达条件的标准用于支持沿江高铁、东北高标准农田建设、“双一流”高校、城市地下管网、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三北”工程等十大领域1465个项目建设。3000亿元用于“两新”项目。1500亿元用于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等4个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分配根据各地区常住人口、GDP、汽车和家电保有量规模采用切块方式分配,分两批次下达,第一次下达比例为60%,第二次为40%,两批次资金于8月底下达完毕。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分2批全部安排到项目,共支持工业设备、用能设备、环境基础设施、营运船舶、营运货车、新能源公交车、农业机械、老旧电梯等8个领域的4600多个项目。
通过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使用可以看到:
1.整体项目要求较高,项目通过率较低。截至2023年,我国共有2843个县级行政区,2024年两重项目加上设备更新一共只通过6000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哪怕项目按地区平均分配,每个县级行政区至多2个项目,所以大部分地区因项目质量不高,颗粒无收。
2.单个项目资金支持金额较大,两重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支持金额为4.78亿元,部分项目最高支持比例为90%,是目前向上资金中单个项目金额和比例最高的。
3.产业类项目整体规模和单个项目支持比例大幅增加,其中产业类单个项目支持最高比例为25%,支持比例较2024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产业支持领域超过10个细分领域。
四、2025年项目谋划方向预测(发行规模预计1.4万亿)
10月8日,一揽子增量政策中提出:2025年将会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发言时表示:
经过梳理,需建的基础设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地下管网的建设、城市更新等领域的增量资金需求较大。明年呢,我们要继续发行超长期的特别国债,并优化投向,加力支持两重建设。
方向一:“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中尚未开工的409个项目,按每个项目支持金额4亿进行估算,则需要特别国债1636亿元。
方向二:《“两新”行动方案》总体计划目标为2027年,所以笔者预测2025年将继续从特别国债中安排3000亿元用于“两新”政策。
方向三:城市更新。预计未来5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元,预计2025年特别国债将安排管网类项目1500亿元。(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危旧住房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拟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不安排特别国债)
方向四:新型城镇化。以人口净流入量大、公共服务缺口大的城市为重点,支持普通高中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医院病房改造等项目,预计2025年特别国债将安排1000亿元用于城市更新。
方向五:粮食安全。在粮食安全方面,特别国债主要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预计2025年将安排2800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
方向六:区域协调发展。主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沿线高质量绿色融合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预计2025年特别国债将安排1000亿元用于区域协调发展。
方向七:美丽中国。在2025年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方面,主要为节能降碳、“三北”工程、工业设备更新与资源循环利用项目,预计2025年将投入近1500亿元用于美丽中国建设。
方向八:其他领域。涉及科技自立自强、未来产业、三江连通等方向,预计1500亿元。
研讨会预告
项目建设是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项目谋划储备是对接政策、争取资金的基础,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前提。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重要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相关会议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系统提升项目谋划申报能力,科学谋划储备一批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与北京中建政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12月27-28日在北京市举办《2025年度项目谋划与资金争取专题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活动流程
分享嘉宾
本次研讨班拟邀请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专家及中建政研智库专家进行分享。
主题课纲
近期重要政策解读
1.宏观政策释放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烈信号要点解读
2.财政刺激政策的支出规模等增量政策重难点解析
3.一揽子增量政策背后关键机遇及要点剖析
2025项目谋划、申报、储备要素保障及实操
1.新增特别国债“两新两重”项目存在的问题复盘与2025年度新政解读
2.新质生产力如何引领地方政府进行项目谋划
3.高新专精类的企业,如何争资争项
4.县域经济如何进行项目谋划
5.典型案例分析与对标分享
2025年政府政策解析及操作实务
1.债务政策解读:剖析2025年地方债务处理政策,解读发展脉络
2.处理策略与实践:探索债务处理策略,明确隐性债务界定,促进平台转型
3.融资平台转型:解析债务关联,债务增长路径
中央预算内资金及特别国债操作实务
1.中央预算内资金申报主要方向和支持领域:整体资金规模、2025年支持方向最新变化、申报时间进度安排
2.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专项、产粮大县等主要申报方向及注意事项
3.中央预算内资金申报项目谋划思路
超长期国债申报要点及注意事项
1.超长期国债发行政策变化趋势
2.国家重大战略、市政基础设施及新型城镇化、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支持范围和申报要点
3.申报流程和审核原则:2025年项目储备要点
城投公司产业化转型思路及具体实操路径
1.115号文、35号文、47号文、150号等文件出台,如何产业化转型
2.城投公司产业化转型主体如何构建
3.城投公司产业化转型主要思路及具体实操路径
4.城投公司产业化转型中的主体评级如何认定
5.2027年6月份全部退出平台公司名单,新搭平台公司还没成熟怎么办
城投公司产业化转型之现金流如何构建
1.哪些收入属于产业化运营收入
2.供应链贸易流水是否还有必要投入财力物力实施
3.产业公司如何能在县域资源禀赋有限的条件下拓展市场化营业收入
城投公司产业化转型实操案例分析
1.产业化转型案例实施方案与整体思路剖析
2.产业化转型案例股权划转思路剖析
3.产业化转型案例初步财务数据模拟剖析
4.产业化转型案例实操路径总结
参会对象
1.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或分管国资和投融资领导(市长/县长/区长/常务带队最佳);
2.市/区/县各平台公司主要负责人、投融资负责人、所属项目负责人及人力资源负责人;
3.政府机关(发改、财政、国资、乡村振兴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住建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水利局)等单位负责人及重大项目办、指挥部项目主管负责人;
4.央国企、上市公司等社会资本。
时间地点
12月26日-28日(26日为报到日)地点:北京
培训费用
1.收费标准
培训费(费用含会务费、午餐费、资料费、税费 ):
个人报名:3280元/人
3—5人成团报名:3000元/人
6—9人成团报名:2800元/人
10人以上成团报名:2500元/人
县长或常务副县长以上级别的领导牵头带队:10000元/5人
报名方式
联系建企学官方客服或您的专属学习顾问了解更多报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