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深度】广厦环能:高效换热“小巨人”净利同比+32%,进口替代+外销拓展双驱动(873703.BJ)--北交所团队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22:01:41 浏览量:0

导读

● 逆风期尚未结束,指数持续缩量调整,红利高股息策略再度占优

●高效换热“小巨人”净利2024H1同比+32%,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 高效换热标杆性项目经验丰富,进口替代+外销拓展双驱动

●传统炼化+核能冷能市场空间扩张,募投项目扩张10000吨高效换热器产能

⭐文末研究合集|我们专注新三板、北交所研究10年

报告摘要

● 高效换热“小巨人”净利2024H1同比+32%,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广厦环能主要产品为高效换热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多孔表面高通量管高效换热技术”被列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四批)》。营收稳定增长,2024H1达到3.44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9.73%。归母净利润2024H1为9,515.33万元,同比增长达到32.08%。我们预计广厦环能在2024-2026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83/6.44/7.64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1.44/1.55/1.74亿元,EPS1.34/1.44/1.61元,当前股价对应PE11.6/10.8/9.7 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高效换热标杆性项目经验丰富,进口替代+外销拓展双驱动

现阶段广厦环能产品应用于镇海石化100万吨/年乙烯装置、中天合创180万吨/年MTO装置等多个标杆性项目/装置,成功经验丰富。广厦环能在乙烯装置上使用高效换热器的业绩有优势。2020-2022年国内公开可查的新增乙烯装置有22套,而广厦环能在其中的供货达到18个。广厦环能于2012年取得采用Oleflex工艺包的三锦石化45万吨/年PDH装置的高通量换热管销售合同,替代了美国UOP公司实现了进口替代。截至2023年广厦环能为美国SD公司EO/EG工艺包在国内的唯一高效换热器供应商,2024年1月6日成为KBR全球专有设备中高通量换热管指定供应商,境内境外销售有望同步拓展。同时2024年内广厦环能成功中标乌兹别克斯坦MTO项目,为产品首次直接出口。

● 传统炼化+核能冷能市场空间扩张,募投项目扩张10000吨高效换热器产能

重沸器应用高通量管换热器在小温差条件下实现高效沸腾换热,增强沸腾传热系数至普通光管的3~8 倍,提升设备整体的传热效率降本增效。高通量换热器在核能、LNG冷能发电等行业同样具有较强的拓展潜力。广厦环能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围绕核电工业蒸汽领域的蒸汽转换设备等新型高效换热器方面开展合作。本次上市募集高效节能换热器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10,000吨高效换热器的生产能力,预计新增销售收入43,595.77万元/年。

正文

01

高通量换热器助力炼化降本增效,开拓核能冷能等新场景

1.1、 换热器为炼化、煤化工等工艺关键设备,高通量管应用降本增效

换热器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流体之间热量的交换、回收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并再利用和防止生产过程中温度升高而造成的设备损坏。换热器按照冷热流体的接触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间壁式。多数情况下,工业上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不允许直接混合,因而要通过设备壁将它们隔开进行传热,称为间壁式换热器。

主要的间壁式换热器类型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缠绕管式换热器等大类。其中,管壳式换热器作为一种传统的换热设备,适应性广,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造价低,清洗方便,适用于高温高压等条件,目前在国内炼化生产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但其传热效率低,同等换热负荷所需传热面积大,设备过重。

当前对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方面:管程强化传热、壳程强化传热、整体强化传热。

1 ) 管程强化传热。通过螺纹管、波纹管等强化管代替光管改变传热面形状,进而扩大传热面积强化管程传热效果,一般可提高传热系数15%左右,结构较为简单,容易加工,投资相对较低。

2)壳程强化传热。通过在壳侧设置折流板等导流支撑元件而实现壳侧传热效果的强化。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是一种早期应用较为广泛的传统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整体成“Z”型流动,结构简单,加工容易。

3)整体强化传热。扭曲管换热器是实现换热器管程和壳程整体强化的一种换热器。该类型换热器采用螺旋扭曲管为传热元件,管程流体产生以旋转扰动为主要特征的流动,壳程靠排列紧凑的扭曲管外缘点的接触起到相互支撑作用,并在换热管形成连续的螺旋流动,壳程无折流板,流体无流动死区,强化了传热效果。

在石油炼化工艺中,重沸器作为提供装置工艺生产所需热能的关键设备,流量大、热负荷大,其换热效果对降低装置能耗、节约投资及减少操作费用有重要作用。在以往的芳烃、乙二醇等装置中,塔底重沸器多采用普通立置管壳式换热器,存在传热效率低、同等换热负荷所需传热面积大及设备过于庞大等缺点。对于单套规模较大的装置须采用2台以上并联的方式,而多台设备并联运行时,热负荷及物流很难均衡分配,成为装置改造的瓶颈。 应用一种高通量管换热器代替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根据加工方式可分为烧结型、喷涂型、电镀型和机械加工型等,烧结型和机械加工型商业应用较多,烧结型换热性能最佳。高通量换热器核心用途在于以更高效率将热量传递到需要升温的介质。高通量换热器的特别之处在于设备中的高通量换热管,与普通换热管的主要差异是高通量换热管的管内或者管外表面附有一层具有众多微孔和相互连通隧道的多孔层,这些多孔层的存在可以降低换热管上气泡核沸腾所需的温差, 以高频率、连续的发射气泡,在小温差条件下实现高效沸腾换热,能够增强沸腾传热系数至普通光管的 3~8 倍,提升设备整体的传热效率。

同时随着装备换热效率的提升,装备台套数量下降、单台重量下降,减少换热器所需要的钢材等原材料吨数,对成本节省具有较大意义。参考广厦环能所披露的 某大型乙醇项目设计院提供的普通换热器设计方案,公司的高效换热器方案减少设备重量239.8吨,节省钢材用量44.20%。

1.2、 国内大型炼化项目持续投产,现代煤化工等方向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高通量换热器的应用领域广泛,可用于炼油及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比如大型乙烯装置、催化装置、气分装置、芳烃装置、MTO装置、PDH装置、DMC装置等多个领域的装置。随着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和浙江石化等企业大型炼化和化工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以及节能减排的大趋势,对高通量换热器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2012年,中国炼油能力为7.2亿吨,并于2014年突破8亿吨。2015年,由于国家大力推动落后产能淘汰,我国炼油能力首次出现下降。2015年之后,我国炼油能力重回增长轨道;尤其是2017年以后,新建、改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加速推进,我国炼油能力持续较快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国年均新增净炼油能力2,350万吨,2022年进一步增长2,000万吨,总能力升至9.2亿吨,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

乙烯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十三五”期间,我国乙烯产能从2,200.5万吨增长至3,51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0%。“十四五”期间,国内乙烯将迎来扩产高峰,累计新增乙烯产能将达到3,832万吨。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乙烯产能达到了4,675万吨,产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乙烯产能第一大国。预计到2025年底我国乙烯产能将达到7,350万吨。国内乙烯的扩产预计带来炼化专用装备需求量的上升。

“十三五”期间,国内石油化工行业“基地化、园区化、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大框架基本形成。淘汰落后技术设备、严控设备质量、配置节能环保设备已经成为传统能源行业的发展共识,炼油石化行业正向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随着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要求逐步提高,石油和化工企业预计逐步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设备, 产业发展方向及生产技术迭代促使石油炼化等行业进行产线技改为高效换热器提供市场。

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手段生产替代石化产品和清洁燃料的产业。而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征,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体的能源结构,油气保障能力较低。目前,我国传统煤化工已经进入成熟期,而现代煤化工则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现代煤化工“十三五”发展指南》,2015年我国形成278万吨/年煤制油、31亿立方米/年煤制气、212万吨/年煤制乙二醇、792万吨/年煤(甲醇)制烯烃的产能规模。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煤炭工业“十四五”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导意见》,截至2020年底,我国建成931万吨/年煤制油、51亿立方米/年煤制气、1,582万吨/年煤制烯烃、489万吨/年煤制乙二醇的产业规模。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现代煤化工“十四五”发展指南》,预计到2025年底我国形成3,000万吨/年煤制油、15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1,00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100万吨/年煤制芳烃、2,000万吨/年煤(甲醇)制烯烃的产能规模。我国现代煤化工当前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DMC是一种低毒、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是新能源锂电池电解液的主要溶剂。目前DMC应用于电解液溶剂从而应用于锂电池,随着终端下游锂电池需求持续增长,预计我国DMC需求将持续增长。2022年,国内DMC产能达到171.3万吨。

1.3、 核电、LNG冷能发电等新型能源开拓高通量换热器应用新场景

除了现有的石油炼化、现代煤化工以及DMC等化工新材料方面的应用,高通量换热器在核能、低温发电等行业同样具有较强的拓展潜力。

压水堆核动力厂的发电过程是从核能、热能、机械能到电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其中,热能的正确管理对核动力厂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核动力厂中设置了大量的换热器,用于调节和保证系统内的工作介质达到所需的特定温度。余热导出是核动力厂的三道安全屏障之一,余热排出热交换器作为余热排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在反应堆停堆时导出反应堆持续释放的衰变热,保证反应堆的冷却。从EPR、M310、AP1000到“华龙一号”,余热排出热交换器一直沿用传统管壳式结构。通过在管壳式换热器中应用高通量换热管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提升核电厂整体热管理效率

2024年3月广厦环能公告,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高通量管换热器联合研制合作协议》,共同围绕核电工业蒸汽领域的蒸汽转换设备(高通量管换热器)等新型高效换热器方面开展合作,共同研制产品,开拓市场。

LNG冷能发电是一种对LNG冷能的直接利用方式。LNG在使用时需要气化至常温,现行途径主要是采用海水加热,在此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冷能,约有830~860kJ/kg。这部分冷能在气化站中通常被海水或空气消耗,对气化站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LNG冷能的利用延伸了LNG储运产业链,不仅在环保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经济上产生较好效益。

美国、韩国以及日本在 LNG 技术发展方面处于世界前列,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和 LNG出口国。美国2022年的天然气消费高达 8,900×10^8 m^3,相当于世界天然气供应量的20%,美国50%以上的天然气产量用于液化成LNG出口。韩国LNG消费量保持在20%以上年均增长率,且LNG进口总量位居世界前列。韩国在LNG冷能利用方面技术发展较快,尤其在利用LNG冷能进行空气分离和冷库方面。日本是世界上开展LNG冷能利用项目最多的国家,自1977年大阪燃气利用LNG冷能用于发电和空气分离领域开始,日本已有几十年LNG冷能利用技术发展的积累,LNG冷能回收工艺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大约有70%的LNG冷能被利用于发电项目。

冷能发电方法主要包括天然气直接膨胀、低温朗肯循环、低温布雷顿循环、多级联合循环与复合循环。其中,低温朗肯循环法流程简单、灵活性好,因此大多数冷能发电装置采用此流程。

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简称ORC)发电系统用于将低温热回收转换为电能。ORC发电系统的工作过程为有机工质在换热器中吸收低温热源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并蒸发为气态,进入透平膨胀机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再经冷凝器冷凝为液态,通过泵返回换热器再与低温热源换热,进行下一次循环。在低温热源与有机工质的换热过程中,分为预热阶段和蒸发阶段,预热阶段有机工质由液态升温至沸点,之后恒温蒸发,从液态到气态。

高通量换热器用作 ORC 系统的蒸发器,可以使有机工质的膜状沸腾转化为泡核沸腾的状态,增大其沸腾传热系数,从而增大其总传热系数。相比普通换热器,更大的有机工质沸腾传热系数可以减小换热面积或平均换热温差。

02

高效换热器“小巨人”,净利润2024H1同比+32%

广厦环能主要从事高效换热器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主要产品包含高通量换热器、高冷凝换热器、波纹管换热器及降膜蒸发器等高效换热器,是炼油及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大型乙烯装置、催化装置、气分装置、芳烃装置、PDH装置、EO/EG装置、煤制乙二醇装置、MTO装置、DMC装置等装置中的关键设备。 广厦环能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和北京市高精尖产业设计中心,重视产品研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拥有95项专利(10项发明专利)。 自主研发的“多孔表面高通量管高效换热技术”于2022年被生态环境部列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四批)》。公司的高效换热器作为典型应用分析案例收录在《化工过程强化传热》书中,该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之一。

截至2024H1韩军直接持有广厦环能48.94%的股份,通过和君兴业间接控制7.65%的股份,为实际控制人。

广厦环能共有高级管理人员3人,刘永超任总经理,范树耀任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副总经理,马庆怀副总经理。三人均在行业内任职多年。

2.1、 高通量换热器贡献超50%营收及毛利,2024H1毛利率回升至51%

广厦环能产品属于管壳式换热器,主要包括高通量换热器、高冷凝换热器、波纹管换热器、降膜蒸发器等。

高通量换热器主营收入贡献率2021-2024H1达到67.33%/43.73%/39.49%/58.17%,是近年贡献率最高的产品项。

毛利贡献率变动趋势与主营收入占比相似,高通量换热器占比分别为70.35%/45.93%/43.23%/64.31%。2022年波纹管换热器毛利贡献率上升至12.33%,2023年降膜蒸发器上升至7.97%。

2024H1年高通量换热器、高冷凝换热器、波纹管换热器毛利率分别为50.70%、36.37%、40.44%。2021年由于首次为苯乙烯装置供应降膜蒸发器,对应毛利率低,2022年回升至50.34%,相较2020年实现毛利提升。

2021-2023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分别为32,318.11万元、25,555.55万元、28498.2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分别为75.03%、53.67%、54.35%。主要客户均为大型石油炼化、化工企业,各年度第一大客户营收占比均超20%。

广厦环能产能于2023年达到10000吨/年,产销情况良好,扩产需求较为急切。

2.2、 营收稳定增长CAGR11.39%,净利润2024H1同比增长32.08%

近年广厦环能保持营收稳定增长,2021-2024H1分别为4.31/4.76/5.24/3.44亿元,2020-2023年营收CAGR为11.39%,2024H1同比增长达到29.7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53.79万元、13,125.96万元、12,563.93万元、9,515.33万元,2024H1同比增长达到32.08%。

2021-2024H1广厦环能整体毛利率分别为50.49%/42.17%/42.51%/44.97%,净利率27.75%/27.57%/23.96%/27.65%,2024H1盈利能力回升。

期间费用率2021-2024H1分别为9.44%、7.44%、8.83%、7.14%。研发费用规模持续提升,2023达到2,385.28万元,费用率分别为3.89%/3.95%/4.55%/3.99%。

2.3、 募投项目总投资3.02亿元扩产10000吨高效换热器产能

本次上市募集广厦环能共有高效节能换热器项目、管理中心及数字化建设项目、研发中心项目三项募投项目,加上流动资金补充预计总投资在6.53亿元,本次拟投入募集资金3.71亿元。其中高效节能换热器项目总投资3.02亿元。

高效节能换热器项目建设期为2年,建设内容主要为新建生产车间及相关配套设施、购置生产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等,建成后将新增年产10,000吨高效换热器的生产能力,预计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43,595.77万元。

高效节能换热器项目预估拟引入生产人员250人、行政管理人员20人,管理中心及数字化建设项目预估拟引入行政管理人员5人,研发中心项目预估拟引入研发人员46人。

03

高效换热标杆性项目经验丰富,进口替代+外销拓展双驱动

3.1、 高通量管高效换热国家重点推广,多行业标杆性应用成功经验丰富

广厦环能自成立之日起,一直致力于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HTRI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多项传热技术研究。2004年起与西安交通大学多相流实验室共同在沸腾、冷凝等条件下,对不同类型的波纹管、高通量管在不同的物性体系中进行传热性能和阻力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拟合出了不同类型波纹管、高通量管的传热计算准则方程,可作为工程设计的理论基础。2013年与北京科技大学针对用于强化立式管内沸腾的高通量管进行合作开发,进一步扩大高通量换热器的应用领域。2015年起与HTRI多次合作,对高通量管进行传热性能测试,开发了可用于实际工程设计的传热计算、压降计算及临界热通量计算准则方程。

广厦环能自主研发的“多孔表面高通量管高效换热技术”于2022年被生态环境部列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四批)》。高效换热器作为典型应用分析案例收录在《化工过程强化传热》书中,该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之一。广厦环能高通量波纹管换热器在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重点项目中立项,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完成的“金属多孔表面高通量波纹换热管研制及应用”项目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属于国内首创、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现阶段广厦环能产品应用于中国石化镇海石化100万吨/年乙烯装置、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炼油一体化项目、中天合创180万吨/年MTO装置、中海油壳牌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东华能源60万吨/年PDH装置、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等多个标杆性项目/装置, 积累了较多的成功经验。

由于换热器属于特种设备,在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精准的设计是确保高效换热器实现高效传热、长周期稳定运行和节能降碳的关键。广厦环能依托于长期的积累及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根据用户的技术条件进行精准的方案设计。

从细分下游供货市占率情况来看,广厦环能在炼油及石油化工领域,特别在乙烯装置上使用高效换热器的业绩有优势。 2020-2022年国内公开可查的新增乙烯装置有22套,而广厦环能在其中的供货达到18个。

3.2、自产高通量管进口替代,为SD、KBR供应商并首次实现直接出口

根据2007年发表的《烧结型表面多孔高通量换热器的产业化工艺攻关》,1996-2006年我国石化行业进口了数百吨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现UOP)的“High-Flux”高通量换热管,在国内制成换热器,用于新建芳烃、乙二醇、焦化装置及其扩容改造。

2004年12月28日,广厦环能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金属多孔表面高通量换热管”专利申请,于2006年3月1日获得授权,研制出的高通量管于2005年11月与蓝星石油有限公司大庆分公司签署销售合同并成功应用。2008年1月与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签订合同,管外高通量换热器在百万吨乙烯装置中实现首次销售,并陆续在福建、镇海、上海赛科等百万吨级乙烯装置中应用。

随着丙烷脱氢(PDH)技术的兴起,国内开始陆续建设PDH装置,其中使用UOP-Oleflex工艺包的PDH装置通常指定需采用美国UOP公司的高通量换热管来制造高通量换热器。广厦环能自主生产的高通量换热管与高通量换热器凭借在大型乙烯装置中的多次成功应用经验及扎实的技术基础, 2012年取得采用UOP-Oleflex工艺包的三锦石化45万吨/年PDH装置的销售合同(该项目于2014年投产),成功替代了美国UOP公司,实现了进口替代。

目前全球PDH工艺有多种,工业上采用较多的是UOP公司的Oleflex工艺和ABB Lummus公司的Catofin工艺。与其他生产丙烯的工艺路线相比,PDH技术具有流程简单、投资和运营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等特点。

而从国内产能所应用的工艺包路线来看,UOP公司的Oleflex工艺和ABB Lummus公司的Catofin工艺占到主流。广厦环能作为在Oleflex工艺中实现高通量换热器进口替代的公司,在国内新建Oleflex路线的PDH产能中具有竞争优势。

2020年,广厦环能成为美国科学设计公司(SD)工艺包中铜镍合金高通量换热器的专用设备指定厂商之一,在三江化工有限公司100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项目中替代美国UOP公司为客户提供高通量换热器,实现了进口替代。截至2023年广厦环能为美国SD公司EO/EG工艺包在国内的唯一高效换热器供应商。SD 是全球先进的EO/EG工艺技术专利供应商,为化工企业提供装置流程方案设计、设备及工艺参数等指导服务,其在服务过程中,通常会对影响工艺包性能和操作的关键设备(如催化剂、反应器、换热器等)指定供应商。顺利通过 SD 认证,代表广厦环能产品性能、设计能力、制造能力等综合实力开始被国际市场认可,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为进一步拓展国内外业务奠定基础。

2024年1月6日广厦环能公告收到全球知名的美国工艺包商 Kellogg Brown & Root LLC(即KBR)通知,成为其全球专有设备中高通量换热管指定供应商,具备为下游采用KBR 公司工艺技术包的客户供货的资格,该资格长期有效,广厦环能的境外销售有望进一步拓展。

同时2024年内广厦环能成功中标乌兹别克斯坦MTO项目,为产品首次直接出口(以前与总包方配套出口),为广厦环能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打开国外市场具备重要意义。

04

估值:2024-2026EPS1.34/1.44/1.61元,给予“增持”评级

考虑到广厦环能主营业务集中于石油炼化、煤化工、化工新材料领域,我们选择锡装股份、蓝科高新、兰石重装、科新机电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

截至2024年8月7日,可比公司行业平均PE TTM达到23.5X,其中兰石重装达到37.5X。

我们预计广厦环能在2024-2026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83/6.44/7.64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1.44/1.55/1.74亿元,EPS1.34/1.44/1.61元,当前股价对应PE11.6/10.8/9.6 X。考虑到广厦环能在高通量换热器在国内细分行业内具有领先技术、项目经验丰富,同时成为SD、KBR等知名乙烯、PDH、EO/EG等工艺包开发公司高通量换热管供应商,外销有望进一步拓展;募投项目增加10000吨高效换热器的生产能力预计2年完成建设,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行业景气度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报告日期:2024年8月11日

分析师(证书编号):

诸海滨(S0790522080007)

更多精彩内容

☞北证50锦波生物|国航远洋|苏轴股份|梓橦宫|三元基因|森萱医药|连城数控|天力复合|利通科技|创远信科|民士达|鼎智科技|安达科技|康普化学|曙光数创|华岭股份|海能技术|硅烷科技|恒进感应|奥迪威|邦德股份|骏创科技|凯德石英|吉冈精密|禾昌聚合|吉林碳谷|同力股份|德源药业|颖泰生物|富士达|艾融软件|球冠电缆

☞优质个股康农种业|捷众科技|五新隧装|纳科诺尔|雷特科技|万达轴承|科强股份|美登科技|雅达股份|美邦科技|并行科技|建邦科技|佳先股份|泓禧科技|视声智能|万通液压|派诺科技|铁大科技|星昊医药|开特股份|秋乐种业|无锡晶海|克莱特|富恒新材|广脉科技|华密新材|易实精密|华洋赛车|武汉蓝电|科润智控|天铭科技|方大新材|基康仪器|三祥科技|方盛股份|科达自控|宁新新材|路斯股份|中科美菱|朱老六|新芝生物|威贸电子|天润科技|欧福蛋业|一致魔芋|佳先股份|迅安科技|欧普泰|太湖雪|瑞奇智造|骑士乳业|青矩技术|天罡股份|天马新材|晟楠科技|柏星龙|康比特|同惠电子

☞专题策略现金为王|PB|A股全市场指数|估值为尺|ESG|北证50成分|高股息|西部大开发|以旧换新|恒生A股专精特新50指数|沐光而行|高质量扩容|改革|赛道|盘点|稀缺性|投什么|成长之花|经验借鉴|向阳而生|指数|回购|上市路径

☞产业链手术机器人|轴承|乘用车|食品|机器人|消费电子|卫星互联网|AIGC|半导体|新能源车|改性塑料

☞新三板瑞红苏州|四维传媒|阳光精机|原子高科|华电光大|东风机电|本源环境|鹏盾能源|阳光精机|蓝耘科技|圣兆药物

持续跟踪系列:定期更新

点击图片跳转:

  • 北交所观察 热点回顾、事件前瞻,汇总市场、上市、审核表现,每周日更新 科技新产业跟踪 北交所科新总量、行业、动态、公告,每周更新
  • 晨听北交所 新闻、公告、市场特点,每日更新

开源北交所研究团队专注北交所,新三板,科技新产业研究,连续多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水晶球奖最佳新三板北交所研究、金牛奖和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等荣誉。

所获荣誉

2023年新财富最佳北交所公司研究团队第一

2016-2022年水晶球奖北交所最佳分析师公募榜/总榜 双第一

2016-2017年金牛奖新三板研究第一名

2015-2016年新财富最佳新三板研究第一名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