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义南:养老消费金融激发老年人消费并扩大内需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21:47:11 浏览量:1

老年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主场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新一代老年人在改革开放及社会发展中实现了财富积累,为扩大养老消费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相比40后、50后老人偏向节俭,“60后”低龄老人在消费观念、金融意识等方面紧跟时代,主动追求“年轻态”消费方式及生活质量,消费模式逐渐转向“自我享受”,在网购、兴趣、娱乐、健康等领域的消费意识及行为都得到升级。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养老消费市场。激发老年人群这个老龄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有望使养老消费市场成为我国扩内需的主场。

大部分老年人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多年工作积累的财富及领取的养老金,增长空间不高,仍难以支撑老年人不断高涨的消费需求、消费升级。老年人日益增加的多层次养老需求及消费,相应需要更多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不少老年人的金融意识也在上升,主动需求金融领域的资金来源,包括理财收入、消费信贷、信用消费等。

近些年,我国养老金融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2023年10月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为养老金融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供给侧的养老金融如何提振消费、拉动内需,在扩大内需战略中发挥出更大的推拉作用,既是养老金融不断扩展服务边界,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养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养老消费金融是养老金融的重要方面

消费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需求中最终实现的部分,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能带动产业和就业,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并给个人带来快乐和满足感。养老消费则是广大老年人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表现,是养老产业的基础并牵引供给,提出对养老服务和产品创新的要求。养老保障给付或补偿、财富储备、养老金给付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消费。养老消费在我国应对老龄化、老龄事业产业、老龄经济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金融的终极功能在于满足人们的消费偏好。金融在拉动养老消费增长方面有着突出优势,能实现个人生命周期的收入平滑,丰富收入渠道,促进老年居民消费增加。金融可以缓解流动性约束,有效释放老年人消费需求。随着养老金等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消费效应将会由负转正,并且正向效应逐渐增强。可见,养老消费是养老金融非常重要的服务对象和发展领域。

在我国养老金融发展过程中,提出了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等业态,但对养老消费的关注不够。这使得养老金融激发养老消费的重要作用没有发挥出来。随着我国逐渐从投资型社会转向消费型社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必须重视和发展“养老消费金融”。养老消费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为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及消费行为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不限于老年人的金融消费需求。养老产业链上的行业众多,涉及养老金融、养老地产、养老健康、养老用品,以及餐饮、旅游、文化、娱乐、家政等服务业态。通过养老消费金融工具支持和促进老年人日常生活消费、服务和用品消费、健康消费、文化娱乐消费等各种消费需求,能极大地扩展老年人的消费选择。养老消费金融是基于老年人的需求视角,关注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更强调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消费体验,深入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对老年人需求及消费的深入了解分析,金融机构可以开发出更加符合老年人需求和消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与老年人之间实现有序的互动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转变将促使金融机构从单一的金融服务提供转向全面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金融服务模式。

不难预测,养老消费金融将成为搞活养老消费市场、提振养老需求的直接有力推手,带动老人消费升级、提升老人需求层次,进而扩大内需总量、优化产业和经济结构。发展养老消费金融也是养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可以实现内涵式发展扩围。

目前市场已有的养老消费金融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对养老消费进行支付或补偿的保障型消费金融,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长护险等商业保险,保险自办养老机构,银行专属卡增值养老服务等新形式;二是为养老目标消费提供资金的融资型消费金融,包括银行的住房反抵押贷款、养老贷、旅游贷、医疗贷、综合贷等消费信贷,消费金融公司的颐养贷、管理信托等,住房反抵押保险、消费信托、消费基金等。

保险拥有对风险管理、财富管理、养老健康等资源的整合能力,可以金融业务为粘合剂,从供给侧、支付端连接养老服务产业链,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全生命周期的消费需求。目前,保险资金通过产业自建、股权购买、组建联盟等模式向养老社区、老年健康养生等产业发展。泰康人寿公司投资兴建了多个养老社区,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等产品延伸到养老社区,扩大金融服务领域。中国平安推进“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通过健康、医疗、养老三大核心场景,从金融顾问到家庭医生,再到养老管家,打造“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撬动了更多的消费需求。

商业银行的单一金融服务越来越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商业银行也开始与非银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合作,研发老年人消费的金融与非金融组合产品。例如,“福寿两全医疗保单”是满足老年人医疗需要的储蓄产品。一些银行推出专属卡的增值养老服务,涵盖旅行、购物、餐饮及休闲等。信用卡限制了“60后”低龄老人的超前消费意愿。中信银行专属信用卡“如意卡”将年龄限制延长到70岁,并配有“幸福年华”老年专属服务,覆盖养老领域金融与非金融各个场景。北京农商银行的“金色时光”专属信用卡面向55-70岁,与老年人退休金、其他专属卡挂钩关联,解决老年人还款顾虑。

养老消费信托是一种理财产品与消费权益相结合的创新型产品,更重视受益人特定的养老消费目的,如家政、护理、医疗、心理关怀等。养老信托整合了养老资金、机构、服务、产品等单一零散形态,提供从账户管理到财富保值增值,再到养老服务、养老产业的全链条综合服务,构建养老服务生态圈和多样化场景。养老消费信托在国外是典型模式,但在我国还极少见。2014年,“中信和信居家养老消费信托”标志着我国养老消费信托破冰。2015年,北京国际信托又推出了“北国投养老消费信托”。2020年中航信托推出“鲲瓴养老信托”,通过以单一信托账户为载体,实现了养老机构入住权的锁定、养老支出的锁定、养老代付权的锁定、传承收益的锁定。

养老消费金融的发展路径

总体上,目前我国养老消费金融还处于萌芽阶段,在组织架构、产品设计等方面明显不足,管理部门与金融机构政策不协调,养老消费金融工具与养老服务政策很难衔接吻合,在养老金融及整个金融体系中也未引起关注。养老消费金融对金融机构的要求也更高,不再限于纯粹的金融服务,还要配备相应的养老消费专业人员。同时,当前我国国民收入还呈金字塔形,低收入群体占主体,尤其是广大城乡居民的养老金水平也较低。这导致目前我国很大部分老人的财富积累少、保障水平低、流动性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对养老服务和产品的购买力及消费水平,抑制了养老消费市场发展。

促进养老消费金融发展的路径主要有:第一,发展保障型、融资型等消费金融工具,创新支持方式,提高老年人购买能力,提升消费意愿,搞活、拉动为老服务、日用品、食品药品、功能代偿产品、智慧健康产品、康复辅助器具、文化娱乐、居住设施等多元化养老消费市场。第二,通过“金融+N”的多功能服务模式及产品创新,支持家政、照护、医疗、用品、保健品等不同消费类型,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平台等不同消费场域。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支持居家养老、家庭病床等养老方式及需求。第三,通过发展成长链金融,完善以老年人需求为核心的消费金融政策,消除金融排斥,既满足老年人当下需求,又进一步释放、提振老年人需求潜力,实现养老消费与养老需求互促互长。

我国将逐渐转向消费型社会,老年人是老龄社会的主要消费者,拉动老年人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主场,而养老消费金融则是扩大内需的强力推手,将成为扩大内需的重器利刃,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中的各类金融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养老消费金融的发展壮大还将推动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的加快发展。养老消费金融也是养老金融的内涵式发展。可以预测,养老消费金融在养老金融、消费金融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中将愈发重要。

注: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1JZD035)。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

内容来源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4年第5期

责任编辑 | 刘佳星

-THE END -

养老金融50人论坛(Ageing Finance Forum,CAFF50)于2015年12月9日正式成立。论坛成员由政界、学界和业界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重要社会影响力的人士组成。论坛主要关注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内容,致力于成为养老金融领域的高端专业智库,旨在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向媒体大众传播专业知识。随着对养老金融研究的深入,为了促进产业落地,贵州国康养老金融研究院于2021年1月29日在北京宣布成立,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一流、综合、专业的养老金融智库。

欢迎关注↓↓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