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亿要来了,老百姓的口袋要鼓起来了?
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关系到每个人钱包和幸福感的大事儿。清华大学的李稻葵教授在最近的一个会上提出了个点子,引起了热议。
李教授说,现在经济有两个难题:一是创新能力不够,二是内需不足。咱们今天重点聊聊内需不足的问题。李教授的解决办法简单又直接——发消费券,5000亿到1万亿,让老百姓大胆消费!
李教授举了个例子,说他自己特想买个好电器,5000块,国家要是能给20%补贴,那他多年的心愿就实现了。这不仅能提升消费热情,还能带动社会经济的活跃。
这建议上午提出来,下午就上了热搜,说明大家都很关注。但网上的反响五花八门,有人说以前发过,效果一般;有人说平均下来一人没多少钱,能有啥用;还有人说这只是短期刺激,不是长久之计。
但别忘了,上海去年4月发的消费券效果就挺好,每1块钱补贴能带动4块钱的零售增长。李教授也说了,如果中央财政拿出1万亿补贴消费,最终能带来4万亿的消费增长,这对企业、税收都是好事。
而且,发消费券这事,国际上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都试过,效果都不错。
那为啥咱们这儿就迟迟不动手呢?原因可能是咱们的补贴习惯集中在生产端,而不是消费端。但现在,推动消费税改革,补贴思路确实该变变了。
咱们国家制造占全球31%,但消费才14%,明显产能过剩,消费不足。要想破局,刺激内需是关键。
发钱的本质是制造温和通胀,改善市场主体盈利和居民增收,让社会资本链条加速转动。但发钱也有讲究,不能发现金,得发消费券,而且要简单直接,覆盖面广,有效期短,频次高。
现在,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发消费券了,深圳、西安、浙江衢州、山西晋城等等,但力度还不够。如果中央财政真的发力,拿出1万亿来,那宣传力度、补贴力度、参与力度都会质变。
一旦全国范围内的大力度消费刺激计划铺开,那些在消费上有作为的城市将脱颖而出。特别是那些沿海发达城市和行政级别高、交通枢纽发达的城市,将率先受益。
作为普通人,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资产配置,这些buff叠满的地方当然是首选。咱们得看清形势,把握机会,让自己的生活和钱包都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