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 !菏泽公布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数据
2月17日,2023年菏泽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向社会公布全市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
菏泽公布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数据
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用电量、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全体居民人均收入等10项主要指标增速居全省前2位。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4亿元、增长6.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5亿元、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四新”经济投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12.7%。粮食总产达到161.8亿斤、创历史新高。
扎实推进重大战略,发展基础更加稳固
抢抓国家、省重大战略机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先导,积极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谋划的72项重点工作全部按时序推进,16个项目列入省级黄河战略重点项目库,5个沿黄省级开发区完成调区扩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细化分解的192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3个县区、4个园区、10家企业成为全省第一批试点。全面实施新一轮“突破菏泽”。明确的183项重点任务有效推进,华润电力源网储一体化、东明绿能储电站等14个支撑项目完成投资166.5亿元,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入选实施类省级重点项目151个,全年完成投资626.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0.5%;新获批国家债券项目237个、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217个,额度分别达到188.1亿元和859.8亿元;新落地过亿元产业链项目458个、到位资金569.7亿元。
突出抓实强基固本,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立足工业强市,启动实施“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着力打造10条产业链,工业经济运行稳健。全年工业用电量增长13.3%、居全省第2位。化工产业扩能提质,新落地过亿元项目24个,营业收入突破2100亿元。石化产业列入全省“一基地、两集群”规划布局,为后续产业发展抢抓了机遇、赢得了空间。医药产业集聚发展,营业收入达到854.8亿元、增长12.6%。“一港四园”产业规模加快膨胀,现代医药港累计签约项目54个,总投资超过150亿元;四个产业园区新落地过亿元项目19个、累计达61个。新能源产业全面起势,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引进布局头部企业,龙蟠科技锂电池正极材料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风力、光伏电站分别达到23座和26座,新能源装机规模达550万千瓦,占总装机量的58.1%、居全省第2位。在建过亿元新能源项目达到41个、总投资341亿元。机电设备制造迈进高端,精进电动电驱动总成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康沃甲醇发动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率先实现量产,英搏尔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等一批项目增资扩产,机电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达21.2%。纺织服装业加快转型,郓城一鸣纺织、泰和纺织等34家重点企业实施技改,弘成化纤、万宏服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农副产品加工业精深发展,实施过亿元技改项目14个,营业收入增长15.6%。成武县玉米深加工、食品加工两条百亿级产业链条加速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产业加快成长,新建5G基站2868座、总数突破1万座,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分别达到64家和6家,菏泽跻身“2023数字城市百强榜”第64位;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33.8亿元。
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品质面貌持续改善
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力,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牡丹机场开通航线14条、通达城市21个,全年客运量近80万人次。日兰高铁年客运量近150万人次,日兰高铁庄寨至兰考段加快建设;雄商高铁如期推进。济广高速改扩建菏泽段顺利推进,郓鄄高速建设任务完成过半。提升改造国省道231公里。新万福河复航二期启动建设,成武港安济河作业区试运营,通达京杭大运河的港口达到3处。稳步提升城市功能。长江路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新增公共停车位1.1万个。城市更新深入实施,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53个、3.6万户;完成“保交楼”6.7万套、完成率达到85.8%,快于年度计划5.8个百分点;建成棚改安置房5万套、交付近3万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通过省级评审。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巨野工笔画、曹县汉服、单县羊肉汤产业产值分别突破20亿元、70亿元和90亿元,芍药鲜切花销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菏泽鲁锦产业焕发新生机。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新改建农村公路1016公里,完成953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引领,27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9个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加快建设。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潜能不断释放
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塑成。扎实推进重点改革。125项年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178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46项自主改革创新经验走在全国前列。扩面增效对外开放。高规格融合举办牡丹节会,首次举办牡丹国际传播论坛,首次设立国外分会场,首次邀请驻华大使参会。创新中国林交会办会机制,探索开设线上会场,吸引7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参会。青岛保税菏泽内陆港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进出口总额增长14.7%,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用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办结“吹哨”事项4.7万件。实施“三亮”专题行动,累计接受评价1100余万件。深入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防范化解法律风险1760项。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4.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35.4万户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0万户、存量突破100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747家、增长34%。
聚力强化民生保障,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0.6%。开发公益性岗位6.5万个,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持续提高,低保扩围增效人员增量居全省第2位。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0所,新增学位3万个。获批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肿瘤医院菏泽分院正式启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完成建设。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全部达到国家优秀标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区全覆盖。大气、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1位,分别退出全国重点城市“后20名”和“后30名”。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市不良贷款率降至近十年最低。深入推进平安菏泽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化解信访积案难案,全力守好安全生产、能源保供、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底线红线,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菏泽市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做好推进工业强市、加快项目建设、畅通内外循环、提升城市能级、促进乡村振兴、强化改革攻坚、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守牢发展底线等重点工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菏泽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菏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营业收入突破6500亿元
记者在会上获悉,2023年,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大抓工业”鲜明导向,启动实施“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全力稳运行、抓项目、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
工业运行质效更优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高于全省5.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体量更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6500亿元,同比增长7.9%。行业更稳,全市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1.3%。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9个百分点以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带动作用较强,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1个、1.6个百分点。
优质企业持续壮大
深入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全市营业收入过10亿元以上企业达73家,比上年增加12家。中小企业量质齐升,全市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423家、专精特新企业149家、瞪羚企业13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11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3家。
有效投资势头强劲
坚持抓项目、促投资,去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速15.1%,居全省第5位。启动新一轮“千项技改、千企转型”三年行动,实施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等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全市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
两化融合水平稳步提升
菏泽数字产教融合科技园等3个园区获批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总量达到6个。生物医药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等2个项目获批为省级“数字经济总部”,110家制造业企业入围省级“晨星工厂”培育库名单,鄄城化工产业园和天华电商数字经济园区被评为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园区。成武输变电产业集群获批省级“产业大脑”。圣奥化工等5家企业获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曹县被评为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县。
2024年,菏泽将继续锚定“工业强市”战略目标,采取务实有效举措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稳健运行、加速向好。精准监测,全力以赴稳增长。充分发挥各级工业运行指挥部牵头抓总作用,及时分析研判工业运行态势和行业发展趋势。高起点推动首季“开门红”,确保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精准发力,优化提升产业生态。持续用好“链长制”工作机制,加快产业链创新发展,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精准施策,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抓新增产值过亿元项目扩增量,抓技改项目促升级,抓链条项目育集群,聚集要素资源保障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精准服务,培优育强市场主体。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向“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特”发展,力争年度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以上。大力推动小微企业升规纳统,力争年度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0家以上。精准突破,提级赋能数字经济。培育打造数字赋能应用场景累计达到100个以上,重点打造成武县输变电装备产业“云电链”、曹县板材产业数字化发展服务等两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样板”,梯次培育东明县石油化工、郓城县纺织服装、牡丹区食品加工等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了解更多热点资讯
热点推荐▼
1、刚开年,菏泽这家楼盘就“抢走了”这对情侣,为啥...
2、蛋仔在菏泽和你一起闹新春!新年演唱会、百元红包免费送...
3、点亮新年,焕发新颜!菏泽天安曹州巷,闹新春活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