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债年内发行超5.1万亿创新高,未来发展怎么看?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21:37:47 浏览量:0

编辑丨前海创汇

当下二级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收益波动相对较大,而债券基金时代已经到来。以城投债作为底层资产的投资配置,抗风险能力强,表现更加稳定,并拥有良好的信用背景与历史表现,长期来看都将是较为优质的资产配置选择。

2021年以来,信用债市场处于“永煤”事件后的恢复期。出于对产业债违约的担忧,投资者普遍“抱团城投”,加上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城投债发行规模持续扩大。

据Wind资讯,截至11月末,年内城投债发行规模高达5.1万亿,创近年来新高。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2年,市场有分析认为,在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大背景下,未来城投债的监管趋势仍将是“稳存量、控增量”,且分化将更加明显,低风险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债券发行将更受机构及投资者的青睐。

发行规模创新高,风险事件减少

从月度发行状况来看,今年前11个月,城投债仅5月份发行规模不足2000亿元,一方面是受城投债务管控和融资政策收紧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假期因素等有关。

而在5月之后,城投债发行逐步回温,连续数月保持较高发行水平。Wind资讯数据显示,城投债6月、7月、8月、9月、10月和11月发行规模分别为5023.28亿元、4536.13亿元、5778.68亿元、4452.48亿元、3447.00亿元和5356.05亿元。

在发行规模屡创新高的背景下,城投债余额也在持续扩张。截至11月28日,城投债余额12.75万亿,相比去年末增长15.3%,相比2014年末增长两倍,占信用债的比重已经高达57%。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城投债的风险事件也正在减少。

沪上某私募基金固收总监称,“今年依旧没有一只城投债违约,甚至整体上看城投非标逾期都不多了,一些传闻甚至没有在债市掀起波澜。”

究其原因,一方面,城投作为政府的“马甲”,与政府关系紧密,其发行的债券拥有政府信用作“隐性担保”,安全边际很高。自2014年债券违约拉开序幕起,城投债从未出现过实质性违约;

另一方面,自去年永煤违约后,一系列稳定国企债券的措施推出,包括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组建地方信用保障基金等。

在大环境的规范与约束下,城投的监管也得以收紧,财政部对地方债务风险等级划分进行分档审理,将债务风险分为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四挡,上交所和深交所也针对低评级的城投主体债券发行严格管控。

由此,低评级城投的融资占比持续下降,更多优质城投债被市场保留,促使整个市场发展地更为稳健。

未来城投债发展如何?

从今年城投整体的监管思路来看,顶层设计上有“稳存量、控增量”等思路,特别是年中银保监会15号文的实施,进一步地限制地方城投债务的无序扩张,这将继续成为2022年的城投发展主基调。

除此之外,2022年的城投将有以下几个趋势:

1、区域分化明显

考虑到政策的延续性,以偿债能力为基础构建的城投债区域风险防范,将会导致区域间城投债分化愈发明显,显然东部发达省份的城投企业未来将获得更多的融资,而欠发达地区城投债务规模将逐步萎缩。市场自发的“优胜劣汰”下,投资者将能投资到更多优资质的城投债。

2、城投转向,基建与地产联动

对于城投而言,“转型”也是这两年的重要关键词,如何在企业属性不断增加的同时找到新的发展业务是各地城投平台一直在找寻的,而今年的“地产危机”显然为城投带来一线生机。

今年以来,许多民营地产出现了危机,城投作为地方政府的代表,第一时间就成为了地方地产项目的托管单位,甚至也将在未来接过新一轮城镇化背景下的地产开发大任。

通过更多地参与到基建与地产的联动开放中去,城投将能够获得更为确定、稳健的经营性收入,尤其是一批高杠杆地产企业倒下之后,空缺的生态位将归属城投所有。

3、“共同富裕”下继续担当重任

除了地产危机给城投平台带来新的转型发展思路,在提出“国内外经济双循环”、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城投作为政府的市场化平台,将仍然是地方政府施政的重要工具。

尤其是近年的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双碳以及公共服务,城投的重要功能可以说只是“刚刚开始”,距离完成共同富裕还非常遥远。

整体而言,城投2022年的发展是值得期待的,行业也将趋于更加健康与良好的发展。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下二级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收益波动相对较大,而债券基金时代已经到来。以城投债作为底层资产的投资配置,抗风险能力强,表现更加稳定,并拥有良好的信用背景与历史表现,长期来看都将是较为优质的资产配置选择。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