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厂出海,真香吗?快收藏跨国企业前高管亲授的避坑指南!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21:33:50 浏览量:1

3月15日南京,在政策驱动、产业变革与品牌出海浪潮交织的关键节点,聚焦水产产业链未来趋势发展的“ 2025中国水产产业链领袖年会”于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办。论坛由 水产前沿、海鲜指南、农牧前沿主办, 中国水产前沿展协办,并得到了 中集渔业的大力支持。

行业资深人士、水产前沿特邀行业资深管理专家 倪顺林现场做了出海相关分享。倪总是水产饲料行业的资深管理专家,曾任跨国企业水产营养中国区及越南区总经理,深耕行业24年,具有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具备国际化管理经验与本土化战略落地能力,同时深度参与全球化实践。

01

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思考:为什么要出海?

我们现在面临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出海?

有的人跟我说,国内卷不动了,只能到国外去了,国外的成本低,国外如何如何。我说,这样的话,算了,你还是不要去了,因为你连中国的竞争都没办法搞定,怎么还跑到国外去?不要以为国外好像都是钱多人傻的地方,不对。

我在想,真正的出海的目的是什么? 出海是可以让你的公司、经营、业务更加多元化,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与国内的企业相辅相成,可以做一个缓冲。

另外,出海,对你而言,是你的公司有了一个不同的选择,而绝非说更好的选择。

所以,大家对出海这个事情,一定要把它想透,我到底出海的目的是什么。我也给了很多想出海的人泼了冷水:有的时候光靠聊天获取信息(来决定出海),这个出海的动机是有问题的。你觉得国内的人太聪明,你干不过,然后你去干国外的,对不起,外面的人更聪明,规则更多!

这张图是整个越南的水产业的一些情况。

越南所有的水产品饲料容量大约450万吨,看到这个体量以后,好多企业肯定觉得机会来了,对吧?

02

出海的准备工作-人才储备

我一直在讲,出海的人才储备一定要上升到公司的战略层面。

大家想过没有,一个员工被你派到国外去,第1年刚刚开始适应那边的生活,语言也好、怎么样也好,在那边工作了2-3年,再过个3年,一般是5年一个周期。

如果5年以后,这个人如果不适合在越南工作了,怎么办?如果你公司里一个人在国外待了5年以后,回到中国,原来的公司还有位置吗?还有资源吗?

所以我想,出海不是单纯地说把这个人派过去就好了,你要考虑到将来这个人要把他怎么安排。因为公司再大,总经理只有一个。因此,我们要去选择这个人的时候,要把他的后顾之忧考虑到。当然也有很多人去了越南以后,去了一些国家以后,也是娶了当地的太太,这样的话是不是也是更好的一种选择方向。

对于我们派出去的人,肯定是要进行一些评估,我们有的企业派出去的人是中国的岗位上面绩效都表现不太好的人,这个部门不要他,那个部门不要他,然后就派到国外去,这样反而是不好的。

03

出海的准备工作-市场认知

你一定是要了解目标市场的一些文化背景,商业习惯,竞争的格局,这些大家肯定会去做了一些很多的调研,但是我今天也告诉你,当你们去调研的时候,你们听到的同行或者听到怎么样,基本上展现给你们都是很好的感觉。

但是,我强烈建议,一定是要自己深入一线,今天早上我跟其他嘉宾交流,他以前去了越南以后,感觉好像都挺好,但是怎么做还没想好。其实,真正的市场认知还是要依靠一线当地养殖户、经销商去做一些交流,这样你才能找得到真正对于市场的认知。

04

出海的准备工作-团队和合作伙伴

我看今天也有很多人来自于添加剂公司,好多人原来还是拥有一种习惯的思维:到了越南就找了一个人,告诉他,我给你的原料价格很便宜,你给我好好推。

这样的模式可能在20年前、15年前就可以,现在实际上来讲,好多的产品都是同质化的,真的需要你厂家跟当地的经销商一起去开拓市场。以前他认为我给你这个价很便宜,就去推。对不起,现在在贸易商、供应商手里面有大把产品,他干嘛要用你的产品。

原来单纯的代理制,一定要从价格扶持转移到共同开发利益共同体,这是很关键的。现在要出口,要把设备卖到国外去,把添加剂卖到国外去,把原料卖到国外去,我觉得非常需要改变思路。

05

出海的准备工作-投资环境评估

现在好多东南亚国家对环保查得越来越严。还有一些坑,例如,工业区跟你说这个地方可以建设饲料厂,结果等你买下土地以后告诉你市场这个地方不能建,还有好多电力的事情。

当然这几年陆陆续续基础的设施越来越好,原来大家可能到了国外一考察以后,觉得这个市场好,这个人赚钱了,那个人赚了很多钱,但是你发现你真的去了以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

我想问大家一句话,谁愿意会把失败的事情告诉你呢?谁都会展现出很好的一面,所以,你在做市场交流,或者是跟朋友、同行之间交流的时候,也要很真诚的把自己的缺点或困惑表达出来,这样同行跟你的交流,也会跟你说,可以规避一些他曾经走过的弯路,我们从失败中学习,避免他犯过的错误就不要再犯了,每一次分享都有不同的方案出来。

06

07

出海的准备工作-积累经验

你要不断向那些新来的人去分享你失败的原因,你也不断的复盘你失败的事情,在积累分享的过程当中,你积累了好多新的经验,有的人在国外也有很多吃了好多亏,但他永远不长记性。所以我在想在跟人家交流互相交流当中,你去积累自己的一些经验也好,一些方法也好,可以形成一些方法论。

08

委派到国外的团队怎么选?去精英化很重要!

你发现没有,在中国,现在中国整体供应链很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单一兵种的人的能力实际上在下降,但是,在海外就不一样了,海外没有像中国那么方便,打个车或者怎么样,也没有那么方便。

我们需要的这些人,要有一定的适应性和韧性,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很关键的。出海真正意义上是第二次创业,创业的时候需要什么?需要我们真的要拿出吃苦耐劳的精神。

18年前,我本人睡在仓库里面睡了3个月,天天晚上跟老鼠作伴。

因此,一定要去找到这些愿意吃苦耐劳的人做这样的工作,现在在我们CBD里办公室里面待着的人,让他去睡地板,去最落后的地方,可能吗?

09

适应本土化趋势不可或缺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原来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一个饲料厂去了1个总经理,1个财务经理、1个生产经理、1个品控技术经理、1个采购经理,组合完了以后就招当地的人,但是你想过没有,这5个人里如果说国内总公司不断可以输入人才还好,但有的公司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怎么办?

因此,本土化的趋势是一定要有,不可或缺。财务肯定是在中国的这条线上,其他的人完全都可以进行本土化,创业的话就是去精英化和逐步本土化的融合,最后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3个这样的概念。

初期,我们的人派过去了,我们怎么样把经验传授给他们。

第二,我们把当地文化和本土文化与我们国内的文化融合在一起。

第三,就是持续、不断演进,让我们的公司越来越适应本土发展。

出海团队与本土化团队的融合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面对新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挑战,这种整合策略是企业在陌生市场中站稳脚跟、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企业出海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团队的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更取决于团队的吃苦精神、抗压能力以及与市场深度融合的能力。通过去精英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企业能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想说,出海是非常美好的一个事情,也是非常辛苦的一个事情,所以我们要拥抱挑战、与市场共舞。

现在中资公司跟外资企业在国外最大的优势在哪里?就是我们的快速响应,这是我们中国人特殊的效应,没有礼拜六、礼拜天的概念,快速反应能够让我们在出海上面有一个好的结果。

谢谢大家,希望大家都出海顺利!

  • 文/ 海鲜指南 马婷婷

  • 本期编辑/ 张红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