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基金故事
我的第一只基金是2007年购买,约半个月工资,巨款1000元。记得我怯生生地走向银行柜台,在新街口的浦发银行,厅堂高大华丽,学姐麻溜地帮我开户、购买,慎重的问同事买哪只基金。
于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笔价值投资产生了。
经过17年的洗礼,这支基金我仍在持有。现在达到市值2790元,加上之前的分红500元。17年,1000元赚了3倍多。
其它赚钱的基金也有,去哪了,记不清了,现在留下来的都是亏损的。
01
提炼出这些年浮浮沉沉的经验:
1、储蓄的最好方式是你一开始就根本看不到钱
刚开始价值投资时,每天看净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后来随着资本的慢慢扩大,这笔原始资本就没有出现在我的关注榜上,慢慢淡忘,最终成为我的历史遗留资本。
2、再不相信自律式储蓄
也曾每个月在银行卡里存定期,发工资时候,轻松一转,每个月500元。轻松的存,轻松的取,在积累到几万的时候,也就轻松地的定转活,用了。
3、盈利比亏损更难管理
如果是亏,不是紧急情况,还在账户里。盈利了,赎回了,或继续投或挪作他用,落袋为安了,然后袋子空了。
4、没有记录和一个具象化的目标,不是一个好的体验
回头看看这十几年,无法复盘。只剩下这1000元沉淀下来,所以,不是为盈利的账面数字,而是满足于具体的生活。你这笔投资,是为了什么。
02
指导性结论:设好目标,重新出发。
目标:攒退休金,坚守金融保卫战。
退休金补充的基本盘还是以商业保险为主,安全稳定有依靠。再加一个进攻型基金,以后报老年大学,可以多选一门课。
具体方法:
每个月定投600,定投20年,本金累积14.4万,
标的:中证指数基金
这种中证指数基金会有二种赚钱模式:一是本金,二是分红。
先看概念:
定义:选择前100名的每年分红的企业,能分红代表运营良好,投资实力够,且每年筛选一次,不分红的就出局。
大盘不会消失,这个局能一直玩,玩到子孙后代,属于“永续资产”。
再结合以前的实操经验,这种被动型的基金总体表现胜于主动型。
本金
积攒本金是为了多占基金份额,份额越来越多,好比养猪仔,等于攒了更多的猪,每年的分红好比猪身上长的膘。
本金一定涨吗?不一定。
牛短熊长,起起伏伏,但是持有的时间够长,就足够经历整个周期,许多个微笑曲线,根据实盘经验,还是挺有信心的。比主动型基金好太多了,过去嫌他涨的慢,浮动慢。后来才发现,慢就是回本快。
分红
红的心情,像发资金的心情,开心雀跃,回味无穷。
目前分红信息如下
如果持有1000份,每年分56元;
如果持有10000份,每年分560元;
如果持有20万份,每年分11200元;
如果按我的计划,20年后,能累积到份额10万份左右,那以后每年能分到5000元以上,
积累的份额越多,分红也就越多。
当然这个分红是不确定的,也没有合同保证每年第一会有分红,只是从过往经验和产品结构来预判。
猪苗每年长的肉,代表每年的分红。
等到猪仔肥满膘肥的时候,就是上秤的时候。
想拥有资本就需要足够的资金*足够长的时间
03
嗯,我又出发了。和国运一起成长,利用中证指数基金,为60岁每年躺赢持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