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最新薪资曝光,被平均的高收入与“占比过高”的金融业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21:27:53 浏览量:0

来源:世界风情画(ID:finkeeper)

作者:保镖哥

银行上班总是令人羡慕,尤其是在裁员、降薪三不五时上热搜的今天。

然而,银行是否意味着高薪和“稳定”呢?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首先,根据2024年3月28日中国6大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交、邮)公布完毕的2023年年报,媒体整理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按照集团统计口径,2023年,六大行人均薪酬均超过30万元,其中5家银行均较2022年上涨。

整体来看,2023年,六大行人均薪酬均超30万元,其中交通银行的人均薪酬在六大行中继续拔得头筹,达43.55万元。

中国银行以35.78万元人均薪酬排在第二位,也取代了建设银行2022年人均薪酬第二的位置。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2023年人均薪酬均达34万元,并且相差不大。

从变动幅度看,六家银行中,5家人均薪酬上涨,1家下降。其中,中国银行2023年人均薪酬较2022年上涨6.68%,为六大行中涨幅最大的银行。农业银行以4.54%的涨幅排第二位。而建设银行人均薪酬较2022年下降。

本次人均薪酬采用集团口径数据,该数据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社保、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因此会略高于员工到手工资。

再来看人均创造净利润(下称人均创利),该指标更能反映出银行的人均能效情况。

员工人数最少的交通银行,2023年人均创利最高,达到98.91万元,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人均创利均超过80万元,分别为88.22万元、87.09万元和80.27万元。

人均创利变动幅度来看,农业银行增幅最高,达4.6%;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人均创利分别同比下降3.75%和1.32%。

而从这六大行的从业人数看,最多的是农业银行。截至2023年末,农业银行员工人数为45.1万,居六家银行之首。

工商银行员工人数也超过40万人,达41.93万人。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分别为37.69万人、30.69万人和19.71万人,而交通银行人数最少,为9.43万人。

由此可见,六大行这180多万人(含派遣)似乎真是职场幸运儿。

然而,评论区网友们不少声称自己就在“六大行”工作,“工资根本没有这样高”——

有网友甚至表示,“拿到一半都费劲”,事实究竟怎样呢?

我们先来看下“看准网”上汇集的数据。

根据该网汇集的2299583份简历,可得工商银行平均工资是6118元/月,中位数则是6605元/月,这里说明的是工商银行不同支行、岗位、从业状态收入区间差距较大,一些效益差的网点,少部分人收入非常低,以致拖累了整体平均数,出现了平均数和中位数倒挂的现象,

整体而言,工行待遇平均下来和普通人差不多。如果反推人力资源成本,加上个人所得税和五险一金(甚至六险二金),工商银行在看准网上样本的平均人力资源成本应该根据各地不同政策,处于7100至7300元/月之间。一年下来平均员工个人支出可能在9.4万至10.6万元之间。

离工商银行年报数据还有一定距离,原因可能与工商银行年报还计算了员工业务、奖励所得收入,不过这些收入具有一定偶发性,作为工资统计不太合适。

再看中国农业银行,根据看准网数据,农业银行平均薪资是14568元/月,中位数是13425元/月,说明该行收入差距较小,收入值和样本数都比较符合统计概率,但是想到农业银行网点多在农村和偏远地区,人力资源成本支出高一点也较正常。

又来看下中国银行,月入平均数是7618元,中位数是7169元,说明中国银行收入差距也比较低,而且这里计算的仅仅是工资,没有算具有偶发性的奖金和提成。

建设银行由于业务中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贷款比较多,且许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将基本户开立在此,盈利水平较高,因此薪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高于农业银行也是可以想见的事实。当然,人力资源总成本也是高于工商银行的。

接着看下交通银行,平均数是7618元/月,中位数是7362元/月,偏差度小于中国银行,大于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平均人力资源支出上离2023年年报公布的平均人力资源支出还是有相当距离,说明交通银行也是偶发性收入占比较高的银行。

最后看看邮储银行,平均数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一样,但中位数高于这两个银行,说明收入差距更低,当然,员工在邮储银行要增收,也得看偶发收入和业务成就。

由此可见,这6大银行从业人员收入都与业绩息息相关,谁能拉来存款、卖出理财或保险产品、放出信贷,谁才有更高的收入,都是行业规则。

此外,管理层工资、提成较高同样是“拉高”整体人力资源支出的重要原因。

这也解释了网友们吐槽银行工作,收入“被平均”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从前面6大行2023年年报中人员数量变化情况来看,整体上,这6家大银行雇员还是“净增”状态,这在裁员、降薪成为新闻常态的当下,实属难能可贵,也无怪乎一边有人吐槽银行工作被平均,一边大量人挤破头也要向里涌了。

说到这里,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金融业占GDP比重过高到底是咋回事?

我们又来看一组数据,由上表可知2012至2022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5.31%上升至8.04%,10年上升了2.73个百分点,而根据2023年GDP初核数据看,中国金融业增加值是10.07万亿元,整体GDP为126.06万亿,合计占GDP7.98%,依然高于2021年。

而全世界其他国家金融业占GDP多少呢?

由上图可见,中国2023年GDP中,金融业增加值占了7.98%,远高于日本、德国、泰国,亦高于印度、南非、埃及,甚至高于金融业从事全球资产配置的英国和美国,仅比全球金融业占比最高的新加坡低。

但鉴于新加坡为“城市国家”,面积甚至小于中国杭州,排除极端个例的话,中国几乎是全球金融业占比最高的国家,这里不得不说,真正“脱实向虚”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自己。

原因何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历年社会融资增量中的银行新增贷款和政府债券可知,这两项占据社会融资规模长期达4分之3以上,且202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存量)比欧美总和还高,金融业在中国投资驱动型经济中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故高额贷款背后,高额的利息收入推高了整个金融业的增加值(=总销售额+总库存-总中间成本),才有了中国金融业占GDP比重高于为使用世界货币为全球从事资源配置的英、美这一现象。

但是中国金融业效益如何呢?

由上表可知,截至2024年2月,中国M2里,长期存款加公积金加保证金存款达77%以上,可见大量的放贷资金并为回笼,而是沉淀在储户账上,可见效益实在低下。

这也解释了6大行为何普通员工基本薪资不高,但总人力成本高企的现状——放贷、赚息差是银行业盈利的主要方式,而能够接触放贷业务的管理层和信贷人员有更高机会拿到提成和奖金,故抬高了整体收入,至于行政、技术人员和基层员工普遍“拿平均数”,在全行业效益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平均数低下,才有了“被平均”之叹。

综上所述,中国金融业在提高效能方面,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参考资料:

1、1. Egypt Banking Sector Will Continue To Face Challenges In 2024 ... [2024-02-23]

2. Bank assets as a share of GDP in Egypt 2013-2020 - Statista

3、Rajiv Biswas:India's GDP growth remains buoyant in 2023(S&P global:2024-08-31)

4、Sector-wise GDP of India(statisticstimes)

5、South Africa: finance sector's value added to GDP 2015-2023 - Statista [2024-03-06]

6、GDP of the finance and insurance industry in Singapore 2014-2023 [2024-03-28]

7、德国的金融模式有哪些特点?对 国内金融体系脱虚向实的大方向有何借鉴作用? - 知乎

8、CIMB THAI BANK HAS REVISED ITS GDP FORECAST FOR THE YEAR 2023 TO 3.0% AND FOR THE YEAR 2024 TO 3.5%, FOLLOWING ECONOMIC SLOWDOWN IN CHINA.(CMBThailand)

9、 Japan: contribution of finance and insurance to GDP - Statista [2024-01-03]

10、在银行工作一年能挣多少钱?六大行最新薪资曝光!-中新经纬[2024-03-30]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