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市场迎来新转机,行业慢车道要逆风翻盘了?
无人零售产业发展回春?
无人零售行业在前几年的爆火又落寞后,市场对其的投资变得相当谨慎,然而开年以来,被众人认为已经没有投资价值的无人零售行业,热度却再度升温。
究其原因,消费者的意识和行业的发展,逐渐走向了同步。
在已经到来的新零售时代,以自动售货机、无人商店及无人货架等形式出现的无人零售行业,不再像过去那般野蛮扩张又迅速落幕,逐渐迈入恋人规模化阶段发展,今年以来,线下零售尤其是快消品领域,市场发展趋势相当喜人。
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仅仅是自助贩卖机领域,全国市场的自动售货机数量就突破 155 万台,在不再严控疫情之后,无人零售领域开始焕发新生机。
根据机构统计调研及预估,到 2026 年,我国无人零售销售规模将达到 800 亿元。
这几年无人零售领域虽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机遇,但不少企业在低谷之中,仍然保持出行,一改过去盲目扩张的趋势,深入市场调研,钻研核心技术,力求稳步前行,不再重蹈无人零售发展1.0阶段的覆辙
有无人零售1.0时代的经验和教训在前,自 2020 年开始,初创企业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模式创新,更多升级的无人零售模式不断涌现。随着一系列技术的发展和疫情后市场变化的推动,无人零售领域已经逐步解决了过去的前端成本问题,又结合时代发展,为消费者拓展了新的消费渠道,丰富了线下消费场景,更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无人零售能重新焕发生机,追根究底源于这类模式与时俱进的优越性。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是既定趋势,而随着本科教育的普及,店铺所需的人工成本势必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成为零售行业不可规避的压力因素。尤其是在传统便利店,员工成本普遍占销售额的 10% 到 12%。
从成本因素来说,供应商不得不追求降本增效,而无人零售模式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无人零售模式的推广,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础上,也更利于品牌运营商的连锁经营,让行业毛利率大幅度上升。
对于消费者而言,疫情严格封控的时代已经过去,他们对线上的购物需求也有所降低。满足消费者的线下消费体验,已经成为线下消费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
无人零售模式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 " 近距离 " 购物需求,也提供了更高的自由度。尤其是对于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而言,无人零售制造并覆盖了更多的消费场景,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购物需求,购物体验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近几年的政策,也对无人零售行业展现出了几大的扶持热情。自 2021 年开始,从《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到《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一系列政策密集落地,明确提出要加大支持无人零售产业的赋能力度。
种种影响叠加下,我国无人零售相关企业注册量也在持续增长。根据机构预估,今年无人零售相关企业注册量将达到 24000 家以上。
目前,我国无人零售产业主流形式还是开放货架、无人货柜、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这四种,整个行业吸取教训,正在稳扎稳打、逐步扩张,市场成熟度的提高,标志着无人零售已经重新踏上快车道,行业未来的发展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