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路与方法(二)黑匣子思维班组安全管理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20:57:22 浏览量:0

作者|张海良 精益管理高级培训师

来源|百家管理 读者原创投稿

▌ 摘要:

“黑匣子思维”是一种记录和审视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的积极态度;“黑匣子思维”是一种理性犯错、以失为鉴、避免再错的思路与方法。

▌ 引言:

我是一名退居二线的电力企业(国能集团)基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名注册安全工程师,一名企业培训师。在2022年安全生产月来临之际,就自己多年来安全生产管理心得和企业安全管理培训感悟与电力同行分享交流。

关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路与方法,这里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风险的安全生产管理,重点说一说安全生产管理的本质(风险管控)。第二部分黑匣子思维班组安全管理,重点说一说班组“二会一活动”。第三部分本质安全管理的思路方法。

本篇为第二部分:黑匣子思维班组安全管理。

▌ 1.黑匣子与黑匣子思维

如果问一个问题:生活中最安全的地方是哪里?你怎么回答,可能让你没有想到的标准答案是——飞机上,是民用航空的飞机上。

有一门学科“公共风险认知学”,专门研究生活中的各种风险,并且将风险量化。研究人员统计了世界上多数国家中心城市每天意外的死亡的数据,提出了微死亡的概念。全世界中心城市平均每天意外死亡人数为百万分之一,以此确定为一个微死亡。研究人员通过生活中各种行业、生活方式、交通方式风险对比,意外死亡概率最低的是在飞机上,民用航空的飞机上,死亡的概率为0.11微死亡。也就是说坐在民用航空的飞机上比待在家里都安全。为什么飞机上最安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这里就说一说民用飞机的管理。

飞机不断盘旋,机长不断想办法。正琢磨呢,一看表:坏了,15分钟时间到了。结果飞机坠落,好在机长技术够高,实施了迫降,10人遇难,造成了一次重大空难。

航空公司通过对173号航班的黑匣子分析,专家们发现一个重大问题:人在紧急状态下,会感到时间变慢,操作者觉得时间足够,可事实上时间已经耗尽。

这不是操作者的问题,这是人性的缺陷,靠训练难已解决。所以航空公司为此专项设计了一个“四步提醒制度”。自此,类似事件再也没有发生。

▌ 2.班组安全管理的发展

班组安全管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各企业集团有着规范的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本文不做缀述。本篇结合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探讨黑匣子思维如何在班组应用。

海因里希法则(海因里希安全管理三角模型),300∶29∶1。当一个企业有300起违章、隐患,就会造成29起轻伤或故障,还有一起重伤、甚至死亡事故。

海因里希法则是我们长期以来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根据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创始人托马斯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并不是所有的不安全事件都是隐患或重大隐患,或者说能够发展成为事故。托马斯博士通过8家国际公司3 年的事故,对300例事故进行采样统计,发现只有21%(64例)不安全事件有潜在风险,有着进一步发展成为重大伤亡事故的安全隐患。而且这些事故是有前兆性的。

托马斯博士的最新研究成果,修正了海因里希安全管理三角模型。同是提出事故的发生是有前兆性的。

笔者认为,惊悚事件,吓一跳,让人后怕,就是前兆,就是重大隐患!

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我们不希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我们更不希望有事故发生。那么,我们管控的重点是什么?前兆事件!也就是惊悚事件。

惊悚事件,吓一跳,让人后怕。惊悚事件是重大安全隐患!是事故的前兆!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意识到这一点呢?

在我们生活中对待惊悚事件,常常第一次,后怕、出汗、吸凉气。第二次遇到此类事件,没有出事,恐惧的心理就会明显减弱。如果有第三次,没出事,我们就有可能淡化。但是还会有第四次吗?墨菲定律:会出错的事故总会发生。事实上对于惊悚事件,往往只有第一次,第二次或许就已经玩完(酿成事故)。

▌ 3.黑匣子思维班组管理应用

黑匣子思维如何在班组应用。一是如何建立班组安全管理的黑匣子。二是如何应用黑匣子思维做好班组安全管理。

班组安全管理的黑匣子,所谓班组安全管理黑匣子,类似于飞机黑匣子原理,建立班组安全管理实事记录(安全管理看板),以月度日历的形式展开,记录本月安全状况。说明一下,这里所记录的安全状况是指人身伤害。

看板的形式由班组策划,参考月度日历,要求每天至少一格。安全状况采用类别和色别表示。具体如下:

黑匣子思维在班组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建立班组安全管理的黑匣子,以看板的方式清晰记录着本班组的事故、伤害、惊悚等不安全事件。应用黑匣子思维吸取教训,理性犯错。

班组安全管理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二会一活动”,班前会、班后后、周安全活动。怎么做?这里以“惊悚事件”为例,说一说班组安全管理。

每一个惊悚事件都应专项建档,应有事件分享,安全活动记录,确定的治理措施或防范制度,落实情况。班组存档,定期回放。

▌ 4.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态度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态度方式,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责任人。对生产现场不安全现象,违章行为有检查监督考核的权利和职责。对于班组安全管理的黑匣子(可以隐私的事件),应该视为自主管理,自我剖析的正能量。不仅不予批评考核,而且应该给予正向激励。对于有共性的惊悚事件,在车间、在企业进行分享。这样才能消除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以什么样的方式、态度对待班组黑匣子安全管理,直接关系着“黑匣子思维班组安全管理”能否推行和实际效能。

如果班组觉得有压力,不易公开,建议建立本班组隐私性的黑匣子,自主管理,自我掌控黑匣子公开的形式、尺度。总之,作为班长,无论从班组管理还是个人情感,惊悚事件决不能放过,因为这是重大隐患。这样的隐患不除,必将酿成事故的发生。

▌ 5.结束语

惊悚事件就是重大隐患,就是事故的前兆。建立班组安全管理的黑匣子,应用黑匣子思维理性犯错,消除隐患、避免再错、遏制事故的发生。

附:作者简介

张海良,河北衡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曾担任汽机专业主管、主任,安全生产管理部主任,驻外项部经理,5S推行与管理负责人,企业精益管理负责人,国家能源企业高级培训师。

培训(咨询)相关集团企业:南方电网、中国华电、中国华能、中国大唐、国家能源、中国铝业、中国钢铁、晋能集团、河北省建投能源、国电电力、国电科环、国神集团、国电集团青工班英才班、国电华北公司培英计划、国电广西、国电福建、国电云南、国电湖北、国电山西、国电内蒙等企业集团。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