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说清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这一章,很多概念,比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等,这些概念把大家搞得晕乎乎的。
前面我已经写过一篇文章:
现在我把这个问题再简化一下。
打开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看见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这是核算往来的,也就是 企业跟其他企业的来来往往。同理,我们可以看到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这是核算 企业跟税务之间往来的。
你要是嫌这两个名字,看着别扭,你换个名字也行,比如应收税务局所得税款项,应付税务局所得税款项,原因就是两人计算所得税时,各自的标准不同,最后算出的结果不同,我算了今年要交100万的税,但是你说要交110万的税。之所以有差额是由于折旧摊销等时间因素的影响。也就是未来5年内我们要交的总税是一样的,都是500万元,但是每年应该交多少,我们的时间分布不一样。
注:自己心里明白名字可以随便改,但是不要轻易改,要习惯它。就像你同学有个奇怪的名字,你很不习惯,但你也不能该,你多叫他几遍,就习惯了。
会计计算今年的税是100万元,税务局说,根据《税法》今年的税应该是110万,110万就110万吧,今年多交点,以后就可以少交点,反正总数一样。这就是 递延所得税。
这其实本质就是两个人的友好协商,就好比我们平时的人情往来。多不好意思,怎么能让你破费呢?没事没事,下次你请我,最后谁也不欠谁的。
知道这个底层逻辑,剩下的就不用怎么学了,而是按照常识把相关的题做出来,另外要尽量熟悉《企业所得税》税法。
因为是两套游戏规则,所以有些概念是可以类比的, 会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记账,税务局根据《税法》记账。资产的 账面价值,《税法》叫资产的 计税基础。会计叫 利润,税法叫 应纳税所得额。
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活在一个名词名相的世界,名字五花八门,花样百出,大家不要着相。
凡有所相皆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会计学到最后其实只剩下一点感觉,这个感觉还说不清道不明,直到最后连这点感觉都消失,变成一个什么状态呢?就是我会,我就是会,我不需要知道我为什么会,反正就像吃饭一样,端起碗就吃,没有为什么。
假设没有其他差异。
会计计算2018的利润是100万,但是税法2018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不一定是100万元,因为他们有差。
但是会计和税法,在这四年内,双方总的纳税金额是相同的,只是各自在时间分布不一样。
因此你今年多交点,明年就少交点,这个差异就叫时间差异。
算利润的基本逻辑是:收入-费用=利润。
折旧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会计口径 | 20 | 20 | 0 | 0 |
税务口径 | 10 | 10 | 10 | 10 |
暂时性差异 | 10 | 10 | -10 | -10 |
这个固定资产最后会全部折旧完毕,也就是 这个资产4年内是要全部计入费用的,只是双方在计入费用时,这4年每年的分布不一样。
你前2年每年多计费用10万元,后两年每年少记费用10万元。
前两年:
借:所得税费用 25 (我本来缴税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我多缴纳了2.5,未来年份可以转回,少缴点)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7.5 (但是税局要我缴税27.5)
相当于,我前2年每年多交2.5万元。
后两年会全部转回。
借:所得税费用 25 (我本来要缴税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但是我前面多缴了,本期可以转回,抵扣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2.5(最后就是我实际应该缴纳的是22.5)
这个折旧差异就叫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乘以税率就是 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你前面多交了,后面就可以少交,可以抵扣。
反过来,你要是前面少交了,后面就要多交,那这个折旧差异就叫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就是未来产生债务。
假设把会计口径和税务口径换一下。
假设没有其他差异。
折旧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税务口径 | 20 | 20 | 0 | 0 |
会计口径 | 10 | 10 | 10 | 10 |
暂时性差异 | 10 | 10 | -10 | -10 |
前面两年,每年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25 (我本来缴税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2.5 (税务局算后,说缴税2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2.5 (剩下的2.5以后缴纳)
后面两年,每年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25(我本来缴税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2.5(但是前面还欠,本次转回,多交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7.5(最后我需要缴税27.5)
2025年中级备考日记提前出来啦!
特别说明:虽然2025年的中级大纲没出来,但是财税政策是收集到今年12月份,而且备考日记主要讲核心知识点,变化很小,变化的部分要等2025年新教材出来后,大概5月份左右会把变化部分电子版发到您留的邮箱里(没留邮箱发微信),所以放心使用。
最近很多读者问我怎样能找到小艾老师的全套书籍,我这里分享两个途径哈:
1)小艾财税官微店:微信有赞平台
2)小艾财税书店:淘宝平台
或者在淘宝搜索“小艾财税书店”
小艾老师系列图书列表,总有一款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