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队伍培养方法论:巧用冰山素质模型和干部选拔四原则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20:34:20 浏览量:0

来源:三豪商学院

关注三豪商学院(ID:samhor3),为变革赋能。

当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管理者要做茫茫黑夜当中的那一盏灯,指引大家的方向;

当企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则要默默敲边鼓,未雨绸缪。

不光是企业的老板,还是各个层级的管理者,重点应该是 识人

一、如何识人:巧用素质冰山模型,找到同心人

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前者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和测量的部分,也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后者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素质冰山模型

在看一个人整体素质时,从两个方面来观察,冰山以上,看一个人短期的表现(如行为、知识和技能);冰山以下,看一个人长期的发展。

冰山的最上方是绩效,而一个人能够出绩效的背后是什么东西在支撑呢?让客户产生信任,一定伴随着行为的呈现,比如和客户间的交流、谈判等能否证明起到了效果;知识和技能方面,要有产品、解决方案相关的知识,以及对目标客户的深入洞察。

行为、知识和技能这三大因素都最终影响一个人绩效的达成。

而考察冰山以上的部分有三种方式:

1)结果考核。存在即合理,若绩效结果不合理,则反过来修正和优化;

2)360度测评。让周围同事和客户反馈对TA的印象,以此看价值观的匹配度;

3)实操/考试。以考促学,通过考试促进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通过考察,能够观察到冰山以上显性的部分,大概占10%左右。但是支撑一个持续的出业绩,则需要更多底层的东西支撑,即冰山以下的部分。

1)价值观/态度。华为的价值观是客户为中心,奋斗者为本,要以结果为导向;

2)自我形象。TA 的内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呈现给别人的又是什么样的形象;

3)个性/品格。这个人是内向的,灵活的还是固执的,这几乎是很难去改变的;

4)内驱力/社会动机。类似于像什么艰苦奋斗、灵活自信、成就导向等等之类。

2、找到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同心人”

在华为里,有两种类型的人可以一路同行:

【同路人】不一定认同价值观,凭借专业在岗位上工作的员工

【同心人】认同企业价值观,和公司一条心,走到终点的员工

员工可以只做同路人,但干部一定要做同心人。

对于普通员工而言,只需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干好活就行,而对干部就不一样了,干部是要影响一群人的,如果理念和方向出了问题,带的团队也会随之走偏。

对于企业的中高层干部而言,价值观是关键,同心是非常重要的。

同路不同心的案例:台积电接班人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七十多岁的时候选了一个接班人,那人和他一起共事了二十多年,执行力非常强,选他做了总经理,就退居幕后了,同时也在远程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

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公司业绩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台积电有些员工被淘汰了,被淘汰的理由是因为绩效不好,排在了公司的后5%。这让一部分员工心有不甘,告到了创始人张忠谋那边去。结果张忠谋一回来,他就发现公司之所以裁人,是因为经营状况的不景气,而不是这些人绩效真的不好。这明显和公司理念不一致,公司的价值观是直接、坦诚,裁员就是裁员,为什么非得说绩效不行,就把员工给末位淘汰掉呢?于是张忠谋就把这位接班人调离了工作岗位。

二、如何用人:发挥优势、绩效导向、人岗匹配

华为大学园区里有块大石头,上面写着8个字:小胜靠智,大胜在德。这是华为对所有的员工,尤其是对管理者的要求。

1、发挥人的优势,规避人的弱项

1)英雄不问出处:学会识别、用好人的优势

有的人销售做得好,有的人研发做得好,不管他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只要做得好,有绩效结果,或者某个方面比较突出,那么他就是英雄。

在华为俄罗斯的研究所里,有一个研发员工比较内向,平常很少跟别人交流,只喜欢一个在角落里捣鼓着电脑,结果用了几年时间在某项技术上有了一个质的突破。后来任正非到所里对他进行表彰,他只是摆了摆手,没什么可说的,因为他一门心思在做事。可能有些公司遇到这种情况,会将其冷落,甚至淘汰,这无异于人才损失。

因此,企业在考察干部的时候,要学会欣赏个体的差异性,尤其是要考虑到这种不爱说话的同事,应该如何把他们识别出来,规避弱点,充分发挥TA的优势,这是很关键的。

2)规避人性的弱项:擅用监察、审计机制

人性有善恶两面,很难经受住现实利益的考验,因此需要有一些监察、审计机制来规范人的行为准则,以此来规避人性的弱点。关键在于想方设法扩大人的优势,用好这个人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很多中高层的管理者,本身就特别喜欢揪着一个人的弱点去看,导致很难观察到他们身上的优势。

2、管理者的责任是实现绩效结果

社会讲究公平的,企业讲究效率。企业内部分两端,做得好,给到足够的激励;做不好,进行末位淘汰,但社会会公平对待他们。

1)对客户产生贡献才是真正的绩效

在冰山模型里,对客户产生绩效才是真正的绩效,即对客户产生了真正的贡献,能够起到对业绩增长或能力提升的实际作用。这对于考核合格的管理者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人连续好长时间没出业绩,即使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那也是无效的,只能说明人岗之间是不匹配的,要么调岗、要么淘汰。

有人材料做的好,也有人流程建设的好,但如果没有人能够做到“降本增效”,对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或者利润率有真正的提升作用,这样的绩效是伪绩效,只是一个过程节点而已。

2)关键行为过程要以结果为导向

具体行为过程中要有阶段性成果。比如原来对销人员的考核,定成了签合同之后的收入情况,产品卖出去了,收入进来了,这样的结果才经得起考核,而不是定了合同意向就完事。

3)素质、能力≠绩效,不承认“茶壶里的饺子”

在华为里有一个说法:茶壶里的饺子。

饺子象征着一个人的学识和能力,茶壶象征一个人所处的位置。无论是高学历出身,还是过往有出色的行业经验,进公司之前都只是敲门砖,进来之后主要看的是绩效成果。

华为是不承认茶壶里煮的饺子,如果不能对客户产生贡献,即使饺子(能力+证书)再多,也没有能够产生真正的绩效、拿到结果,这样的能力是不被承认的。

3、人岗匹配:坑有多大,萝卜就得多大

在华为的薪酬管理,有个16 字方针: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

人岗匹配,即员工与岗位所要求的责任之间的匹配,以确定员工的个人职级及符合度。

核心在于他的绩效是不是达到岗位的要求,如果不符合,那就是不匹配;易岗易薪针对人岗匹配之后变化的情况,要么晋升,要么降级,根据绩效表现来调整薪酬。

管理学中有一个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如果一群人不胜任岗位,却拿着这个岗位的工资,薪酬和产出不匹配,就会导致“上边的人下不来,下边的人上不去“的尴尬情况,中间出现断层,最终组织就会失去活力。

【萝卜】 人

【萝卜的大小】人的职位胜任能力

【坑】 通道上不同的等级

【坑的大小】 资格等级标准

人到岗位上之后,刚入职是一个小萝卜,还需要在他人指导下做事,对新人的产出要求也比较低,但当他们到了更高的级别后,坑就会越来越大,相应岗位责任带来的产出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个时候能力和胜任力都得提升上去,让萝卜能够匹配这个坑。

而现实是小萝卜在大坑里,人岗不匹配,最终造成组织失去活力。这就需要通过对人才,包括管理者、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明确相关的责任和产出,来推动公司整体往前走。

三、如何选人:干部选拔的四个原则

通过“观察法”识别和选拔干部,树立干部选拔的导向,激发干部冲锋。

优秀的干部队伍从来都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战中,不断淘汰、不断选拔,经历了层层筛选之后,才逐渐形成了前赴后继的干部梯队。

大浪淘沙,越往上走,人越来越少,能够被选拔出来到最上面,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一群人。

1)优先在成功实践和成功团队中选拔干部

如果选拔一视同仁,从任何团队里选都一样的话,就会对成功的团队造成刺激,让氛围里充满怨声载道,因此我们应优先选拔那些自带成功基因的成功团队。

2)优先在主攻战场、一线和艰苦地区选拔干部

希望水流流向哪里去,就要有意识的牵引干部们到哪里去,包括精神、物质和能力上的导向,如想要他们去西部或偏远地区,那么就要提前做好相关的牵引。

3)优先在影响公司长远发展的关键事件中选拔干部

在公司出现危机的某些关键环节,那些挺身而出、肩扛重任的人,不仅仅业绩没有下降,反而保持着持续的增长,这些人是重点选拔对象。

4)赛马机制

如果一个岗位只需要一个人,那么就可以通过赛马机制来选择合适的人上来,通过对关键事件的一些考察来识别和选拔干部,树立企业导向,激发干部往前冲。

战略方向可以大致正确,但是组织必须充满活力,同时在管理上一定要有效率。

管理的重点在于实践,在实践中优化和固化,再反过来看管理效果。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