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2023上半年IPO终止125家!审核重点较2022年有何变化?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20:24:44 浏览量:0

在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以及新《证券法》和《上市审核规则》出台的宏观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发行上市审核工作,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审核重点较2022年有所变化。其中,被否企业的数量反映审核的严谨度,被否原因折射出监管对IPO审核思路的微妙变化。

在A股IPO终止企业数量方面,据汉鼎咨询课题组统计,2023上半年A股IPO终止125家。较去年同期,今年的终止企业数量下降了11.3%。2023上半年过会企业数量为175家,较2022,大幅下降23%。结合上会企业数量、过会率、上市企业数量几项指标来看,虽然终止数量有所下降,但过会企业数量远远不及去年同期水平。这说明上市审核变得更严谨,进一步可以理解为,这是对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想要强行上市的提醒。

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A股市场的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自2023年全面推行注册制以来,一方面,各板块不断强化定位,对申请企业的行业要求、上市条件都做出更为明确细致的规定;另一方面,审核问询思路的变化以及审核效率也在逐步提升。这对企业的上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汉鼎咨询课题组分别对中国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在过去半年内被否企业的终止原因做了分析,全方位解读了被否企业IPO终止的原因、IPO折戟的板块、时间和主要行业、净利润的分布以及各板块审核问询重点的变化。

2023上半年IPO终止企业概况

板块分布

从125家终止企业拟上市板块分布情况来看,2023年以来创业板终止企业58家,占比近半,为IPO终止的重灾区。究其原因,汉鼎咨询课题组认为或与2022年底深交所发布《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修订)》有关,此次修订首次将研发投入、研发复合增长率、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等标准量化并纳入创业板“三创四新”定位。新规出台后,部分企业可能无法满足上市要求,从而相继撤回。

科创板2023年以来IPO终止数量仅次于创业板,终止企业数量35家,占比28%,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同期,科创板终止企业仅15家,单从终止数量而言,今年科创板的审核趋严。

此外,上证主板、深圳主板2023年以来IPO终止企业数量分别为7家、8家,较2022年同期的20家、14家大幅下降,背后原因或与全面注册制在今年二月刚刚推行,平移上会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有关。北交所2023年以来IPO终止企业数量为17家。

时间分布

从125家企业终止审核公告时间分布来看,2023年1月终止24家、2月终止21家、3月终止37家、4月终止12家、5月以终止6家的数据创下2021年以来单月终止数新低、6月终止25家。

对比2022上半年的数据,单月终止企业数均在3月达到峰值。汉鼎咨询课题组认为其主要原因或与IPO企业年报审计时间相关,拟IPO企业会在财务数据更新后核算自身是否依旧满足板块上市财务数据要求,如未达到相关标准,此时会出现扎堆撤回申报的情况。

行业分布

125家终止企业分布在29个行业。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IPO终止企业数量最多,有26家;其次分别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各有12家IPO终止。汉鼎咨询课题组分析发现,行业竞争激烈、政策影响、核心技术先进性及竞争力是导致这三个行业IPO企业终止较多的主要原因。

净利润分布

通过对2023上半年终止企业的净利润区间分布观察,可以看出,73.6%的企业净利润低于1亿元;41.6%的企业净利润低于6000万元,其中甚至有10家为亏损企业。净利润不佳,会直接导致企业财务方面抗风险能力较弱。

终止企业审核问询要点

为更直观、清晰的了解终止企业在IPO过程中监管具体关注的要点,汉鼎咨询课题组分板块梳理了125家企业在终止前被重点问询的问题,并将问询重点与2022年同期终止企业的情况进行比较,以此分析各板块在审核时,关注重心有哪些变化。

主板

2023年上半年,上证主板、深证主板共15家IPO终止企业,较2022年同期34家IPO企业终止的数量大幅下降。

从这15家终止企业的审核问询问题及企业关注点来看,主要涉及的有:关联方及关联交易(5家)、业绩波动(6家)、持续经营能力(2家)、信息披露不准确/不规范(2家),此外,还涉及财务内控、合规经营等问题。

而2022年同期终止的企业中,涉及问询问题主要集中于:关联方及关联交易(22家)、合规经营(11家)、实控人认定(9家)、财务内控(8家)、同业竞争(7家),仅2家主要问询问题涉及业绩波动,4家涉及持续经营能力。

就此而言,注册制改革后主板突出大盘蓝筹特色,主要服务成熟期大型企业。故对于公司经营业绩稳定性及业务模式是否成熟更为看重。与此同时,结合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上会企业整体的问询情况,主板在审核时对于企业是否符合板块定位也开始重点关注,其问法主要是要求发行人说明业务规模大小,及是否具有行业代表性。

创业板

2023上半年,创业板共58家IPO终止企业,较2022年同期70家IPO企业终止的数量下降。

从这58家撤回企业的审核问询问题来看,主要涉及的问询问题有:板块定位(28家)、业绩波动(18家)、持续经营能力(18家)、财务指标真实性/合理性(19家)、财务内控问题(17家)、募投项目(15家)。此外,也涉及核心技术竞争力、合规经营等问题。

较2022年同期的审核问询重点,创业板在今年审核时对于板块定位、企业研发投入两方面的关注度大幅上升,基于创业板支持成长型、创新性企业的特点,对于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及主营业务成长性予以重点关注。此外,让投资者真实、准确的了解公司经营业绩、财务状况,是维护市场信心、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所在因此财务指标的真实性、合理性也一直都是创业板的审核重点。

总体而言,创业板审核更加细化对于板块定位、核心技术、主营业务稳定性等方面的针对性审核要求。“研发能力弱、业绩波动大”的两类企业,冲刺创业板IPO的成功几率相对渺茫。

科创板

2023上半年,科创板共35家IPO终止企业,较2022年同期15家IPO企业终止的数量大幅上升。

从这35家撤回企业的审核问询问题来看,主要涉及的问询问题有:核心技术竞争力(4家)、板块定位(11家)、财务指标真实性/合理性(11家)、募投项目(10家)关联方及关联交易(9家)。此外,也涉及业绩波动、持续经营能力等问题。

较2022年同期的审核问询重点,板块定位(企业科创属性)、核心技术竞争力始终为科创板“硬科技”审核关注重心。,202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发布之后,科创板对于拟上市企业科创属性发明专利指标和情形的要求进一步突出和明晰,在审核时,遵循“实质重于形式”标准进行判断。

此外,2023年上半年科创板终止企业的问询重点中,关联方及关联交易、募投项目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募投项目产能消化情况也是重点关注方向。比较2022年同期数据,今年拟申报科创板的企业需要特别注意上述事项是否符合科创板要求,并准确、规范完成相关信息披露。

北交所

2023上半年,北交所共17家IPO终止企业,较2022年同期22家IPO企业终止的数量有所下降。

从这17家撤回企业的审核问询问题来看,主要涉及的问询问题有:募投项目(11家)、财务内控(10家)、关联方及关联交易(6家)、持续经营能力(5家)、业绩波动(4家),此外,也关注信息披露规范性/准确性、研发投入等问题。

总体而言,北交所的审核关注重点较2022年并未有明显变化。由于北交所服务“专精特性”中小型企业的特性,对于板块定位并未进行重点关注。但近两年对于企业募投项目的可行性、新增产能消化措施都予以重点问询。此外,北交所对拟上市企业毛利率相较可比公司的合理性,以及公司研发投入也有较高问询频率。

IPO终止,并非上市之路的终局。对于主动撤回的企业,在“对症下药”改善相关问题后,企业在选择对应上市板块后,亦可根据板块审核关注重点,针对性优化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提升上市效率。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