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配利润如何避税——有关未分配利润的税收风险和规避风险的小知识
有不少人采用未分配利润的方式来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税负,这种想法有约定的道理。本文将从既有的税法法规的角度的出发,分析了未分配利润的适用范围、厘定方式、税收风险和应注意的事项。
未分配利润的适用范围
未分配利润的税收适用范围并不局限于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只要满足法定出资额,并运营两个或两个以上完整纳税周期,就可以被视为“纳税主体”,同样适用未分配利润规定。
厘定未分配利润的方法
未分配利润的原意是指企业在分配利润发生前时存储的预备未来投入财力资金,目前可应用的计算方法有一下两种。
1.以已经确认的利润计算
先确定当前的利润总额,再减去分红,折旧或汇兑等费用,再把税收部门所规定的弥补亏损的计提比率或弥补年度范围的利润抵扣出来,即可算出未分配利润的总额。
2.以未弥补亏损计算
方法比较容易理解,即先把公司今年的收入部存入本年营业收入账户,然后减去本年度的营业支出或应补的增值税,减去本年度的所得税和其他应纳税金类别,结尾得到实际可分配的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的应注意事项
1.牢记财报披露义务
如果由于财务太过复杂,公司需要请职业单位审阅或者核实税收单位业绩,那么就需要递交披露利润表的报文,以便申请未分配利润减免所得税。
2.注意支出汇总
如是在计算公司本年度利润时,如果抱怨作为业务的支出有重叠之处,那么就应该先主动给出毛利润去进行折算,再去汇总减掉费用、支付员工薪金或扣除其他保费等费用。
3.谨慎处理亏损
从当前的税收法规上看,如果企业存在的亏损,那么就有可能会触发税收部门的关注,在未分配利润上的减免,就有可能被税收单位所阻止。
未分配利润的税收风险
如今,未分配利润已经成了广大企业的共同认识,但关键大调的是,如果未分配利润的占比太大,那么就有可能被税收部门所关注。该种行为被视作发生在企业所得税的赋税周期内的一种身份安排,假设企业进行的所得和利润的计算公式科学合理,可以降低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增加利润压力,那么,企业的身份安排就算合规无懈可击的了。
有关未分配利润的税收风险和规避风险的小知识,为企业财务对税收单位提供了约定的参考价值。企业在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加大自身的财务管理和风控管理,以便较好地控制风险,优化税收策略,实现税收上的可持续成熟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