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9:59:34 浏览量:0

乔布斯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杜 然译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之一、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过演讲,讲述了他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串起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我的生母是一名年轻的未婚妈妈,当时她还是一所大学的在读研究生,于是决定把我送给别人收养。我的养父母保证会把我送到大学。

17年之后,我果然进了大学。我的父母都是工人,他们倾其所有资助我的学业。在6个月之后,我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这样念下去究竟有什么用。当时,我的人生漫无目标,为了念书,还花光了父母毕生的积蓄,所以我决定退学。

那个时候,里德大学拥有大概是全美国最好的书法教育。整个校园里的每一张海报、每一个抽屉上的标签,都是漂亮的手写体。由于已经退学,不用再去上那些常规的课程,于是我选择了一门书法课程,想学学怎么写出一手漂亮字。在这门课上,我学习了各种衬线和无衬线字体,学习如何改变不同字体组合之间的字间距,学习如何做出漂亮的版式。那是一种科学永远无法捕捉的充满美感、历史感和艺术感的微妙,我发现这太有意思了。

当时,我压根儿没想到这些知识会在我的生命中有什么实际运用价值,但是10年之后,当我们设计第一款Macintosh电脑时,这些东西全派上了用场。如果我没有退学,我就不会去旁听书法课,而今天的个人电脑大概也就不会有出色的版式功能。

我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爱与失去。

我是幸运的,在年轻时就知道了自己爱做什么。在20岁时,我就和沃兹在我父母的车库里开创了苹果公司。我们勤奋工作,只用了10年时间,它就从车库里的两个小伙子成长为拥有4000名员工、价值达到20亿美元的企业。那个时候,我们最棒的产品Macintosh刚刚推出一年,而我才刚过30岁。

然后,我就被炒了鱿鱼。一个人怎么可以被自己所创立的公司解雇呢?这么说吧,随着苹果的成长,我们请了一个原本以为很能干的家伙和我一起管理这家公司,在头一年左右,他干得还不错,但后来,我们对公司未来前景的看法出现了分歧,于是我们之间出现了矛盾。由于公司的董事会站在他那一边,所以在我30岁时,就被踢出了局。

在头几个月,我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当时我并没有看出来,但事实证明,我被苹果公司解雇是我这一生所经历过的最棒的事情。事业成功所伴随的那种沉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重回起跑线的那种新手的轻盈。每件事情都不再那么确定,我获得了解放,进而开始了我一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在接下来的5年里,我开创了一家叫做NEXT的公司,接着又建立了一家名叫皮克斯的公司。再后来,经过一次戏剧性的收购,苹果公司买下了NEXT,于是我又回到了苹果公司,我们在NEXT研发出的技术成为推动苹果公司复兴事业的核心动力。

我的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死亡。

大约一年前,我被诊断出癌症。医生告诉我,几乎可以确定这是一种不治之症,顶多还能活3至6个月。之后,我接受了手术,现在已经康复。

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我希望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都不要有比这一次更接近死亡的经历。在经历了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死亡对我来说只是一项有效的判断工具,并且和只是一个纯粹的理性概念时相比,我能够更肯定地告诉你们以下事实:没人想死;即使想去天堂的人,也希望能活着进去。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终点站,没人能够例外。

记住,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否则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经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本非常棒的杂志叫《环球百科目录》。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这本杂志出版了最后一期。封底有一张清晨乡间公路的照片,照片下面有一行字:“求知若渴,虚怀若愚。”我一直希望自己做到这样。现在,在你们毕业开始新生活的时候,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

(摘自《在这个时代里缓慢行走》)

古人识人的一个视角

关玉生

近读史籍,看到一些古人识人、用人的事例,颇受启发。略举几例。

其一,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有个叫许善心的人出使隋朝,为隋所留。隋灭陈后,许善心即刻穿上破衣烂衫哭于西阶之下,并面向东南连坐三日,以吊失国之悲。第四日,隋文帝即拜他为散骑常侍。“我平陈,收获的就是像许善心这样的人,此人既能怀其旧君,也一定是我之诚臣。”

其二,武则天时,契丹将领李楷固、骆务整,屡改唐兵。后二人来降,有关部门鉴于他俩过往给唐朝造成的伤害,奏请武则天将二人斩首。狄仁杰进谏说:“楷固等能尽力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皆为我用矣。”武则天采纳了狄仁杰的意见,后“二人皆成唐之良将”。

其三,五代末,北宋大将曹彬灭南唐,南唐后主李煜降。李煜及官属共45人被押解去开封。当赵匡胤看到修文馆学士徐铉后愤怒地说:“你为何不早劝李煜投降?”徐铉答:“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他。”赵匡胤听此语,立时改变了态度:“忠臣也。”遂好言抚慰。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用人文化中,明里、暗里似乎总有一个“以人划线”和团团伙伙的问题。对不同观点或认为“不是一拨儿的人”,即便此人“德才兼备”,也视为“异端”,多不予使用;对那些观点相同的人或认为“是一拨儿的人”,尽管“问题多多”,也照用不误。官场腐败问题频发,有用人文化落后(比如选人的视野窄,机会不均等,权力太集中)等方面的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以人划线”,让那些心术不正、善于钻营的人混进了领导班子。

不搞“以人划线”,才可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摘自《站在后台看人生》)

以上两篇文章来自《报刊文摘》编辑部出版的美文集《站在后台看人生》和《在这个时代里缓慢行走》。

《在这个时代里缓慢行走》《站在后台看人生》是本报十年哲思美文精选集,曾被多所上海中学名校教师推荐为阅读习作参考。隽永的文章恰似旧友,与你心意相契,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微笑,流泪,有时更会让你醍醐灌顶,觉今是而昨非。

近期,我们推出特价活动,原价90两本的图书,特价61元两本包邮,因数量有限,只能先到先得。

请点击下图封面或此链接(https://bkwzwx.jfdaily.com/bkwzwx/wxpay/sellbooks.php)购买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