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公司年销售费用平均7亿元 71.2%“两创”公司更爱研发
医药反腐正当时,全社会为之侧目。医药公司输出“糖衣炮弹”,部分来自体外资金,想要纳入体内,销售费用中的学术推广费用容易成为重灾区。上市公司因为财报公开,体量更大,成为观察行业的切口之一。目前,A股医药公司的销售费用如何呢?
“两创”公司是主流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申万分类(2021)“医药生物”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488家,占5250只全部A股的9.3%。
数据来源:choice
从上市板块看,除了9家风险提示板块之外,剩下的企业在主板上市的最多,达到217家;其次是创业板公司,有139家;科创板公司则有106家,北交所数量最少,有17家。
如果汇总创业板和科创板公司数量,“两创”公司将超过主板公司,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医药生物行业还是具有鲜明的科技含量。从申万二级行业看,化学制药行业最多,达到156家;医疗器械行业数量次之,达到123家;中药II行业的公司达到73家,开始不足百数;紧随其后的行业分别是:生物制品(55家)、医疗服务(49家)、医疗商业(32家)。
虽然医药产品最终都会应用于病患治疗,但是存在DTP和医保结算等多种付费模式,同时,生产型企业、贸易型企业等商业模式,体现在销售费用上, 也会存在不同的特点。
行业均值7亿元,榜一大哥破百亿
按照2022年年报数据统计,从销售费用绝对数看,488家医药生物公司中,有5家公司2022全年并未产生销售费用,这5家公司里,4家为科创板公司,且全部为-U尾标公司(公司尚未盈利),一家为北交所上市公司,益方生物-U(688382.SH)2022年既未产生收入,也未产生销售费用,其余4家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在10915%-95635%之间,显然处在“烧钱”的研发阶段。
剩余483家企业,2022年平均销售费用7.07亿元,有124家公司在均值之上,359家公司不到均值。可见,均值受到了更多的高值影响。销售费用最多的公司为上海医药(601607.SH),也是A股医药生物销售费用仅有的百亿级公司,达到142.79亿元,属于医药商业二级分类;销售费用前十强中,共计9家在50亿元之上,十强“守门员”健康元(600380.SH)的销售费用为49.51亿元。
数据来源:choice
分行业看,化学制药的销售费用均值为7.21亿元;医疗器械的销售费用均值为3.09亿元;中药II的销售费用均值为11.45亿元;生物制药的销售费用均值为6.8亿元;医疗服务的销售费用均值为2.66亿元;医药商业的销售费用均值为18.98亿元。
在绝对数指标上,医疗商业和中药II的均值较全行业均值明显要高,而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行业的均值较全行业均值明显要低。
供求关系和行业竞争程度的销售费用均有影响。但是我们也看到,销售费用绝对值也收到收入规模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从销售费用率这一相对指标入手。
药物生产企业最需“吆喝”
从销售费用率看,有6家公司退出排名,除了5家没有销售费用的公司外,迪哲医药-U(688192.SH)虽有销售费用,但2022年没有收入,因而退赛。
这482家医药生物公司的平均销售费用率为138.58%,突破100%,但是排除第一的极值之后,剩余481家上市公司的均值为22.67%,回归较低区间。
销售费用率排在首位的亚虹医药-U(688176.SH)的销售费用率高达55894.61%,主要系收入较低所致。2022年,亚虹医药的销售费用为1458.59万元,明显低于行业均值,但其收入仅为2.6万元,因而比率爆表。亚虹医药尚未走上大规模商业化阶段,这个指标仅具有统计学意义。
紧随其后,有2家公司销售费用率大于100%,分别是:迈威生物-U(688062.SH),化学制药行业,7852万元销售费用比2773万元收入,比例达283.20%;盟科药业-U(688373.SH),化学制药行业,8252万元销售费用比4821万元收入,比例达171.18%。第三名来自广誉远(600771.SH),中药II行业,8.54亿元销售费用比9.95亿元收入,销售费用率达85.82%。
不考虑亚虹医药,则销售费用率在均值之上的公司达到199家,在均值之下的公司达到282家,即中位数较均值要低。
从销售费用率看,销售费用首位的上海医药(601607.SH),销售费用率降至6.16%,处于较低水平。
数据来源:choice
分行业看,化学制药(去除亚虹医药)的销售费用率均值为27.91%;医疗器械的销售费用率均值为15.98%;中药II的销售费用率均值为32.21%;生物制药的销售费用率均值为31.49%;医疗服务的销售费用率均值为8.18%;医药商业的销售费用率均值为9.28%。
从行业看,可以发现:
卖产品比卖服务更需要“吆喝”,医疗服务的销售费用率细分行业最低;
生产型比贸易型更需要“吆喝”,医药商业的销售费用率细分行业次低;
卖药品比卖器械更需要“吆喝”,医疗器械的销售费用率比三大药品行业低10个百分点之外;
药品领域,中药和生物药的销售费用率较为接近,化药的销售费用率相较低5个百分点左右。
从“两创”公司占比最多看,医药生物公司对于科技研发投入同样是重视的。那么,在营销和研发的两端,更多公司会怎么选?
从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的差额相比,486家公司中(2家公司不可比),361家公司的销售费用率高于研发费用率,占比74.28%。可见,更多的公司选择了更现实的利益。
125家选择研发比高于营销比的公司中,科创板公司有49家,创业板公司有40家,“两创”公司合计89家,占比71.2%。这其中,必然有处于烧钱阶段还未大规模商业化的公司,而成熟商业化的公司里,营业收入前五的公司分别是:药明康德(603259.SH)医疗服务;新和成(002001.SZ)化学制药;冠福股份(002102.SZ)化学制药;康龙化成(300759.SZ)医疗服务;凯莱英(002821.SZ)医疗服务。
“眼前的面包”和“诗意的远方”,你会怎么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