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药业再闯IPO,前方困难重重
学术顾问|华博新闻社资本市场研究院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邮箱|hbnews852@163.com
2023年6月9日,长风药业在沉寂一年多后再次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了招股说明书,由中信证券作为保荐机构。截至目前,长风药业尚处于一轮问询阶段,后续进展还有待进一步信息披露。
招股书显示,长风药业拟筹集资金15亿元,其中8.1亿用于新建生产吸入制剂等项目,6.4亿元用于药物研发项目,5000万用于吸入制剂研发实验室建设项目。
然而长风药业能否成功冲击IPO仍有许多难题需要面对。
营收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不足
2021年底,长风药业在冲击科创板后选择撤回材料。据了解,长风药业之所以选择撤回申请可能是因为其营收和利润不符合科创板上市条件。
而在沉淀一年后,长风药业终于有底气再次冲击科创板。招股书显示,长风药业的营收已从2020年的485.88万元增长2022年的3.49亿元。2020年-2022年长风药业研发费用分别为2.02亿元、9878.03万元和1.07亿元,在费用项目中的占比分别为48.19%、42.23%、31.13%。长风药业符合2021年4月发布科创板上市条件-第3版5选1标准第二条,即近一年收入不低于2亿元,近3年研发收入占比不低于15%。
但是长风药业仍存在风险,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便是营收结构单一。招股书显示,长风药业自主研发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于2021年5月获批上市,并于2021年6月中选第五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本轮采购周期原则上为3年。布地奈德混悬液2021年及2022 年实现收入2983.18 万元及 3.36亿元,其中集采收入分别为 2821.79 万元及 2.69亿元、非集采收入分别为 161.39万元及 6649.39 万元。从该数据可以看出,布地奈德混悬液的销售收入特别是集采收入成为了长风药业最主要的收入组成部分。
招股书披露,长风药业的其它产品如氮䓬斯汀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于 2022 年 11 月获批上市,但尚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目前仍处于商业化培育阶段。长风药业还表示,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预计 2023 年实现量产销售,吸入用阿福特罗雾化溶液和吸入用硫酸特布他林溶液预计于 2023 年获批上市,但该类产品上市后量产销售仍然需要一定培育周期。
这意味着在此轮集采周期结束后,长风药业能否找到新的增长曲线仍存在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长风药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4.05亿元、-1.32亿元、-4939.92万元。尽管亏损有所收窄,但是其毛利率仍低于可比同行公司平均水平。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长风药业的毛利率分别为 46.17 %、52.90%和76.63%,而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别为78.31%、 83.80 %和78.30%。
销售费用成谜,或遭证监会质询
近段时间推行医疗反腐以来,不仅上市公司压力,冲击IPO医疗企业同样如此。特别是销售费用这一领域,已经成了反腐“重灾区”。长风药业同样没有例外。
2020年至2022年,长风药业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651.76万元、5181.52万元及1.36亿元,费用占比分别为分别为6.34%、22.15%和39.36%。长风药业近年来的销售费用增长速度飞快,仅2022年其销售费用就超过了2020年和2021年之和。
其中,长风药业的销售费用中增长最快的是市场推广费,由2020年的811.95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9358.81万元,在销售费用中的占比由30.62%上升至69.03%。
具体来看,市场推广费中市场信息分析与收集以及医院拜访又是增长最为迅速的。截至2022年,该两项分别达到了4990.9万和2385.76万元,在市场推广费中分别占比53.33%和25.49%。
招股书显示,市场信息分析与收集包括病例收集、竞品分析、产品数据分析和医院信息收集等调研;医院拜访主要是对终端医院相关科室进行日常拜访。长风药业对此的解释是因为2021年布地奈德混悬液被纳入集采后开始大规模销售,公司市场信息分析与收集、医院拜访等市场推广活动逐步增加,相关推广活动费用占比大幅提高。
但是有业内人士透露,产品被纳入集采后,生产成本不一定会降低,理论上推广费用是应该是降低的。
事实上,在长风药业之前的荣盛生物可以作为对比。
公开信息显示,荣盛生物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21年和2022年前9月由亏损转为盈利。2022年前9月营收2.16亿元,仅实现净利润1086.77万元。据报道,自2016年首款疫苗获批上市后,荣盛生物至今未有第二款产品上市。产品单一,盈利能力薄弱,这是长风药业和荣盛生物共有的特点。
不仅如此,荣盛生物高昂的销售费用也遭到质疑。2023年6月,荣盛生物发布的《申报会计师回复意见》显示,2020年至2022年,荣盛生物共计开了2543场推广会议,累计支出1.9亿元。最终在8月7日荣盛生物主动撤单,放弃冲击IPO。
长风药业是否会重蹈荣盛生物的覆辙有待后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