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墟:一个协会的非遗乡建探索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9:37:17 浏览量:0

张弘和大家交流芦墟项目

近年来,疫情给各个行业带来巨大影响,但也解锁了一些新业态、新方式,不少企业家、创客重新将目光瞄向了尚未发展的乡村、小镇,慢慢寻找新机遇、新趋势。

在吴江芦墟,就有一支充满活力的从事乡镇更新、文旅运营的创客团队,他们成立属地化公司,扎根于当地,深入挖掘当地深厚的文化资源,不断地为当地的发展出谋划策,逐渐成为推动美丽乡村小镇产业升级的一支新力量。

“我们希望探索一种可能性来推动芦墟的发展,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上海慧域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运见品牌创始人张弘说。

看似核心却尴尬的现状

芦墟航拍

芦墟,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个具有2500年历史、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也称为汾湖,是苏浙沪的边界,也是古时吴越相争的边界,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从地理区位上看,芦墟东靠上海青浦,南接浙江嘉善,处于黄金三角腹地的独特地理优势,甚至是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区域。

芦墟老街冷清的景象

2019年,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青浦、嘉善、吴江三地率先实现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2020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也提出,要依托长三角原点,由青浦、嘉善、吴江三地合力打造一个“江南庭院、水乡客厅”。

不管从人文历史,还是地理位置以及政策规划上,芦墟都是处于一个重要而核心的位置,然而,多年过去,当周边的同里、黎里、震泽等逐渐发展火热,芦墟依旧身处于发展的尴尬境地,无人问津,甚至成为被遗忘的江南小镇。

“运见·芦墟”院子

张弘最早来到芦墟是在2010年,作为建筑师的他,当时买下了当地位于牛舌头湾的废旧供销社,并设计改造成为当地最美的院子。

该院子还获得了“2013世界华人建筑师大赛金奖”以及“2015年住建部第一批田园建筑二等优秀作品”。因此,他也获得“2015年苏州吴江旅游人才”。

张弘再次回到芦墟,已是2021年,用他的话说,“这里和10年前根本没什么区别,还是尚未发展的状态,像极了80年代。”对芦墟有着深厚情感的他,决定将重心放在这里,为芦墟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

在张弘看来,发展芦墟,就需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特色,盘活当地文化资源,并结合地方实际,实现以文兴业,从而形成小镇核心竞争力。

首先,需要打造一个历史名人IP。了解到“袁了凡”的故事后,张弘第一时间深入挖掘“袁了凡”这个历史名人,“了凡先生是生于浙江嘉善,晚年隐居在芦墟,在当地也有众多袁氏后裔,大家来芦墟,可以先了解一下了凡先生的智慧,对于人生也起到一种启迪作用。”

“运见了凡”文化折扇

随后,张弘依托“运见”品牌,策划、打造了“运见·了凡”系列文旅活动和产品。更具缘分的是,10年前,他买下的牛舌头湾的废旧供销社,如今作为项目的核心基地“运见·芦墟”,之前竟然是袁氏产业地。

再者,张弘将目光瞄向当地的非遗文化。截至目前,吴江有82个代表性项目列入各级非遗名录,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2个,芦墟山歌就是其一,省级代表性项目3个,市级代表性项目20个,拥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8人,包括国家级2人、市级18人。

2021年11月,在“运见·芦墟”内就举行了一场非遗座谈交流会,张弘邀请了当地众多非遗传承人一起交流、商讨如何推广、发展当地非遗文化,用非遗文化来助推芦墟发展。

另一方面,在吴江南社研究会会长俞前、分湖吟诵非遗传承人张舫澜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张弘积极地筹备非遗相关推广协会,希望能运用协会组织这种高效互通的模式,汇聚当地更多资源力量,助力当地发展。

协会成立合影

2022年11月27日,在苏州市吴江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民政局的指导和推动下,“苏州市吴江区吴越传统技艺推广协会”正式成立,协会秘书处设在“运见·芦墟”院子。协会拥有会员人数93名,其中,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为会长、吴江桑尚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秋停为副会长、苏州运见非遗文化商旅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婷为秘书长。

“协会的成立,是推进项目的一种新的尝试的方式。协会和公司,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共同去挖掘、推广、运营这个地方的文化资源,最终形成品牌化。”张弘说。

为芦墟的发展出谋划策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日游”活动

实际上,张弘也在一直不断地探索、尝试一切的可能来为芦墟的发展出谋划策。

为了让更多人的了解芦墟,他自己掏钱组织“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日游”,并亲自担任导游,介绍芦墟文化,对外推广芦墟。

皮划艇游玩芦墟

同时,他在“运见·芦墟”院子内还成立了“运见皮划艇俱乐部”、“‘运见汪星人’长三角俱乐部、“吴越乒乓球俱乐部”、策划“回到80年代主题体验”以及组织打造“文化演艺巡回赛”,获得良好反响。

近段时间,他也向芦墟当地政府提交了一份在芦墟老街打造一个“吴越非遗美食街”以及“吴越美食元宇宙”的提案申请。他认为,对于芦墟这个具有烟火气的老镇,非遗和美食两个非常不错的IP,可以焕发出巨大的生机。

“吴越非遗美食街”规划图

当然,这并不是他的凭空设想。早在之前,张弘就和他的团队一起打造过“浙江湖州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之前,顾渚村贫穷落后,后通过张弘团队规划、打造,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上海村”,2019年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目前,顾渚村年接待游客量超过300万人次, 通过品牌、电商、旅行社等联动运营, 顾渚村的一年文旅流水达到9亿。”张弘认为,顾渚村的发展可以为众多茫然无措的小镇提供很好的范例。

因此,张弘也和芦墟当地的芦东村集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希望能够联合成立公司,共同来推动乡村振兴。

在张弘看来,在紧跟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时代大势下,芦墟的发展也可以效仿这种的模式思路,通过“文旅+非遗”的核心融入,结合专业团队的综合运营能力,开启老镇发展的“加速度”。

从芦墟延伸到大运河沿线

平时,张弘还有一个重要工作,一直戏称自己是“大运河搬运工”的他也投入到与大运河相关的工作中。其中,在全联旅游业商会的支持下,他积极筹备“全联旅游业商会大运河文旅产业工作委员会”,汇聚更多的力量来支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大运河沿线有成千个乡村、小镇,有的小镇可能比芦墟还要不为人知,尽管芦墟并不是运河小镇,但是我们希望在芦墟能够打造一个样板,并且将这种成功模式能够在大运河沿线的乡村、小镇推广,助力它们发展。”张弘说。

近一两年的时间内,张弘的足迹已经遍布了大运河沿线城市、小镇,并和当地建立了联合和合作。其中,此前,在浙江湖州、绍兴就曾举办过“大运河之约”论坛,并且在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上,策划了“运见·浙东运河”主题,打造浙东运河城镇联展活动。

无锡鸿山·运见书房

并且,在运河城市无锡新吴区,打造了鸿山“运见书房”,并且已经正在筹备成立“无锡市新吴区非遗推广协会”,该名称已经获得无锡市新吴区行政审批局批准。

在张弘看来,大运河沿线的乡村地区的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区域,因此,通过挖掘运河文化,服务乡村振兴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和要求。

在他的规划中,就是把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意资源和文化产品,增强了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助推力,聚焦打造“食、游、购、娱、体、展、演”多元消费市场,助推当地文旅发展。

“我们先从芦墟开始,再到大运河沿线。”张弘说。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