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甘肃拟发300亿中小银行专项债,首次注资省联社
https://mp.weixin.qq.com/s/1OctPRqEg24TMt4R97dejg
中国债券信息网近日显示,甘肃省财政厅决定公开发行300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用于补充省内的11家金融机构的资本金。
通过发布的信息披露文件可知,募集资金将投向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兰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威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甘肃榆中农村合作银行等11家农村金融机构。
8月15日,甘肃省财政厅发布的《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发行2022年甘肃省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一期)-2022年甘肃省政於项债券(十七期)有关事项的通知》显示,该省拟发行300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根据公开披露信息显示,本次300亿元的中小银行专项债品种为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利息按半年支付,债券存续期内第6-10年( 2028-2032年)按发行规模的20%偿还本金,已兑付本金自兑付日起不再计息,发行后可按规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上市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该省连续二年通过发行专项债的方式补充省内中小银行资本金了。就在去年8月,甘肃省曾发行过总额为126亿元的中小银行专项债用于补充省内的48家金融机构的资本,本次发行专项债涉及的11家机构额度分配如下图所示:
2022年甘肃省政府专项债券(十七期)额度分配表
近几年中小银行风险防范以及资本补充问题备受关注。根据吸收损失先后顺序,补充银行资本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渠道。其中,内源性渠道主要是留存收益和部分超额拨备,外源性渠道主要包括:股权类、债权类两种。
1.股权类资本补充工具。主要包括首次公开募股(IPO)、增发、配股和发行优先股。
2.债权类资本补充工具。按照债券期限,可分为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
部分中小银行内源性补充资本不足,外源性融资渠道狭窄,补充资本的渠道受限。
2020年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截至2021年12月末,中小银行专项债共发行20家机构,总金额达到2064亿元。其中甘肃省额度高达126亿元,主要用于补充甘肃省13个地级市(州)的32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家农村合作银行和14家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金。
2022年7月25日银保监会召开全系统2022年年中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要稳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化险工作。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专项债主要支持机构多为农村金融机构,而河南、辽宁、甘肃等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多的省是发行大省。
2022年财政部安排了32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据悉,今年将遵循两个原则:一是2021年曾利用中小银行专项债补充过资本的银行,不再入选;二是入选银行在使用专项债后,资本指标能够达到监管要求。
上半年,经国务院批准,已经向辽宁、甘肃、河南、大连四省(市)分配了1030亿元额度。通过在中国债券信息网查询发现,目前有辽宁、黑龙江、甘肃等省份先后披露了中小银行专项债券发行信息。根据注资方式可分为:金控模式、协议存款和认购可转债等。其中,金控模式和协议存款是主要方式。金控模式用于补充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通过资金运营主体向商业银行认购股份或是给商业银行注资。协议存款(投资转股协议存款)已被监管机构认定为银行其他一级资本,而当转股触发事件发生,转股协议存款转股后可以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以辽宁为例, 2022年辽宁省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一期)将向5家中小银行注资:丹东银行、营口银行、阜新银行、朝阳银行、葫芦岛银行。辽宁采取的是金控模式,根据发行方案,通过辽宁金控将债券资金间接注入丹东银行、营口银行、阜新银行、朝阳银行、葫芦岛银行等5家银行,注资额分别为20亿元、30亿元、30亿元、25亿元、30亿元。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按照“省里有方案、能快则快、分批发行”的原则,督促地方政府尽快上报方案,加快审批进度,及早完成专项债发行工作,发挥其防风险保稳定促增长作用。
延伸阅读
银行资本为何那么重要?
我们知道现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是10.5%,其中最低资本要求为8%,储备资本的要求是2.5%。储备的资本在危机时刻是可以用来消耗的,只是从目前经济情况来看,远未到降低储备资本要求的境地。
资本充足率指标看似直观,超过10.5%就达标,可是监管为了防止触碰底线,往往会设计出分层指标来控制,监管评级也将满分设定为最低资本充足率的1.2倍。MPA对计算出来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的达标要求也要求低于现实中计算出来的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的分子,也就是合格资本也不是那么好理解,因为其包括了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要了解核心一级资本首先得深入把握会计资本的概念。详见《会计资本、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三者关系》。
会计资本是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者权益,由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所构成,实施I9的还有其他综合收益。
如果是集团层面,并表后加上少数股东权益构成了合并报表会计资本。
会计资本是监管资本中核心一级资本主要计算项。如果商业银行发行了计入会计资本的优先股,符合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可以作为监管资本中其他一级资本,并表时符合条件的少数股东资本工具也可计入。
核心一级资本简单而言就是在会计资本上的加加减减。会计的复式记账法往往让人头晕,明明无形资产在资产端,为何计算合格资本时要扣除(土地使用权除外)?
原理也很简单,包商银行破产了,当年开发的核心系统一文不值了。资本必须是实打实的,在持续经营下能够吸收损失。所以那些在会计资产负债表上虚而不实的商誉啊、无形资产啊都得给扣掉。如果和另外一家银行交叉持股,或是股东不是用自有资金而是从被投资银行贷款其实也是虚的,这些钱不是真金白银,是因为会计的复式记账法创造出来的资产,所以统统给扣掉。
银行如果控制了另一家银行,对其核心一级资本投资在自身未并表时要全额扣除,否则A投B、B投C,银行集团的资本越来越多。这显然也不合常理,那些虚增资本的银行最终也会遭到市场的挤兑。
此外,银行预期的损失要提减值准备,比如100万贷款,借款人跑路了,押品又不足,明明看着不值那么多钱,人家AMC明码标价也就20万元,爱卖不卖,银行还当个宝贝,假模假样的提了30万元准备金,实际上100-20-30=50万元应该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并未计提。如果综合下来没有达到监管的最低要求,就存在资本的缺口。那这块也得从核心一级资本里扣除。
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简单而言就是银行发行的优先股和永续债、政府发行专项债然后以转协议存款形式存放在需要补充资本的银行。其股性特征决定了其与核心一级资本一样在持续经营中能够吸收损失,和其大哥都能充当风险的坚强后盾。由于这部分已在所有者权益中体现,所以不再在核心一级资本中计算,但放到其他一级资本中计算。
二级资本工具虽然在负债端,但由于在银行破产清算时能先于存款人和一般债权人吸收损失,也就是清算时,先还债权人的钱,全部还完了,再还二级资本债的持有人,如果还有多余才轮到优先股和永续债,最后才到权益资本。不过银行的投资者最后还能拿到钱的这种可能性也比较低,二级资本债在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比例时就要转为普通股或者减记了,减记就是没有了。
二级资本债是真金白银,计算出来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就不是了,因为是对银行多计提拨备的奖励。但也不能拼命计提,多提了利润少了财政部不答应,少交税了,超过最低标准2倍视为隐藏利润。银行年份好的时候多提拨备就是广积粮、缓称王,以备不良贷款上升时的不时之需,可以充分用来调节利润。只有券商银行分析师才喜欢没事分析银行利润,股东让我涨就涨,监管让我降就降,银行利润都是做出来的。可以看看文章《二级资本债:渐行渐“久”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