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茅台董事长”到“锒铛入狱”,乔洪到底经历了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9:06:32 浏览量:0

前言

经常炒股的朋友都知道“利好茅台”的段子,买它就对了,可惜今天咱要讲的不是什么股票知识,毕竟小编也不是什么炒股人士,对金融不怎么了解,就不在股票上面贻笑大方了。

茅台酒,作为我国的国酒,不管在都是面子里子上的最好显示,拿出来招待送礼,自己小酌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接下来要说的是茅台集团曾经的三驾马车之一——乔洪。

一、乔洪之错

乔洪,前茅台董事长,其人具体过往资料较少,只知其是军人出身,1953年生人,但其在茅台就职的经历及企业政策,还是较为全面的。

2000年,47岁的乔洪从贵州省轻纺工业厅调到茅台,出任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也是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成为贵州省在茅台上市期间“空降”的唯一高层。

如此经历,里面有何门道,咱们这些外行人是雾里看花,瞧的不真切,但其唯一的“空降”属性,就能说明此人后面的利益集团势力的庞大,毕竟在千禧年的时候,茅台的利润之大,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

在茅台上市之际,突然插出个乔洪,这十分耐人寻味的,尤其是乔洪到任后,茅台的领导层就构成了“三驾马车”的结构,分别是集团董事长季克良、股份公司董事长袁仁国、股份公司总经理乔洪。

无论资历和人脉,乔洪都算是外来人,和袁仁国都没有太大可比性,当时,集团董事长季克良已经69岁,“超期服役”多年,曾经5次延期卸任。

袁仁国18岁就进入茅台酒厂,经历了车间工人、供销科科员、厂办副主任、党委秘书、车间主任、厂长助理等一系列阶段,1998年正式扛起茅台酒厂总经理的重担。

这么一看,乔洪其人,或许对酒不怎么了解,但他对“人”是一定了解的,不然怎么会在茅台的重要时间点,把他给安插进去呢?

对酿酒工艺相对比较陌生的乔洪,主管市场和销售,他在位期间,加强了茅台营销渠道的建设。

2007年5月10日、11日,贵州茅台停牌,公司保持缄默。

直到5月14日,贵州茅台发布了一则公告,称乔洪因工作原因调任贵州省国资委副主任,贵州茅台董事会免去其总经理职务。

事件的导火索源自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期间,当时,茅台组织部分优秀经销商及茅台优秀员工赴韩国观看世界杯,由山东一家旅行社承办。

有关部门调查发现,茅台与这家旅行社有两份不同的付费合同,茅台方面账目支出的是800万元,而旅行社方面则是按照500万元的合同收款。

其中大约300万元差额,有一部分落入乔洪个人腰包。

除此之外,还有消息称,在此事件前后,贵州方面已经多次接到对乔洪的举报,主要是关于受贿方面的。

据媒体报道,乔洪自己事后的表述中称,茅台60%左右的酒按年度计划分配给各经销商及重要的终端客户,另有40%的酒由领导审批决定。

2006年12月,在茅台杭州经销商会上,乔洪曾当众表示,“我没有一个亲属在茅台上班,没有给亲属批过一瓶茅台酒”。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07年4月26日,即乔洪接受调查期间,他曾给贵州省主要领导写信,称:“在我主管的茅台股份公司,如果我给弟弟批过一瓶酒,让我弟弟做过一笔我分管的业务,我愿意接受组织的处理。”

话说的很好听,很自信,但事实上经法院审理查明,乔洪于2000年底至2007年3月期间,先后100余次分别收受22人的贿赂,共计1323万余元;伙同其弟乔建华共同受贿218万余元;乔洪另有折合人民币820万余元的巨额财产不能说明来源合法。

2009年1月15日,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一审判决,乔洪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鉴于其主动交代大部分犯罪事实、认罪态度好、本案赃款赃物已全部追缴等,从轻处罚,其弟乔建华因受贿罪被判11年。

二、风波过后

虽说乔洪其人,受贿及吃卡拿要的行为,值得狠狠的批判,但他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在乔洪空降茅台时,国酒茅台的销售额与五粮液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乔洪在任的那几年,茅台集团销售额从1999年的9.8亿元,到2006年62亿元,出厂价格从1999年的168元每瓶提高到今年的358元每瓶,零售价甚至达到500多元。

虽然成绩的取得需要整个团队的努力,可主管销售的乔洪功不可没。

说到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什么许多有好本事的人,最后都会走向一条“吃人”的不归路呢?

这或许也离不开他们所处的位置,日日夜夜,年年月月所要面对的诱惑太多了,稍有不察,贪污受贿的念头,就侵入了脑海,而且还会自我催眠说服自己。

“拿吧,没事的,当个好人,帮帮人家也没什么的,人家这么辛苦小心,就为了更好的生活,怎么好意思拒绝人家呢?拿了,他好我也好,双赢不是吗?”

也不知这些人犯错时,脑海中有没有这些念头闪过,毕竟有些本来就是怀着不良目的上位的,好本事也只是他敛财的工具罢了。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要向乔洪行贿?法庭上,乔洪对检察机关的指控基本上供认不讳,只对其中极少部分做了辩解。

并说,他的这些受贿,是他被“双规”后,组织上还没掌握他这些犯罪事实

前自已主动交代的,因此应当视为自首情节。

据检察官说,乔洪说的基本属实。这样看来,乔洪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贪

官,那么,他又为何贪得如此之多?

纵观乔洪受贿的对象,无外乎三类:茅台经销商、广告商和原材料供应商,乔洪在公司是负责分管原材料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及广告宣传的。

而茅台酒厂所要买的原材料,是供大于求,哪里都可以买到,至于买谁的,包括广告给谁做,自然是乔洪说了算。

这就是当年的乔洪,有人说,最有油水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滑倒的地方,乔

洪就站在那个最有油水的地方,于是,乔洪走到哪里,那些茅台经销商们就跟到哪里。

按乔洪自己的说法,他是一个脸皮薄,心肠软的人,人家把钱送来了,本也不想收,但经不住来者的一声声“乔总,乔大哥”,又不好驳人家的面子,于是就收下了。

乔洪还说,他这些受贿,全都是人家主动送来的,没有一桩是主动索贿,真的么?真的。

检察官在办案中了解到—个细节。在2005年以后,乔洪的四弟,也就是这次以涉嫌共同受贿出庭受审的乔建华,曾经向乔洪说:“哥,这钱,我们不能再收了,乔洪也很有同感地对他弟弟说:“是呀,这钱是不能再收了。”

于是,当有人送他钱时,他就坚决不收。可是,来者说:“乔总?怎么了?上次送你,你都收了,现在瞧不起小弟了?”乔洪一愣:啊?上次收了你的钱了?那,好吧”。就这样,乔洪的钱,就像那滚滚奔来的洪水,挡也挡不住。

诚如乔洪本人所言,只是因为心太软?看来,要想做个廉洁的清官还真难,还得有油盐不进的铁石之心。

三、国酒过往

茅台酒产自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酒以产地而命名,镇因产酒而闻名,茅台镇。

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成了政治酒、外交酒、生态酒、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被誉为中国的国酒。

茅台镇海拔仅400米左右,四面崇山峻岭环绕,如海如涛,高者达千米以上,使茅台镇形成一个盆地状低谷,这一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成了茅台酒这一誉冠全球的佳酿的唯一产地。

茅台酒之所以神秘又神奇,除了和茅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水质、微生物密不可分外,它具有巧夺天工的独特酿造工艺,且历经千百年酿造实践。

民国时期赵恺、杨思元纂《续遵义府志》说:“茅台酒……纯高梁作沙,蒸熟和小麦面三分,纳酿地窑中,弥月出窖烤之,既烤而复酿,必经数回然后而成,初曰生沙,三四轮曰燧沙,六七轮曰大回沙……造法不易,他处难以仿制,故独以称茅台也”。

新中国成立后,数代国酒人在坚持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总结出了茅台酒独特的酿造理论,揭开了茅台酒神奇的面纱。

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30天为一个发酵轮次,分酱香、醇甜、窖底香三种香型,贮存3年才勾兑:制曲发酵必须40天才能出仓;5月端午踩曲;曲块成熟出仓必须贮放6个月老熟后才用于生产;投料后反复7个轮次取酒;整个生产周期有8次摊凉、8次加曲、8次堆积发酵、8次入窑发酵的8个轮次循环;9月下沙,9蒸9煮。

这正是茅台酒“80年金牌不倒,两千年四海飘香”的重要原因。

茅台被誉为中国国酒,决非厂家的自我标榜,自我加封,而是由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品质,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我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军事等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以及在我国酒业中的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1949年12月,新中国才刚成立一个多月,毛泽东就带着有茅台酒的礼品,赴莫斯科为斯大林祝寿。

1973年,毛泽东电令调3箱1952年生产的茅台酒进京,2箱赠送给了喜爱茅台酒的朝鲜民主共和国主席金日成,一箱留在中央。

现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内,还存放着两件国家一级文物:一个茅台酒瓶和一个用玻璃罐内装4千克茅台酒泡的高丽参(金日成赠品)。

1972年2月,周恩来把茅台酒带进了中美两国的历史,融化了中美之间长达22年的坚冰,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在全球掀起了“茅台旋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中国历史博物馆首次收藏了贵州茅台酒,并颁证注明:

“兹因茅台酒与共和国的世纪情缘和卓越的品质而尊为国酒,暨在共和国五十华诞中以窖藏五十年‘开国第一酒’晋京献礼而誉为历史见证和文化象征,现我馆接受贵州茅台酒五十年陈酿捐赠,并予永久收藏,特颁此证。”

这是中国最高国史馆第一次收藏白酒品牌,茅台酒已从商品升华为文化和文物。

从遵义会议到开国大典,从抗美援朝到南疆保卫战,从重返联合国到港澳回归,从中苏结盟到中美建交,从烽火硝烟到盛世盛典,国酒茅台凝聚了无数巨人的握手,见证了许多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茅台酒被誉为国酒,是贵州的荣耀,也是中国的荣耀。

参考文献:

  1. 国酒茅台发展史话 《贵阳文史》 2004年第01期
  2. 茅台前总经理乔洪:权力太大 诱惑也太大 《现代营销》2010年第02期p11
  3. 乔洪捅出茅台阴影 《经营管理者》 2007年第06期
  4. 乔洪其人其事 《中华工商时报》 2007年5月22日
  5. 解读茅台乔老总 《检察风云》 2008年第23期18-22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