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钱的雪糕去哪儿了?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9:04:55 浏览量:0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一块钱的雪糕似乎真的在渐渐从我们生活中“消失”?

而这份感知在《中国冰淇淋》今年的线下市场走访调研中愈发的强烈和明显。

NO.1

一块钱雪糕“难觅身影”

不可否认,无论是宏观角度整个产业的迭代升级,还是冷饮行业热度的持续走高,无疑都同时作用到了同一极易可感知的维度——雪糕价格。

价格,消费者脑海中那根最为敏感脆弱的“弦”,近年来,一再被撩拨。

从“雪糕刺客”到“雪糕护卫”,再到“雪糕价签的详细清晰”……面对雪糕品类,消费群体显然对其“价格”有着更高的敏感度以及更低的包容度

也似乎正是由于此,雪糕的价格在在任何时候拎出来,都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而这个“极具争议的话题”还是屡试不爽的“商业手段”。

2024年,整个冷饮市场似乎都在喊着“回归主流价格带”。

此前,一则#冰淇淋重回5元时代#的话题曾经冲上热搜,引发了不小的热度。

然而,该话题下评论区一众网友的评论以及发言与这则“好消息”产生了明显的“割裂感”。

“啊?五块钱很便宜吗?”——黑龙江网友

“5块的冰淇淋我还真要犹豫一下。”——广东网友

“五块钱都贵了,给我回到1块钱时代。”——北京网友

“五块钱还不贵吗??以前都是吃的一两块钱的雪糕,现在的人是钱太多了吗?”——福建网友

“别把5块当2块夸。”——四川网友

“巧乐兹都5块了,苦咖啡也5块,方糕都3块了。”——湖北网友

“看哪里买了,我囤本地批发商的旧款活还不到2块。”——浙江网友

“冰淇淋能解暑就好,那么贵能干嘛?”——浙江网友

“可是我对雪糕的期望是5毛钱那个年代的……有个叫紫雪糕的,沙沙的有点巧克力味儿,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山东网友

……

而即使在雪糕价格回归主流的大背景以及一众消费者的不解之下,冷饮行业的主流价格带确实已经走向了3-5元。

《中国冰淇淋》发现,超市和便利店的冰柜里,三五元钱的雪糕已经是基础配置,甚至7-9元以及十元以上的雪糕产品比比皆是,然而1块钱的雪糕几乎“隐身”。

抱着这份疑惑,《中国冰淇淋》还走进了更具烟火气的社区夫妻小店。

意料之内的,一块钱雪糕虽然在这里有着那寸容身之地,但并没有想象中大。

NO.2

归根结底,“不挣钱”

其一,终端门店不挣钱

“你就说这个小玩意儿卖两块,谁会买呢?”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一位冰淇淋家批店的老板告诉《中国冰淇淋》说, 很多之前定价一元的比较受欢迎的雪糕“跨了一大步”直接迈进了“两元大军”中,而与此同时,销量也明显的走低了。

“我这个小店一共也才70几平,从我爸爸开了这个店到现在也有三十几年了,基本上做的也都是‘熟人生意’,这附近的小区也都是房龄比较老的,大家都叫‘老破小’。这里的消费人群都更倾向于平价,追求实在的性价比,我店里就四个冰柜,都上的伊利、蒙牛、天冰、礼拜天、奥雪、德华等这些雪糕品牌中比较平价的产品,那些雀巢、梦龙啥的,动不动就要10块的那些雪糕,不是我不上,是确实没人买。”

一家夫妻小店的孙老板这样告诉《中国冰淇淋》, “还是得根据附近的消费群体决定进货的价格带的比例,一块钱的雪糕肯定是要上的,虽然赚的少,但这两年确实越来越少,厂家很多都不做了。”

其二,厂家、渠道不挣钱

“其实提起一块钱的雪糕,老冰棍可能是那个家家必备了。但是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 即使是这个生产起来相对简单的老冰棍,企业也很难承担了。”河北的一位冰淇淋冻品一批商告诉《中国冰淇淋》。

与前两年的雪糕刺客给出的诱人的渠道利润相比,一块钱的雪糕似乎没有让人选择的理由了。”另一位冰淇淋二批商道出心声,“薄利多销和厚利适量销之间,市场中大多数人选择了后者。”

NO.3

“一元品”,曾立下汗马功劳

话说回来,即使如今一块钱雪糕的身影正在渐渐的越来越少见, 然而无法抹去的是,“一元品”在不少企业的成立发展阶段曾立下的那份“汗马功劳”。

“2009年的时候,我们曾经做过一款包装十分简单的牛奶冰棍,走的童年怀旧定位, 也就是这款产品把公司的销售额从800万元一下子拉到了7000多万元。

河南的一家冷饮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冰淇淋》,据这位负责人表示,这款产品如今已经不做了,与上文经销商所言相似,成为了拉低销售额的“负担”, “我们也想过很多补救办法,换包装、提价格但消费市场的反馈依然不是很理想,消费者并不买帐。

这位负责人表示,一款产品打开市场在消费者心智中产生认知之后,原料、包装,尤其是价格等任何一个维度的改变,都可能是致命的。

“消费者的选择太多了,不吃雪糕可以喝饮料,买奶茶,你总要有一个点,能紧紧的抓住他,一直复购再复购。”

NO.4

消费与渠道的“博弈”?

“渠道利润”。

“一块钱的雪糕,一件货差不多40-45元左右, 我们经销商的毛利只有2.5-5块钱左右,主要就是走量的品,能买个几十万支也能说得过去。但是,转头看看那些定价3-5元的雪糕, 毛利空间都在20%以上。”河北省石家庄的一位经销商表示,这样一来一回,一块钱雪糕的铺货面积慢慢减少也确实是“博弈”的正常结果了。

而这种现象尤其在便利店以及大型商超等业态中尤为明显。

“最贵的将近30元,最便宜的也要5块,就是我手里的这支随变的经典香草口味,别问为啥强调口味,随变的其他口味5块买不来的。”97年的小等是罗森便利店的死忠粉,早中晚饭都在这里解决的他认为饭后一支冰淇淋是必不可少的。

“雪糕想要进入便利店的冰柜,需要提供进场费、条码费、陈列费。有时一个条码费就可能要支付500-1000元不等。”一位业内人员告诉《中国冰淇淋》。

而这高昂的“进场费”对于“薄利多销”以跑量为主的“雪糕菩萨”群体来说无异于巨大的“一掌”,将他们推到便利店门外。

而一众定价较高的雪糕则凭借颇大的利润空间受到便利店的欢迎以及“拉进”。

相似的现象近来也正发生在饮用水行业。

有相关报道称,在包装水纷纷卷价格、下探至一元以下的当下,“驻守”1元价格带的冰露饮用水却越来越难觅踪迹。

近日有消息传出,可口可乐在上海、太原、兰州、西安、天津、石家庄等地工厂已停产纯净水产品冰露。而与此同时,看不见利润的经销商也更不愿意给一元水留出铺货面积了。

NO.5

写在最后

“冰淇淋越来越贵,其实是一种必然。而且如今的冰淇淋并不是‘遗世独立’的,它现在参照的是整个零食品类,而整个零食品类也同样是在越来越贵的。”一位行业人士指出,近年来,甜品化、零食化愈发凸显的冰淇淋的竞争品类正在无限破界扩延,零食、饮料、新茶饮、传统瓜果……都是不可小觑的“场景分食者”。

而另一位深耕冰淇淋上游原料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 “成本上涨这件事,各行各业都存在,‘妖魔化’实在大可不必,价值作用规律就在那摆着,再离谱它的天花板也在那顶着。”

而下探到一线市场,不难发现,在这里,消费群体仍然对这些物美价廉的“一元雪糕”有着那份需求以及怀念。

从几十元的价格带游了一圈又回到3-5元价格带的冷饮行业,是否找到了与消费者沟通的“最佳方式”呢?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