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的稻盛和夫走了,留下“活法”
据日本媒体8月30日报道,日本知名实业家稻盛和夫于8月24日在家中去世,终年90岁。
稻盛和夫的一生写满了传奇。他白手起家,创办了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和第二电信(现名KDDI,是日本第二大通讯公司),两家公司都跻身世界500强。78岁那年他临危受命,仅用一年时间,就让宣告破产的日本航空(JAL)起死回生,年利润一举冲到了世界第一。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工作和人生之道被凝结在多部著作里,其中包括《活法》、《干法》、《稻盛和夫如是说》、《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人为什么活着》等。这些著作在全球都有影响力,其中部分作品引进中国出版后,很受年轻读者欢迎。
“经营之圣”的“人生方程式”
稻盛和夫被誉为日本“经营之圣”。1932年他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市。在27岁时,他创立了京瓷,又在52岁创立KDDI。
稻盛和夫在51年的经营生涯中,一手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却在退休时把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了员工,自己皈依佛门,转而去追求心智提高。他认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超脱和追求,使得稻盛和夫得以拥有了俯瞰人生的视野。
稻盛和夫把自己的经营理念总结为12个方面,包括以心为本的经营、光明正大地追求利润、遵循原理原则、贯彻顾客至上主义、以大家族主义开展经营、贯彻实力主义、重视伙伴关系、全员参与经营、统一方向、重视独创性、玻璃般透明的经营、树立远大目标。
稻盛和夫提出了一个“人生方程式”,即“人生·事业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也就是说,人生、事业的结果是由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这三个要素所决定的。所谓能力,是指才能或智能等先天性的资质;所谓热情,是指努力的意愿或热心等后天的努力;思考方式是指哲学、思想、伦理观等生活的姿态等人格因素。“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因为能力和热情只有0分到100分,但是思考方式可以从负100分到正100分为止。”
数度来到中国的“中日友好使者”
稻盛和夫1975年首次访华,之后他曾数度前往中国,对中日友好作出了积极贡献,据光明日报2004年报道,稻盛和夫被中日友好协会授予“中日友好使者”荣誉称号。
1985年年初,为了中日友好事业,以时任国务委员张劲夫为团长的中国政府要员组成的访日团一行视察了京瓷公司。在恳谈会上,稻盛和夫就京瓷当时正在努力开发面向未来的新型能源——太阳能电池进行了介绍,并当场表示有意向中国赠送一套“京瓷生产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张劲夫对这一建议非常感兴趣,并在不久后促成了日中双方启动这一项目。
稻盛和夫在中国开展了 “中国少年友好交流访日团”等多项交流活动,2001年由京瓷和稻盛和夫共同出资设立“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基金”,每年资助中国西部地区12所大学约240名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授予奖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目前该基金仍在运行,迄今已有20年。
■综合第一财经、时代周报
“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种磨难。有人成功了,觉得自己了不得,态度变得令人讨厌,表示其人格堕落了;有人成功了,领悟到只凭自己无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就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性。而真正的胜利者,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都会利用机会,磨炼出纯净美丽的心灵”。
——摘自稻盛和夫《人为什么活着》
“我们要成为原町第一的公司;成为原町第一之后,我们的目标就是西之京第一;成为西之京第一之后,就要成为中京区第一。然后就是京都第一,日本第一,最终是世界第一。”
——京瓷成立之初,场地极其简陋,在职员工屈指可数,踌躇满志的稻盛和夫却给公司定下了“世界第一”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