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须知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9:50:01 浏览量:1

 一、考试设置

  2023年度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定于11月4日举行,考试地点设在各设区市。本次考试为《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办法〉和〈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实施细则〉的通知》(国新出发〔2022〕21号)印发后的首次考试。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设置“新闻基础知识”“新闻采编实务”2个科目,各科目均为主、客观混合试卷。应试人员须在2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应试科目,方可取得考试成绩合格证明。

  二 、考试时间和考试大纲

  11月4日

  上午9:00-12:00新闻基础知识

  下午14:00-17:00新闻采编实务

  2023年度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以《2023年全国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准。

  三、报名事项

  (一)报名要求

  报考人员原则上应在工作地、居住地报名参加考试。凡符合《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办法〉和〈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实施细则〉的通知》(国新出发〔2022〕21号)规定报考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报考时,报考人员须上传所在新闻单位同意其报考的书面审核意见(样式见附件3)。

  报名条件中的新闻单位,是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并列入新闻记者证核发范围的单位。

  (二)告知承诺要求

  该项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相关内容可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www.cpta.com.cn)“资格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专栏进行查阅。

  为加强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事中监管,自2023年报名起,如报考人员提交的境内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信息无法通过在线自动核验,需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进行验证/认证,下载相关PDF格式在线验证/认证报告,报名期间按报名地考试机构要求上传相关验证/认证报告,接受人工核查,具体操作方式参见中国人事考试网考生问答栏目内容。

  由于办理学历学位验证/认证需要一定时间,报考人员提前安排好验证/认证事宜,以免影响报名。如报考人员在考试报名截止前无法及时取得学历学位验证/认证报告,相关人员临时上传PDF格式的学历学位电子文件继续完成报名,事后补充提交本人学历学位验证/认证报告。

  实行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后,考试管理机构须在考前、考中、考后对报考人员承诺内容开展核查,实施全程社会监督,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和打击不符合条件报考、失信虚假承诺或有组织跨地域涉假骗考行为;切实履行审核职责,采用随机抽查、重点监管、智慧监管等方式实施日常监管;按照报名属地化管理要求,利用当地***共享数据对报考人员户籍、社保等信息进行查验;与行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积极沟通,加强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核查。对须进行人工核查的报考人员,在尽量方便报考人员的同时,可要求报考人员补充提交必要的证明材料。积极建立和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对报考人员承诺情况、成绩合格以及拟取得资格证书人员,采取一定方式进行复核并进行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报考人员应接受并配合核查,逾期拒不接受核查或未按要求接受核查的,视情形给予报名无效、取消考试资格、考试成绩无效、证书无效等处理。

  (三)报名流程

  1、时间安排

  报考人员登录全 国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资 格 考 试 服 务平台(zg.cpta.com.cn)进行报名。报考人员最晚于9月12日前完成注册,9月8日9时-14日17时网上提交报考信息。我省实行网上缴费,报考人员网上缴费截止时间为9月18日17时30分。

  2、考生注册

  对新注册报考人员,系统通过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部门内部核查和部门间行政协助等方式对身份、学历学位信息进行在线核验,核验及注册完成后方可继续报名。

  已注册报考人员报考前须登录网上报名系统,补充完善个人信息,核验完成后方可继续报名。

  身份信息在线核验的证件类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社保卡)。

  3、选择告知承诺制办理方式且在线核查通过人员报名

  注册后身份、学历学位等信息在线核查通过,且提交报名信息和新闻单位同意报考材料后,报考人员须本人签署《告知承诺书》,不允许代为承诺。考试机构将进行网上人工核查,报考人员及时查看资格审核状态,显示“通过”后完成网上缴费即完成报名。

  4、选择告知承诺制办理方式且无法在线自动核查人员报名

  身份、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等信息无法在线自动核查报考人员,填报相关报名信息和新闻单位同意报考材料后,须本人签署《告知承诺书》,不允许代为承诺。各市考试机构将进行网上人工核查。报考人员及时查看资格审核状态,显示“通过”后完成网上缴费即完成报名。

  自2023年报名起,如报考人员提交的境内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信息无法通过在线自动核验,应在报名前及时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进行验证/认证,下载相关PDF格式在线验证/认证报告,报名期间按要求上传相关验证/认证报告。

  5、须现场资格审查报考人员报名

  具有不适用告知承诺制办理、未选择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撤回承诺申请、在线自动核查未通过等情况之一的报考人员,在网上报名系统填报相关信息并按要求上传有关材料,及时打印报名表。报考人员持有关材料,于2023年9月15日按照属地原则到承德市人事培训考试中心录考职考部(承德市双桥区南营子大街5号人力资源大厦7层701室)进行现场人工核查。现场审核后及时查看审核状态,显示“通过”后完成网上缴费后即完成报名。报名人员须持材料包括:

  (1)打印报名表1份;

  (2)报考人员自我判断符合报考条件的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3)及时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进行验证/认证,下载并打印相关PDF格式在线验证/认证报告,具体操作方式参见中国人事考试网考生问答栏目内容;

  (4)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原件;

  (5)新闻单位同意报考材料。

  6、缴费须知

  考试费用实行网上缴纳,报考人员按照网站提示操作。为防止出现报考人员已网上付款,但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网报平台费用未到账现象,进而导致报名失败,报考人员务必于网上缴费操作完成后,在9月18日17时30分前重新登录考试报名平台并查看“缴费状态”。若显示“缴费成功”,即完成报名。

  7、打印准考证

  10月27日-11月4日,报考人员可登录网站报名系统自行打印准考证。凡未考前通过报名网站打印准考证的,视为主动放弃参加考试。

  四、考务管理

  (一)考试用具

  应试人员应试时携带的文具限于黑色墨水笔、2B铅笔、橡皮、直尺和无声无文本编辑功能的计算器。严禁将手机、智能手表(手环)、蓝牙耳机等具有通信、记录、拍照、存储、传输功能的电子设备带至座位。

  (二)考试实施

  考场上应备有草稿纸供应试人员使用,考后收回。“新闻基础知识”“新闻采编实务”均为主、客观题混合科目(即主观题科目),请监考人员在开考前务必提醒应试人员“答题前必须仔细阅读应试人员注意事项(试卷封二)和作答须知(专用答题卡首页),答题时使用规定的作答工具在专用答题卡划定的区域内作答”。

  (三)严肃考纪

  为保证考试公平公正,确保考试安全,根据《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社部第31号令)有关规定,省、市各级考试管理机构将联合行业行政主管、公安、工信和纪检监察等部门,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击涉假骗考、**、团伙舞弊、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等行为,对各种涉考***违规行为“零容忍”。其中,应试人员有***违规行为的,当次全部科目考试成绩无效,并记入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诚信档案库,记录期限为五年;有特别***违规行为的,当次全部科目考试成绩无效,并记入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诚信档案库,长期记录。

  为进一步防范利用手机进行高科技作弊行为,应试人员进入考场后,将个人物品(不含手机)放在指定位置,将手机关机后集中放入监考人员提供的专用信封、手机挂毯或其他专用容器内,随后监考人员进行金属探测安检,安检完成后应试人员入座。全部应试人员入座后,监考人员比对应试人员数量与手机数量(注意区分一人多部手机情况),对声称未携带手机应试人员要核实询问,并加强考中监督。各市要为考点足量配置手机专用容器(信封、挂毯等)、手柄金属探测器等考务用品。

  应考人员应诚信参考,严禁**、伪造证件、抄袭、使用通讯工具或其他高科技手段等作弊行为。应试人员在考试过程中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试卷和答题卡(纸),防止他人抄袭。考试结束后采用技术手段等甄别为雷同答卷的考试答卷,将给予考试成绩无效处理(含抄袭人和被抄袭人)。

  五、收费标准

  根据国新出发函〔2023〕192号和冀价行费[2013]54号文件有关规定,收费标准为:每人每科64元,报名费每人10元。

  六、社会监督

  监督举报电子信箱:cdzk2011@163.com

  附件12023年度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计划.docx

  附件2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docx

  附件32023年度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河北省报考人员所在新闻单位审核意见表.docx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